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六安籃茶,清末民初安徽的一個茶葉品種,主銷廣東、香港、南洋一帶,因它的內票上通常都印有「六安茶」,故又常被人稱為「六安茶」或是「安茶」。</p> <p>六安茶性溫涼,尤其陳年安茶,茶性更加溫和,越陳越醇,相傳可以做藥引使用。當時兩廣及東南亞一帶,生活較富裕人家幾乎都備有安茶。</p> <p>六安茶並不產於安徽的六安地區,而是出產於皖南祁門縣閶江邊,祁門紅茶問世之前,安茶在祁門的產區很廣,因為當時安茶銷路較好,是主要的外銷茶品。祁紅興起後,安茶的產區大為縮小。</p> <p>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南洋和香港被佔,皖南也在戰火包圍中,安茶銷路受阻,逐漸衰敗以致於銷聲匿跡,不為人知。新中國成立後,農業部在統計六大茶類品種時,歷史不長的「六安茶」并沒有出現在六大茶类的划分之中。</p> <p>1983年,祁門縣按港商所提供的清末民初之安茶樣品,根據幸存制茶老人的記憶,恢復生產了一批,產量極少,全部出口,以至於大多數當地人都不知道這種茶的存在。</p> <p>隨著時間的推移,茶市場的復蘇,又開始挖掘傳統,恢復生產,大置上共有兩種工藝,所生產的新茶品雖然包裝和老茶多有相似,但茶品本身的工藝和老六安籃茶基本屬於風馬牛不相及了⋯⋯</p> <p>這張內票說明,早在1898年,也就是清政府宣布對有獨創性的新產品給予保護的諭旨剛剛頒布下,孫義順茶號就在廣東南海注冊了自己的茶品保護。</p> <p>1942年,最後一批安茶運至香港後,「六安籃茶」就停止生產了。1954年,政府不允許茶商私自進入茶區收購毛茶,茶葉又歸屬統購統銷,私人茶號也基本不存在了。那老的「六安茶」到底歸屬於哪種茶類,制作工藝如何,這個迷團只能等待以後去慢慢考證和發掘了。</p> <p>茶葉界對老「六安茶」與新「六安茶」也是各執己見,眾說紛紜,各種不同年份不同包裝的真偽「六安茶」也成了各大拍賣行的追捧,一個又一個老茶的故事被爭相報導和傳播,大小城市的茶鋪中也出現各種年份的老「六安茶」,是真是假只有愛茶人自己擦亮眼睛了⋯⋯</p> <p>或許,正是有了這些利益驅使和真真假假,更讓我們喝起老茶時多了層滋味,多了些喜怒哀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