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月3日,导游开车拉我们直奔300公里之外的首都堪培拉。如果不是在堪培拉举行过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来到过澳洲后,很多人提出问题,悉尼是澳大利亚最早,也是最大的城市,墨尔本市是第二大城市,首都为什么不建在悉尼和墨尔本市,要选址新建在堪培拉?</p> <p>图1、堪培拉城市规划模型</p><p>从悉尼到堪培拉需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导游边开车边介绍:英国人在澳大利亚建立起六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区(现在成为了澳大利亚六个州)。1900年,六个殖民地的居民举行全民公决,决定统一成一个联邦国家。</p> <p>图2、堪培拉就像个公园</p><p>联邦的首都定在何处,争议较大,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和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都希望成为首都所在地,互不相让,故采取折中方案,规定首都建在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的新南威尔士州。1908年,在考察了二十三个地区以后,议会选择了海拔580米、面积2359平方公里的一片土地,从新南威尔士州划出。这里气候温和,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皆阳光普照,非常适合建立首都。</p> <p>图3、格里芬湖</p><p>为了把堪培拉建成世界最美的首都,澳洲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新都设计方案,在137个方案中,年仅36岁的美国建筑师沃尔特·贝理·格里芬的“花园城市”方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格里芬接受著名风景师西蒙德斯的建议,在设计中突出园林景观,这是他的方案能被选中的重要原因。</p> <p>图4、横跨格里芬湖的联邦桥</p><p>在格里芬的方案中,他提出了与自然和谐的构思:整个城市以国会山为中心,建造放射型的街道,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城市的中央是一个11公里长的人工湖,把堪培拉一分为二。这一设计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该人工湖也以格里芬的名字命名。</p> <p>图5、远处是横跨格里芬湖的另一座桥——国王桥</p><p>格里芬在规划中注重以该地的山岭为最高点来布局整个城市,互为借景。其中最华美壮观的中轴线是在首都山与安斯利山之间,顺序排列了新议会大厦、旧议会大厦、金斯公园、战争纪念馆等标志性建筑,气势恢弘。</p> <p>图6、环湖公路</p><p>人造的格里芬湖是全市的布局中心坐标,她为堪培拉优美的环境奠定了基础,使山与城市生动起来。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均绕湖而建,其中包括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最高法院、首都展览馆、国立大学、澳洲科学院等,它们像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坎培拉的最佳寫照。</p> <p>图7、澳洲国立大学ANU医学研究中心</p><p>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1946年创建,位于首都堪培拉,是全澳第1所专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高等学府,也是唯一一所由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创立。ANU是全澳唯一享有国立大学资格的最高学府,以极高声誉的研究主导型的教学而著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大量著名科学家,2位澳洲总理,30余位现任部长,1/3的澳洲科学院院士,各国政要及商业巨子。</p> <p>图8、澳洲国立美术馆</p><p>澳洲国立美术馆于1982年在堪培拉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国立美术馆地处一个花园式的地区,广泛地收藏着来自澳洲(包括土族居民和来自陶瑞斯海峡地区的岛民),亚洲,美国和欧洲的珍贵的艺术珍品。所有这些收集都是由“金色的澳洲人艺术品基金会(The Golden Darling Australian Prints Founds)” 所提供的支持。</p> <p>图9、湖岸的联邦公园</p><p>导游说,不去格里芬湖,就不能说到过堪培拉。湖岸周长35公里,建有环湖公路。湖岸的联邦公园,有免费的电烧烤设备、游泳区、野餐区等,便利市民游玩休闲。湖中建有库克船长纪念喷泉,喷出的水柱高达140米。导游说,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刺蓝天,水柱四周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道道彩虹,极为壮观。遗憾的是我们去的那天,不知什么原因,喷泉没有喷水。</p> <p>图10、格里芬湖留影(背景建筑是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p><p>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参考(非借阅)图书馆,创立于1960年。图书馆的馆址位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堪培拉。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国立图书馆法令》,国立图书馆的职责是“维护并发展国家的图书资料收藏,包括关于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人的全面图书资料收藏”。图书馆的馆藏共包括10,416,119件。</p> <p>图11、远看原国会大厦</p><p>原国会大厦(英语:Parliament House),正式称为临时国会大厦(英语:Provisional Parliament House),是1927年到1988年的澳大利亚国会驻地。这座历史建筑是作为国会的临时驻地设计的,按照规划国会从政府临时驻地墨尔本搬来堪培拉后在此暂驻50年,以待永久性国会大厦建成。1988年,新国会大厦建成后国会搬出临时国会大厦。现在旧国会大厦是澳大利亚民主博物馆。</p> <p>图12、近看旧国会大厦</p><p>旧国会大厦由约翰·史密斯·梅铎(英语:John Smith Murdoch)及助手设计,采用庄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但作为临时国会建筑在细节上又相当简洁,除去了古典建筑惯用的立柱、檐部、山花等,但保留了古典式的秩序感和对称感。其“剥净的古典式”风格也在堪培拉20到30年代建造的大量政府建筑中得到运用。</p> <p>图13、从中轴线一端国会大楼遥望另一端战争纪念馆</p><p>堪培拉不是个旅游城市,但对于关注城市建设的人来讲,是值得一去的城市。在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澳大利亚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法治感触极深:从城市规划的征集制订到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其间经历了近一百个年头,政党的更迭,人事的变迁,特别是战争的侵扰,都没有影响规划的严肃执行。如果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治保证,这个花园城市由规划成为现实是完全不可能的。</p> <p>图14、国会大楼留念</p><p>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不能说没有规划,但正如规划部门自己所言:“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北京的规划不知改过多少遍了,每一位新上任的市领导都想让城市规划打上自己的烙印,但却少有考虑与大自然的巧妙融合。市区少量的花园基本上都是明清老祖宗留下来的,人均绿地少的可怜。</p> <p>图15、国会大楼的大厅</p><p>我们第二个参观点是新国会大楼。西方把国会称为国会山,而堪培拉的国会大厦还真建在山上。新国会大楼作为堪培拉的标志性建筑,耗资11亿澳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大厦在白、黑、红三种颜色的花岗岩空间中,营造出权力机构的非凡气势,并与国会山的形状配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建筑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厅顶上的不锈钢旗杆,高达81米,直插云霄,在太阳的照射下,银光夺目。</p><p>进入国会大厦,门厅里有48根青灰色大理石柱子,密密麻麻。柱体上分布着桉树叶似的竖条花纹。</p> <p>图16、大理石柱子林立</p><p>正对门厅的大厅里,挂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型挂毯。据导游说,这幅挂毯是世界上最大的挂毯,根据澳大利亚艺术家阿瑟·博伊德的作品制作。挂毯上画的是什么?似树非树,似花非花。也许就在似与不似之间诠释着神秘的土著文化。</p> <p>图17、最大挂毯</p><p>门厅的两侧各有一道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台阶,沿台阶上楼,导游提示我们“注意脚下”。低头一看,大理石台阶上竟然有虾的化石。这种大理石想必价格不菲。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参众两院。澳大利亚的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由联邦总督(代表女王)、联邦众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p> <p>图18、大理石上的虾化石</p><p>参议院的会议室铺着红色的地毯,摆着棕色的桌椅;众议院是绿色的地板和桌椅。值得一提的是澳洲采用的是美国的议会体制,但是会议室的布置却是模仿英国的。</p><p>参议院场内正中桌子后的座位,是议长的位子。在议长后面的台阶上有两个位子,椅背高的椅子,是留给英国女王的。低椅背的是留给菲利普亲王的。议长左首为反对党,右首为执政党;资深议员坐在前排,刚当选议员座在后排。</p> <p>图19、参议院</p><p>正前方有新闻媒体席,旁边有法律顾问席。大厅四周为观摩席,议会开会时,老百姓可以在席上旁听,网上和图书馆有开会的资料。</p> <p>图20、众议院</p><p>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位于格里芬湖的北面,毗邻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国家美术馆,和国会大厦遥遥相望。这是一座有着墨绿圆顶的城堡式建筑,设计精致,匠心独运,装饰精细。从空中俯视,纪念馆呈十字架形;平地上远望就像一座坟墓,四周环绕着12公顷的草坪。它是二战后为纪念澳大利亚阵亡的战士而修建的,也是战史和军史的教育和研究中心。</p> <p>图21、战争纪念馆</p><p>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是公认的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最出色的。馆内有3个主大厅: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厅、战机展厅以及澳纽军团展厅。每一个展厅内都陈列着大量战时的兵器、图片、模型等;在二战的展厅中甚至还陈列着被击沉的潜入悉尼湾的日本海军微型潜艇。每个展厅通过先进的激光、影视、立体声音响等高科技技术,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争情景。</p> <p>图22、战争纪念馆侧面</p><p>纪念馆每年要接待超过100万人次的境内外游客,因此,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该纪念馆曾经两次获得澳大利亚旅游业的荣誉勋章。</p> <p>图23、纪念馆的内院</p><p>尽管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本土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澳大利亚的军队却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等多场战争。先后有约102000士兵在战争中阵亡。战争纪念馆成为人们了解战争的残酷和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的最佳场所。</p> <p>图24、一次世界大战模型</p><p>我们乘车参观了大使馆区。这里的使馆区与其它国家的使馆区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在统一规划下集中建设的,区内洋房林立,环境优美,自成天地;二是除了美国、以色列的使馆外,其他使馆没有保卫人员,一片和平、安详的气氛,和北京的使馆区形成鲜明对照。我们驱车缓缓游览,一路可见新西兰、法国、希腊、意大利、印度、英国、日本等国的大使馆,每一个使馆建筑都保留该国家建筑物的特色。</p> <p>图25、二战时的飞机</p><p>最显眼的,当然是中国大使馆,黄金琉璃瓦屋顶的现代建筑,内设长廊、花园,占地很大,气度不凡。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大家纷纷拍照留念。导游自豪地介绍,在使馆区内,使馆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美国,建筑面积最多的是中国。</p> <p>图26、中国大使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