秘境寻踪:从南天门山、避兵城到清河塔寺

莲蓬

<p>南天门是突然热起来的。</p><p>3月11日,朋友圈有驴友发布南天门照片,因风景似曾相识,顺嘴回了句好熟悉,她答我:南天门。</p><p>然后有更多的照片出来,显示这是一个小环穿,并出现了“大主山山寨”这个词儿。我一愣,因为所谓的“大主山山寨”,就是我念叨了好久的清河塔南山,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上去。上有古堡我是早知道的。这周五自驾计划也早已定好,目标就包括清河塔南山。3月13日,自驾小分队顺利登顶天柱山,但其后改变路线,转向更有把握的老来寺、八角楼一线。事后证明这个改变是正确的,若当天我们按计划勇闯大主山,将有极大的可能在强下清河塔寺时狼狈不堪。</p><p>当天晚上,南天门“疫情”发作,好几个人吵着要去。14日,将有两拔人探险南天门,我开玩笑说明天就走?想想算了,还是休整一天吧!自私点说,南天门江湖传说无路,有大侠前面替我们趟路,没有坏处。事实上后来我们就是循迹而行的,省了不少力气。14日晚上,当天去南天门的队伍归来,各种照片视频发出,这个没什么,但同时也传来种种不利消息,反复再三,我决定先去一车人探路,此想法迅速招来强烈抗议,嗯,还有威胁。^_^幸得朋友办事给力,搞定一切麻烦,自驾小分队再增至八人,最终事实是:关于此线,我过虑了。</p><p>我个人涉险能力并不强。就以我的个人状态评价吧!风景:佳,四野极目如足下,古迹凌绝天际间。风险:一般,东面下山有一处小难点。危崖行进,注意山口骤起狂风。体力:不去清河塔的话,全程五公里,但等于普通爬山十公里。可加量到清河塔寺,环绕完成整个避兵城。但不建议顺古寺台阶直接下沟,那你将遇上全程最大的危险之境。可沿轨迹下去,也可如我一样,切过山脊会合轨迹下山。</p><p><br></p><p>总之,南天门值得一去,但仅限十人!仅限十人!否则山顶将无处立足。</p><p><br></p><p>另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南天门曾出险,2009年五月初夏,主峰东南坡有五名抚宁文物普查人员被困,因而启动了包括秦皇岛消防在内的两地两天紧急大救援。建议户外经验不多者,还是慎行。</p> 光绪年间《抚宁县志》载:“南天门山县东北四十五里,一名窟窿山,南峭壁数丈凿为石蹬,崖半有白鹤巢。”<div>从地图上量,旧抚宁卫(今抚宁县城)东北方向四十五里,正好为南天门,准确无误。</div><div>这一片古迹并不是孤立的,长城最晚,那些所谓的土匪山寨、避兵城、古寺,其建筑年代恐怕可上溯一千年到辽代。这些石城的风格与我在辽西医巫闾山见到的完全相同。但这依然不是最早的,两千多年前的始皇22年,建阳乐城,其位置在今海阳和榆关之间,阳乐城千年之前已消失不考,可考的仅剩下辽迁民县了,就是我们故乡的位置。</div><div><br></div><div>感谢故乡,地杰人灵,让我们每一次出发都与历史并行,你步过千年古径,你坐下的石阶,可能还带有数百年前古人的余温。你伫立古堡,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一代又一代,上溯将永无尽头。你极目大海,惊喜于海水如在足下,但两千年前,东临碣石,那海水的泡沫未必不能湿了你的脚。</div><div><br></div><div>我们真的太渺小了,抹不开哪怕一点点的迷雾,但我的爱,永远不要悲伤,这是我们的宿命。</div> 入口处可见南天门山,顺沟向东而进。此地属于榆关镇平市庄林场。 习惯了这样的路了。 蓝天下,山景如画。 好几个月没见海华兄弟了。这场疫情,可以说影响了整整十四亿中国人民的生活。 开心的母大虫。昨晚一提不让她去,我先去探路,当场发作。 地标:骆驼山?头部像,背部不太像,媳妇背后站立者为咖啡豆和云朵。 远望宝峰禅寺下的垃圾处理场,这也算一处地标。 南天门古堡越来越近。 放大后的古堡大门。 怪石磷峋,山体看似无路。——是的,我们得登顶。 登上山口,一下就看到大海了。当然,还有我居住的城市。那一处亮点,为北庄河水库。 坐在崖边的朋友们:云朵、宁静致远、媳妇、咖啡豆、忘江湖。这儿是最佳观景处之一,但不能继续往前。 我当时拍照的位置。那边是鸽子塘水库。 在下方的清风绿叶,探路表示不可行。当时只有海华兄弟走对了,所以他没有上到这里。 山尖,大自然的杰作。 返回山口后退绕行。 步过崖边,没事的。 看到指点我们正确方向的海华兄弟了。 被压暗的蓝天。 清风绿叶已经过去和海华会合,我们后面几个光顾了看景,没注意他走的哪条路。 被我忽悠上错地方的忘江湖兄,口那边无路,是笔直百丈悬崖。 这儿也是地标。 贴山崖前进是正确的路线。 跟过来的咖啡豆。 回望的宁静致远。 南天门堡已经到了,放松下来的海华。 进入南天门堡山口。 山外青天山外蓝,山下轻别悔已晚。尔身不解春风意,不废山河百年看!——愿世上自此之后安康百年。 这块都磨圆成鞍了,几百上千年来,多少人经此骑过? 也可以迈步而过。 但风太大了,我还是骑了上去。 刚过去,一横一竖两只枪口对着我。 特意说明一下宁静姐的帽子,在此祭了天了。南天门开, 骤起的狂风达到了七级。 内部台阶处。山门依然稳固,至少几百年来屹立不倒。 可以看到门栓孔也完好。说明此处原是有门的。 古堡之上,其实应为道观。堡后还有一石台,原应建有修行之所。道家喜险峭,以接近天庭为乐。《抚宁县志》载:“崖半有白鹤巢”,应该就在南天门附近,可以想象当年是怎样一番仙界景象。 山口处,右边为笔直的百丈悬崖,白鹤巢安在? 又骤起狂风…… 北方的大主山,也是我们今天将要抵达的最高峰,海拔近六百米?没查。 去石台那边赏景的咖啡豆。 清风绿叶退出山门。山门处有铁丝和树干保护,铁丝比较给力,上下千万小心,因为旁边就是笔直的悬崖。 拍一下南天门山主峰。 全体退出古堡。山门上方有匾额,阴刻“南天门”三字,阴刻长方框饰线,看风格,属于明代。与山腰三大寺——清河塔寺、宝峰禅寺、老来寺(云峰庵)应该属于同一时间。 一处小险,不高。关键点右脚要蹬住一处支撑。 小心下吧。海华所站之地后方,依然是崖。注意上方的干垒石墙,说明这是千百年来的上下之路。 下来后,发现大片大片的干垒石墙和地基,还有布纹瓦。 依然未散架的干垒石。这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如果你去辽西,会发现大量的同样石墙。 宁静、云朵和海华站在地基上,望向南天门山主峰。从捡到的瓦片看,明清两朝应有寺院。它们与南天门堡共为一体,小崖前架有木梯的话,上下也算方便,供给不愁。<div>去年十月,我和媳妇曾在辽西北镇小阁发现辽代祭天石,南天门是否也为祭天处?难说。可以肯定的是:南天门不是孤立的,上下遥相呼应。就算是用作兵堡,也是上下遥相呼应,下方驻兵,上为瞭望台。</div><div><br></div><div>这些辽代遗址,漫延在南天门山、大主山、小主山和清河塔寺一线,我个人认为:它们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孤立的。</div> 回望南天门山主峰,对,我们就是从陡峭的东坡下山的。 拉近我们上去过的那个南天门堡平台。 寺院遗址是一个路口,大伙按正常轨迹下行,我好奇心起,去往另一个山头看看还有没有遗迹。越到山顶棵子越密,没发现遗址。前进无望,只好后退到沟里与大家会合。 此沟通往大主山山脊。 很快望见山脊线了,他们在上面。 登上山脊线。<div>从此可以看到主山山顶上大片的石墙遗址。即所谓的主山山寨遗址。据驴友与老乡聊天,言其为土匪寨,谁用谁取名,有此可能。而整个建筑群的历史,恐怕长达上千年。<div>明初,洪武逐蒙古残余于塞外,但关内还是屡被侵扰。“避兵城”一词大量出现 ,如大小主山避兵城、羊角山避兵城、兔耳山避兵城等等,比如有名的事件如洪武七年,抚宁知县娄大方率数万民众躲往兔耳山避兵。但这些“城”,很明显当时不是为“避兵”而建,而是原就有山寨,如史载建文二年(1400),燕兵(燕王军队)克辽兵(支持建文帝)于兔耳山寨。</div><div>这些山寨选址,视野开阔,易守难攻。笃信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古人,不可能不早发现,山寨的历史只会久远到比辽代更早。永乐后,天子守国门,都城北迁燕京,蒙古残余侵扰事件渐渐平息,避兵城原址,有可能大量被寺院所用。主山西侧的台阶小径,通往清河塔寺,它与清河塔寺是否一体为上下寺?今已无处可考。宝峰禅寺的功德碑上,刻有大量寺名,哪一所是主山之寺?——我们只能希冀在历史的角落里听到一声叹息了。</div></div> 再望南天门,我们从山谷绕过来。 海华和清风绿叶跑到山脊另一边去玩了。 前方继续往上。 乱石堆中立着一桩地标柱。昨天到的心甜兄说是他立起来的,原来倒卧着。 从地标柱同一水平线上,我们往东边游览遗址。 发现石阶。从地形看,很明显这是一处山门(院门)遗址。或许始建于辽代,或许明代重修。 累了。 出门后台阶向左,蜿蜒而下。 但前方已坍塌,山谷深不见底。 在千年历史的尘埃中,来张合影吧!——一切都是原状,未曾修复,直到今天我们到来。 合完影后迅速登顶大主山。杖指天女峰,那一溜香瓜顶、响山、王母峰、天女峰、拔仙台、还有背牛顶,清晰可见,曾经都在我们的脚下。 孤独的主山巅,远方则是拉不成手的小河峪烽火台。 海岸线,北庄河水库。 开始吃饭,还好,风不算大,但依然吹得我身上发冷。 蓝天、白云,灿烂日光。 吃完饭回到台阶处,打算直接插到清河塔寺。 下行中,但大家又停住脚步,陷入迷茫。前路似乎异常险峻,更不知会不会有塌落的断崖。两步路上也没有轨迹,只有一条走出几步又退回来的杈线。 当时的位置如图,有轨迹的走法是继续往南,再拐向东北下沟,这条线只有我走了很少一部分,只能说,虽有轨迹,但没明显路径,自己看着走吧。<div>我感觉山脊有可能走通,就向东再拐向北与绿色轨迹会合。同样没明显的路径,但相对好走,棵子不密也没有崖。(红色向东弯曲箭头)</div><div>我前去探路,但大部队没有等我,竟然还是选择顺台阶向下直插!(红色直线箭头)千年古径无人行,不是没有原因,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南天门山都轻松越过了,结果发现最险的路居然在这里。虽然刺激,但是,真不建议选择这条线滑下清河塔寺。</div> 下行中的古堡遗址,封住路口。这样的墙体还有多少?如果有时间,围着主山转一圈,还能发现不少吧!但因年代太久,又是干垒,这些山寨真的被埋没了,徒留土匪寨的传说。 下到沟里与等我的海华和媳妇会合,毕竟是直插,他们先下来了。看表情还行嘛,后来才知道,他们此行受惊不小。<div><br></div><div>这是通往清河塔寺的大道,我的包与手杖。我在此休整了一下,不急,他们先去寺里了。</div> 往右看的时候总觉得有一处位置比较别扭,最后还是忍不住走了过去看个究竟,果然如我所想,这是清河塔塔基遗址。城如记载所言:塔与正殿约七十米。 塔基差不多已荡然无存,更不要说塔身了。 一处古井。 院基。 碾盘。 欣赏古迹的朋友们。<div><br></div><div>外壁所镶嵌石碑记事详细。兹录如下:<br><br><br><br>重修清河塔寺記<br><br><br>祖庭□口口参学沙门报国隐居释省云述<br><br>北京之东约去六百馀里之遠則曰直隸永平之撫寧山海之西北有廣化寺者接連廣化右翼而有崇山峻嶺巒峰環碧林麓森然巖壑雅邃曡翠形勢徘徊風水清高之地則又有曰清河塔寺者相傳粵自開闢以來乃至致元年古刹之道場矣古塚古磑皆古之器也歷年之幽罙歲久荒蕪其中則殿宇踈漏廊廡傾頹時當秋零叢林凋落嗟思其所具失之仰瞻者矣可須其人扶振此時推德中之軉公上人乃京刹靈應寺之僧也尋蒙大檀越敦請以居之则宗風再振教化復興矣遂修其之殿宇廊舍亦秘臺基具整完矣恒值累年迄來穿石津液濕禁,而窗口未其心愁悠弗樂矣未遐之善信其道行之隆则歸向者景矣及助緣信人等各诚心捐资每造尊像一又依之规模移興左腋之所整接連之山石坚磪之固址鼎新重建潭石刻成大雄之殿装設内石相之真容而校飾之中乃现未來之妙相左右列文殊普賢地藏觀音阿迦葉兼造十二圓覺諸大菩薩天王金剛及之諸相皆具足也及方丈僧之舍以牆則皆俱備者矣可謂殿宇而色口则非莊而是名莊耳奥及置田所植菜口諸樹千有餘株以為久遠之記也其始而終方成已作腾刹者矣是正德三年戊辰之其上人始以書口口言其修造及山境之事誠若是而命予記爱夫如來之教道包大地備寰宇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矣口口幽而無歟洪惟我當今皇上神統御朝夕弗暇思以仁義而洽天下之太平則弘向之所謂吾教以雍之治口盛哉山海之邦畿實我國家之重鎮者也斯上人有所道行之能而蒙檀越樂之俱舍囊蓄之資重修此刹之興而皆原其本意也遂成此之善事上祝口年而河海晏下濟斯民兆口而翼景盛邊安更兼四恩總银三有均资法界含生同圆智是記<br>做焉共請結緣施主貴姓芳名而皆序列於碑右以共傳於萬代之耿耿不得丽量也上人諱誠軉真實淳朴系灤州郡之巨族自幼出家雕拔俗而尤多有戒行所以掌面眾大臣宰輔與其鄉之善信耆老士夫皆敬之而善用之為本山住持其亦称暮領眾焚修為記<br><br>大明正德三年歲次戊辰四月八日重開山第一代住持减等匠楊得山楊得<br>玉傅口傅玉傅得<br></div> 清河塔寺位于抚宁县平市庄林场山中,东距马驿沟4000米,西距宝峰禅寺2000米。现存正殿一座,西厢房三间。塔在殿南70米处,遗址尚存。三正殿和宝峰禅寺建筑风格一致,均系砖石结构歇山顶无梁殿。格局略大。面宽8.01米,进深6.35米,高6米,座北朝南,其前壁开一门。门两侧嵌竖青石碑各一,碑高1.6米,宽0.8米,右为功德碑,左为清河塔寺修建记事碑。以碑文记载该寺建于元代治至元年(1321年),明正德年间重修。殿内壁嵌青石27方块上有线刻着色神像。1986年省文物局拔款翔修殿顶。《秦皇岛文物资料汇编》<br><br> 继续登山去往宝峰禅寺方向。 路上的山景,依然很美。 下午三点后的阳光中,勿勿下山的我们,今日穿越,到此实际结束。 走在大道上,通过平市庄林场大门。再见了山野,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山林安平无火,愿朋友活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