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陇县人民医院有一群青春活泼、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就是可爱的“美小护”。他们的可爱不仅表现在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职业担当,表现在视病人如亲人的热情服务,更表现在立足岗位善学善思的专业精神。2019年初,护理部收到了来自14个护理单元的新技术新项目34项,这些凝聚着白衣天使聪明智慧的“小发明”, 都是一线护士从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而来,它们构思巧妙、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涵盖了护理管理、用具改良、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过一年的临床观察,有10项新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不但开拓了护士思维,提供了先进的经验与做法,而且方便了患者,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儿科:早产儿袋鼠式护理</b></p><p>又叫皮肤接触,是指在新生宝宝,特别是早产宝宝出生后早期将其赤裸放在妈妈或爸爸裸露的前胸进行持续性的皮肤接触,并坚持到校正胎龄为40周。因宝宝趴在妈妈的胸前就像有袋动物比如袋鼠照顾他们刚出生的新生儿,被命名为“袋鼠式护理”。宝宝在袋鼠式护理时完全放松,听到爸爸妈妈的心跳,得到父母的陪伴、抚慰和照顾;爸爸妈妈在接触的同时可以凝视新生儿,抚摸他们,与他们交谈,给他们唱歌等,增加为人父母的信心。儿科完成护理病案数13例,帮助早产儿体温保持稳定,让早产儿有安全感,有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天数。</p><p>参与人员:王菲、王亚莉、赵丽、王静、王芝娟</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内二科:个性化服药标识降低老年患者服药错误率</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个性化的服药标识明晰可辨,浅显易懂,降低老年患者服药错误发生率,适用于知识层次较低视力模糊阅读能力欠佳的老年患者。内二科对41例老年患者实施口服药标识化管理,收到患者的欢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参与人员:赵婷、张丹妮、王丹、杨欢</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内五科:“人字形或工字形”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胃管防止导管滑脱</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留置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容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患者误吸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护士使用3M胶布进行修剪,根据患者情况对胶布的宽窄形状的进行改动,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程度稳定,不易松脱,患者是舒适度高。内五科对7例置管病人使用该技术,无1例导管滑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参与人员:赵珍、苏淑贤、杨晓娟、杨蕊</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内五科:“馈愈宝”在老年压疮患者中的应用</b></p><p>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和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带来了经济负担。内五科护士对2期压疮患者,在规范护理的基础上,局部应用“溃愈宝”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p><p>内五科对7例患者实施治疗,压疮好转率100%,伤口愈合率86%。</p><p>参与人员:高彤、王秀文、苏淑贤、闫梅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妇产科: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填塞止血术后护理</b></p><p>产后大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妇产科使用宫腔放置24小时球囊填塞技术,运用于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p><p>妇产科对17例患者运用该技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p><p>参与人员:医生团队、杨敏菊、张小英、姚瑞兰、李红、李玲、杨小霞</p><p> </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妇产科:产后康复技术在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应用</b></p><p>产后康复是利用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针对妇女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对产后妇女心理、形体、营养综合指导、训练,早日变回“美丽宝妈”。</p><p>妇产科对500余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包括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家庭功能锻炼,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05次,子宫脱垂145次,阴道前后膨隆150次,阴道松弛100人次,解决了产妇的痛苦,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p><p>参与人员:杨敏菊、郝小凤</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外一科: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b></p><p>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抢救,目前已成为危重患者血压流动学监测的主要手段,与无创血压相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提连续、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不受人工加压袖带松紧度影响,还可以根据动脉波动型变化判断分析心肌收缩能力,并可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p><p>外一科应用病例数462例,为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提供更可靠依据,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p><p>参与人员:王琼、陈晶、牛萍、李为花、苟瑞、闫朝芝</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外一科:腰大池引流术的护理</b></p><p>腰大池引流术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及脑梗死的发生。</p><p>外一科医护团队对15例脑出血患者应用该技术,通过留置期间的规范化护理,为诊断、治疗提供手段,减轻反复穿刺置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p><p>参与人员:医生团队、王琼、苟瑞、陈晶、李为花、尹妮、李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外二科:疝气患者防止沙袋移位加用固定带的临床应用</b></p><p>本项目改善疝气手术后使用普通方法局部压沙袋容易移位的弊端,创新将沙袋缝制固定在腹带后使用,24小时加压效果明显,显著减少局部出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预期目的。</p><p>外二科对13例疝气手术后患者使用该制作,提高术后护理效果。</p><p>参与人员:王新娟、尹美琴、王少敏、陈陇艳</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外二科:轮椅安全固定带技术应用</b></p><p>为了降低外出检查、转运过程中病人乘坐轮椅跌伤的风险,护士通过设计手工缝制了轮椅固定带,避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保障患者安全。</p><p>外二科常规使用于科室的轮椅,既温馨舒适又方便安全。</p><p>参与人员:王新娟、卢惠娟、赵文娟、张金娟</p> <p><b style="color: rgb(1, 1, 1);">这些创新中有工作了10多年的资深护士,也有刚工作1年的护士,他们在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能想各种方法去解决、去改进。护士的小发明、小创造彰显了大责任,彰显了大爱之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