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疫英雄赞 —— 郑晓铜的美篇 (上)

郑晓铜

<p> 《我以我笔荐轩辕》</p><p>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战役英雄赞歌</p><p> “灵台无计逃瘟神,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英雄与人知,我以我笔荐轩辕”。恕我大胆套用并篡改了鲁迅的诗,意在表达我在2020年初的心情:我的心无法逃避新冠肺炎病毒这个凶恶的敌人,我的祖国和家园遭受着瘟神的毒害和侵蚀,我把我的感情寄托在战斗在第一线的英雄的身上,我用我的一支笔告慰我的民族、报效我的祖国。</p><p> 在抗疫新冠肺炎病毒的日子里,2020年中国的春节黯然失色,全国空城,十几亿民众宅在家里躲避瘟疫,我也毫无例外。自学素描两年半,画了将近百幅肖像画,有同学、发小、同事、朋友、我喜爱敬重的人、名人、世界获奖著名摄影作品......我想既然哪里都不能去,就在家里画画吧。2月11日是我71周岁的生日,我打算画一幅自画像送给自己做生日礼物,但是病毒的肆虐把个国家闹得生灵涂炭,哀嚎遍野,昏天黑地,我怎么有心画得下去?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摸手机关心全国抗疫的形势,关注武汉的局势,查看各地的信息。自画像定型轮廓打好数日,心绪不宁无法下笔。武汉传来“吹哨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我悲愤交加,我决定给李文亮画像,此刻我猛然醒悟,我何不用我的画笔和文字参加这场抗疫斗争呢!毕竟我退休前做过编辑记者的工作,宣传英雄人物、传播正能量是我的职责,退休了也不能放弃。于是我凭借着我的一支笔,接连为钟南山、张文宏、李兰娟画像撰文,收到了大家的称赞。朋友建议我做成美篇广为宣传,于是我把这个美篇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为我能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p> <p>我的素描新作——《我还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 李文亮(博士学位)</p><p>创作时间: 2020.2.11</p> <p>后续——李文亮被追授全国防疫先进个人称号,同时经过中央调查组调查以后,武汉市公安局撤销了对李文亮的“训诫书”,并在全国向李文亮公开道歉,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分。</p><p> 难以令人置信的是,李文亮的微博下方,诞生了互联网的奇迹</p><p> 李文亮医生在2020年2月7日离世,至今已经整整35天。然而最近,有很多网友发现,李文亮在2020年2月1日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居然一直活着。</p><p> 在这条微博的下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网友给他写留言,几乎是以每分钟增加一条留言的速度持续增长,从未停歇。</p><p><br></p><p> 有网友给李医生留言,希望他能给自己在天堂的父亲问好。</p><p> 有网友捡到了一只流浪猫,也来李医生这里碎碎念;</p><p> 面临考试的孩子们,压力山大;</p><p> 怀了孕的女网友,半夜因为恶心而惊醒;</p><p> 有恋爱烦恼的网友数量惊人;</p><p> 甚至连好事将近,准备要见对方家长了,也会产生烦躁和忧虑;</p><p> 除了这些自我倾诉型的网友外,还有很多网友是来报喜的;</p><p> 甚至有股民跑到李医生这里聊起了行情;</p><p> 很多网友看过李文亮的历史微博,知道李文亮是个吃货,于是经常跑到这里来分享美食图片;</p><p> 还有人竟然大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梦见了李医生;</p><p> “是的老李,春天来了。不知道如果你有在天之灵,是否真的会看到网友们的这些留言。</p><p> 无论这些留言是报喜还是报忧、满满正能量又或者是淡淡的忧伤,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同样的特点:人性。而人性的背后,是满满的温暖和感动。</p><p> 老李,想必你在同学群里发出预警信息的时候,完全不会想到今天的这一幕吧。</p><p>你要是还活着,多好。”</p><p> </p><p> 李文亮的“训诫书”被撤销的当天晚上,竟然有十万多人跑到他的微博下面告诉他这个消息,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令人肝肠寸断、声泪巨下。</p><p><br></p><p> 有的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p><p> 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p> <p>  我的素描新作——《山的泪》钟南山 </p><p>创作时间: 2020.2.14</p> <p> 《山的泪》</p><p>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我一直想给钟南山画一张像。</p><p> 钟南山,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神一般的地位,人们赞誉他是“中国的英雄”、“无双国士”、“硬核男神”,这都来自于他的一颗医者仁心,来自他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之身。每每国家发生重大疫情,他都领衔担纲,冲锋陷阵,战斗在第一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凭借他的高超的专业技术,对疫情的准确的判断力,凭借他对生命负责对良心负责对事业负责的精神,赢得了“人民都听他的话”的权威。</p><p> 在工作面前,他严肃严谨严格,在艰难困苦面前,他有着山一般的意志,在病患和同事面前,他又柔情似水。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八十四岁的他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他对人们说,你们都不要去武汉,他一转身坐上了高铁,直奔武汉,看到严重的疫情,他落泪了,他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够过关,大家全国都帮帮忙;当谈到牺牲了的医护人员们,他对着路透社记者落下了眼泪,他哽咽着说;他们都是是人民的好医生,是中国的英雄。</p><p> 这幅我给他画的肖像,是参照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张照片。我给这幅画像起了个名字,叫《山的泪》。</p><p> 钟南山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生于南京。出身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人物。现任中华医学会顾问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成员等职 。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2016年6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荣膺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p> <p>我的素描新作——《“硬核网红”张文宏医生》张文宏</p><p>创作时间: 2020.3.7</p> <p> 张文宏,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男, 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 毕业后长期在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从事临床工作,曾分别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I医学中心、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 现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兼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感染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上海感染病学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 《微生物与感染》执行主编 ;《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 《肝脏》副主编。 诊疗特长 不明原因发热,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 所获荣誉 曾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银蛇奖等。 在全国抗疫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他表现优异,使他成为网民心中的“硬核”医生。</p> <p> 《“硬核网红”张文宏》</p><p> 张文宏医生之所以成为“硬核网红”,不仅仅是他的那些闪光的“金句”,关键是在于他的人格魅力。首先,他是一个高素质的的专业精英;其二,他没有“套路”,做人干净,真实正直,坦率真诚;其三,幽默精明睿智,表达能力超强。</p><p> 他是一个高素质的专业精英。张文宏1969年出生在浙江瑞安,这个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吃苦耐劳、精明务实,冒险自信是这个地域群体的非常鲜明的个性,在这里长大的张文宏骨子里铸就了这样的人格精神。12岁,他考入了浙江省瑞安中学,这是一所创办于1896年的历史名校,省里最早的重点中学,可以说里面都是优秀学生。张文宏在这里刻苦读书,探寻人生的真谛。17岁那年,他完成了论文《论温州模式》,获得了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一等奖。在领奖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来自上海和杭州的名校的获奖学生,这个来自小镇的孩子由此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定位,18岁的他凭实力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这所大学有多难考?2019年31.5万考生里只录取3人,且都是8年制本博连读的临床医学专业。硬核吧!在那个淳朴的年代,他追求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今这所医院改名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93年,张文宏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工作,7年后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后来他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香港大学玛丽医学院深造进修。进修那段时间给了张文宏人生财富最丰厚的收获。他如饥似渴的融进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研究,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每周一次的诺贝尔获奖一级的学者讲座是他的最爱。在那种千金难买的学术环境里,张文宏为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研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类的平等博爱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是上海华山医院最先发现的第一例SARS病人,张文宏和他的同事们迎战非典,创造了上海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的“奇迹”。张文宏推迟了到美国哈佛大学研修博士后的工作,并与自己的老师,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复旦大学终身教授翁心华教授一起主编了我国最早出版的关于SARS的专著之一《严重记性呼吸综合征》。 2013年,张文宏第一时间投入到H7 N9的抢救战斗中,第一时间在国际上客观的报道了中国案例,牵头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禽流感H1N9防治联合攻关项目,由于他的重要贡献被评为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张文宏组织华山医院感染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紧急救援队,参与非洲的疫情控制工作。2020年初,张文宏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个多月以来他几乎很少离开那个离市中心60公里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每天查房,仔细研究300多个确诊病例,基本上把每一个病人的流行病学史都摸清楚了,力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总结出这个来到人间作恶的新病毒种类的个性和特点,并针对每一个病患不同的病情进行医疗救治。一个月内337个确诊病例,83%的病人治愈出院。张文宏在抗疫战争中,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坚持每晚通宵达旦,写作疫情分析文章,发布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科普推送文章和辟谣答疑,几乎每篇都是十万+。他在人们面前的形象就是个“黑眼圈男神”。张文宏对传染病的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别人问他一些问题,他的回答都是很客观,注重事实和理论根据,没有明确的证据和数据他都不会做肯定的答复。</p><p> 对于每次遇到的新问题他都会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说“这一次新冠状病毒总体上来讲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个新发现传染病出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很强的识别能力。除了警报以外能不能迅速把这个东西给鉴定出来,能不能争取可以更早一点。所以我们科室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其实就是这一件事情,我们时刻对新发展的传染病保持极高的警觉。”</p><p> 张文宏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在上海局限在他的传染科,他的着力点还放眼全球。对于这次的新冠病毒,他研究了世界各国的防疫措施,总结出各种打法,他说世界各国不可能都炒中国的作业,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在他撰文“第二战开打,国际战役动态与展望”中说道,“世界将进入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时期”,比拼的层面主要是医疗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各国需要考量自己的医疗承受能力决定采取何种抗疫方略。中国当前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世界是平等的,人类在传染病的挑战面前,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全球团结起来,共同战役才是最好选项。他的思想里充满了哲理的辩证关系。当你打开“华山感染”的公众号,你可以看到每一档期都有张文宏对于传染病治疗和有关专业理论的阐述,还有很多科普知识。他的刻苦钻研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专业精神贯穿了他的生命和灵魂。 </p><p> </p><p> 他没有套路,做人干净,真实正直,坦率真诚。人们之所以喜爱张文宏,在于他这个人的本性率真,没有假像,不世俗,不走“套路”。</p><p> 正当中国的疫情出现了拐点,各省市陆续清零,上下一片欢呼声。张文宏却说“在现在这个时期,不是说城市的确诊病例是零就一定是好的,反倒很担心,这么多人进来,怎么会是零呢?”果然没有多久,输入性确诊病例成了中国抗疫战争出现反复的大敌,一旦防控失误,所有的一切功亏一篑。</p><p> 许多记者采访他,就想造神,企图套出他的个人隐私,他几句话就揭穿了,丝毫不留情面,他说“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你讲到感染科我给你多讲一点”,然后就侃侃而谈他们的感染科。记者们们不甘心继续猛追,结果他说“我疲劳的时候追剧,看那种非常无聊不用动脑的电视剧,”“运动很累,”“别期待在我身上看到肌肉,我没有。”</p><p> 媒体歌颂那些怀孕九个月、强行给孩子断奶、医护流产、剃光头上前线抗疫,张宏文可不主张这么做,他说“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无休止工作也是不人道的一件事情”、“没有理由叫人家抛弃自己的家庭在这里无休止的工作。”“就是放弃掉自己所有的生活,来扑到工作里面去,因为这本身是一个不人道的做法。除非你热爱的不得了”。他说,医务工作者要的不是宣传歌颂,要的不是高大上,“你问我医护人员需要什么?我觉得就是需要有免于受伤的权力”,“第一关心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要跟上。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把医务人员当人看,只是当机器”。</p><p> 张文宏还换掉了从年底一直干了一个月的所有的医生,他认为这一批人太累了,太听话了,不能总是欺负老实人,第二批人全部换上共产党员: “我不管你当初入党是什么动机,你们宣誓的时候不都说了吗?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都给我上去,没有讨价还价”。他就是不按套路出牌!</p><p> 张文宏本性善良,诚实,对同事真诚,当华山医院组织医疗队去武汉时,一位医生的父亲住进了ICU,他对他说“你放心回去吧!”;一位刚刚援外回来的医生请战,他对他说“你刚援外回来,这次先不派你去。”在同事眼里,他是团队的“定海神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果断决策让大家对他充分信任,从他30岁起,就有一个“张爸”的绰号,正是因为他总是像一个大家长细心周到。</p><p> 张文宏对待病人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他看到有一对来看病的老夫妇年事已高,就特意工工整整的写了大字的便签,亲切细心的告诉他们看病的流程; 有一位病人因为医疗费不够就挪用了姐姐上大学的学费,张文宏知道了就为病人的姐姐捐款5000元钱;有一位病人家庭条件很差,张文宏给免了好多检查费;过节放假,张文宏特意去查房看望病人,就在大年初一,他也去病房看望病人。好多病人送给他牌匾锦旗,他从来不挂出来,唯独有一个病人送给你他的一句话,他挂在办公室“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体贴、实在、淳朴、厚道、善良,有权威又有情义,这都不是一时能装出来的,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都是本色使然。</p><p><br></p><p> 张文宏幽默精明睿智,表达能力超强。张文宏脱口而出的那些带着闪光的“金句”,令人捧腹、开心: </p><p> 张文宏经典语录 : </p><p>1.岁月这么静好,就一定有人在负重前行。谁在负重前行?就是我这样的人。</p><p>2.我跟你讲你一定是听不懂的,因为你读的书我读的书不一样。</p><p>3.一般女孩得了流感,被传染的基本都是妈妈,而丈夫很少,所以那一刻,我对爱情产生了怀疑。 4.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的死亡率只有10%,那你为什么对流感就不怕,对SARS就那么怕呢?因为SARS你一无所知。 5.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p><p> 6.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p><p>7.防火防盗防同事! </p><p>8.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给你闷死啦。 </p><p>9.企业老板不用给我们捐东西,让员工在家里办公,隔离观察,还给人家发工资,这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了。 10.现在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在战斗,那肯定完蛋。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 11.不要到处瞎玩,正常生活正在慢慢回归,但是还没有到为所欲为的地步。</p><p> 12.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了,脾气没有一个好,每个人都极端的自信,吵架是经常的。但是有一个,每个人都抱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都是假的。</p><p> 13.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p><p> 14.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p><p> 15.大家只要闷两个星期,少说话,你知道伐,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所以,闷两个星期对广大的大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噢。 </p><p> 16.只要今天活着就有明天治愈的希望。</p><p> 17.我们应该关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最关心的是出院以后一旦复检阳性了会不会继续传染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 </p><p>18.整体的救治成绩,我觉得对得起上海人民,我们的成绩是及格的。</p><p> 19.我们前期的失误,其实是需要反思的。而我们后期的有效,别国也是学不来的。体制和国情不同。何况,这是场灾难,不管是嘲笑别国的蔓延,还是猛夸自己国家棒,其实都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p><p><br></p><p> 他讲话有技巧,并达到了发言人的专业素养。他不仅仅是说实话,还是说的漂亮话,有高度有深度,虽然漂亮,但是很朴实平和,不令人反感,会欣然接受。作为一个医生,他肯定不是研究过说话的技巧才去说话,说话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内心的外露。务实,实事求是,没有说教,没有粉饰,没有矫揉造作,内涵和智慧的自然表达,很人性。</p><p> 张文宏很善于演讲,这可能与他在哈佛大学经常听那些大师们的演讲受到的熏陶有关。2018年,他在CC讲坛演讲关于“流感”的知识,一通讲座,被他用轻松有趣的语言上了一堂“公共卫生入门课”,他条理清晰的科普了“鼠疫”、“ 天花”、“霍乱”等人类历史中的传染病,告诉大家如何对待日常生活中像“流感”这样的流行疾病。大家听得都入了神,开始迷上了这个传染病专家。</p><p> 2020年1月18日,还是在北京这个CC讲坛,他幽默诙谐地给大家演讲什么是SARS、什么是“流感”、什么是H7N9这些传染病,对于焦虑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们给予专业性的分析解释,没有复杂的专业词汇堆砌,没有枯燥的大量的援引数据,以一个专家的身份负责任的告诉你: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他的语言表达流畅自然,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这堂课一下子就让这个“暖男专家”火了!即便是张文宏在他的“华山感染”公众号里的所有文章也充分展示了张文宏式的冷幽默和逻辑思维清晰的“大白话”特色。在他的读者和听众看来,在广大民众的心里他就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智的专家,一个医学界立体式的复合型的人才,一个说真话说实话、敢恨敢爱的普通人。</p><p> </p><p> 有网友说“张文宏不火,天理不容!”话虽过了点,但是表达了网友们对张文宏的喜爱,这个“硬核网红”算是被大家实锤认可了!</p><p> 对于张文宏没有入选抗疫先进个人,我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他肯定把名额让给了别人,这符合他的人格。</p><p> </p> <p>我的素描新作——《兰心娟秀》李兰娟</p><p>创作时间: 2020.3.12</p> <p> 《兰心娟秀》 </p><p> 李兰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会长。</p><p><br></p><p> 李兰娟是从一个赤脚医生成长为一名院士的。上学的时候她始终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她出生的年代注定是个动荡的时期,文化大革命终止了她的学业,上山下乡,她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尽管当时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是她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成为了人们信任的好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她格外珍惜这段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凭借优异的成绩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她严格要求自己,在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大量的学术研究,始终不放弃学习,经常在深夜补习英语研究国外优秀论文,提高专业技能。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重型肝炎肆虐,死亡率高达80%,李兰娟看到他们工作的重病室似乎被魔咒了一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尽管竭尽全力医治抢救,可是进去的病人很少有活着出来,她痛苦万分,忧思难寝。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她反复探索实验,带领自己的团队于1996年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_AIS)”,从而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率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启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了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为了能使全国的肝病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从2001年起,她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治疗方法无偿的教授给各省市的医生,直到把人工肝技术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把治疗经验推广到全世界,被誉为“国际上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李兰娟在实践中深深感到要有一个健康的民族,要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医学之林,必须有自己的人才优势,2012年,她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杰出科技人才。2005年,她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p><p> 武汉疫情大爆发的时候,她和钟南山院士星夜奔驰武汉,当钟南山院士做出一系列重大判断之后,李兰娟率先提出“封城”之举,作为国家卫健委特别专家组的武汉之行是最关键的时刻,李兰娟一向在重大关键时刻都是冷静果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她认为这是作为传染病学专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我国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李兰娟就在第一时间提出对第一例患者所在小区进行隔离处理,同时立刻进行病毒的分析和研究,使得浙江省除了只有3、4个患者,没有其他民众和医务人员感染。</p><p> 国家卫健委特别专家组向国家汇报武汉的情况以后,李兰娟请缨带队加入支援武汉抗疫战争。73岁的她,始终带领她的团队战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她说,这次就让我当一名医生。她和医护人员一起日夜奋力抢救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重患者,共同商讨诊疗方案,为了能尽最大努力抢救每一位危重患者,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李兰娟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不分昼夜密切关注每一位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叮嘱团队队员必须严格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绝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她的一言一行,感动着医院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大家一致感觉,这个老太太,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p><p> 李兰娟给国家政府提出建议: 这次疫情以后,希望国家给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控制娱乐圈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栋梁之才。她的一席话刷爆了网络,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p><p> </p> <p>素描肖像画 作者: 郑晓铜</p><p><br></p><p>撰文 作者: 郑晓铜</p><p><br></p><p>美篇制作 作者: 郑晓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