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妊娠是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过程,血液常处于一种生理性高凝状态,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生理需要,孕妇凝血指标随孕期的增加将会有较大的变化,妊娠期间凝血酶生成增加需要纤溶蛋白活性增加来保持凝血系统平衡。高凝状态是指人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失调的临床和病理状态,表现为血中促聚集和促凝因子的增加,抗聚集、抗凝和纤溶机制受损,容易发生血栓。</p> <p>凝血功能检查项目有: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或Fbg)、D-二聚体(D-dimer)。妊娠期凝血功能中所检测的APTT、PT、FIB 和D-二聚体分别反映了内源性凝血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当凝血系统发生紊乱时凝血因子增高,凝血功能中APTT 或PT 会随之而减少。因此,凝血功能中的APTT、PT缩短和D-二聚体升高能反映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p> <p>正常妊娠时,孕妇呈易栓状态,凝血因子Ⅶ、Ⅷ、Ⅹ、凝血酶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升高。同时生理性抗凝血物质减少,表现为血浆蛋白S活性显著降低。随着孕周增加,母体内凝血因子增多,凝血酶原活化,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达非孕水平2倍;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降低,抑制物升高,D-二聚体继发性增多;抗凝血酶和血浆蛋白C(PC)活性减弱,血浆蛋白S(PS)水平明显下降。上述变化导致孕妇凝血功能亢进,纤溶相对抑制。</p> <p>妊娠期血栓前状态是复发性流产领域的研究热点,遗传性血栓前状态及获得性血栓前状态都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常能检测出抗磷脂抗体(APA)阳性,APA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抗体。APA通过与各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结合,可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和抗凝血因子发挥作用。</p> <p>孕妇分娩前血清PT、APTT、TT平均水平下降,FIB和DD水平升高,显示孕妇分娩前处于高凝状态,以利于清除子宫内膜静脉血栓,加速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