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将“冬装”换成了色彩斑斓的“春装”。往年这个时候,老师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植树种花,感受春天的气息,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孩子们只能待在家里做自我防护。观察之乐,只有真正实践后才懂得其中之妙,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能体验种植的乐趣,第三幼儿园中一班开展了以“豆芽生长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p> <p> </p> <p> 豆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美容排毒、消脂通便、抗氧化的功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p> <p> 种植前,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关于豆芽培育的知识,顺利的培育出豆芽,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豆芽种植的线上讨论——</p> <p>豆芽长什么样?</p><p>贾雨鑫:豆芽就像数字9</p><p>焦梦雪:豆芽长长的,弯弯的</p><p>吕梓琪:豆芽长得跟小蝌蚪一样。</p><p>张铱诺:豆芽上面白白的,下面绿绿的,而且豆瓣很硬。</p><p>宋梓菡:6像豆芽咧嘴笑</p><p> 宝贝们的回答真是充满了童真童趣,贴切的形容豆芽像数字9,数字6,像小蝌蚪,让我欣喜万分。</p><p> 顾名思义,豆芽即豆子发的芽,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豌豆芽,为了方便我们的观察探究活动,我们选择家里现有的豆类即可。</p> <p>培育豆芽,都需要哪些条件呢?</p><p>王子群:需要阳光☀️</p><p>刘辰雨:需要给它浇水施肥。</p><p>张铱诺:还需要水里的养分,最最需要的是小朋友的爱的培育。</p><p> 宝贝们前期已经有了培育蒜苗的经验,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小菜一碟哦。</p> <p> 我请小朋友猜测一下:豆芽几天能培育出来?宝贝们有的说3天,有的说一星期,有的说好几个月。张佳宁说:等公鸡喔喔叫的时候豆芽就生好了。宝贝们的回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那么豆芽的培育究竟需要几天呢?让我们从接下来的实践中获得答案。</p> <p> 通过一系列的线上讨论,孩子们了解了豆芽的外形特征,培育条件,培育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豆芽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种植开始——</p> <p> 瞧,我们的小朋友在精心的挑选颗粒饱满的豆子,还给他们排了整齐的队伍,一排排豆宝宝就像是昂首挺胸的士兵准备蓄势待发呢!</p> <p> 选种浸泡完后把豆宝宝装到一个容器里,记得给豆宝宝盖上被子哦,让它暖暖的。</p> <p> 小朋友培育的豆子也是五花八门呢,绿豆,黄豆,红豆,黑豆,花生都有,不知道哪种豆子会先发芽呢?好期待……</p> <p> 接下来的几天就需要小朋友们每天按时浇水,观察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二天:豆宝宝膨胀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第二天一大早,小朋友就给我发来了照片和语音。</p> <p>王子群:老师你看,小豆子变胖了,还有几颗露出了小芽芽!</p> <p>康广川:我的豆子变大了,裂开了,我知道他们裂开的原因,应该是小芽芽想从那个洞里出来了。</p> <p>赵德辉:我的豆子变得胖胖的,摸起来软软的,但是没有发芽,可能是我没给他施肥的原因。</p> <p>王梓萱:瞧,这几个小豆豆胖得都把衣服撑裂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三天:绿豆为什么比黄豆发芽快?</b></p> <p> 第三天,焦梦雪兴奋的告诉我她的新发现:绿豆比黄豆发芽快!</p> <p> 发现这种现象的的不止焦梦雪一个人哦,李博宇,宋芯妍,张若希,刘辰雨等几个小朋友都有发现哦。</p> <p> 同一条件下,为什么绿豆比黄豆发芽快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p><p> 于是我们进行了又一次的线上讨论——</p> <p> 张铱诺由豆子联想到了动画片《螺丝钉》:绿豆就像螺丝钉一样,虽然个头小,但是力气大。</p><p> 博学的康广川告诉大家:绿豆的皮薄,黄豆的皮厚。</p> <p> 根据大家的一番讨论,我做了总结:黄豆的个头大,皮厚,不易出芽;绿豆个头小,皮相对薄,出芽较快。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属于不同豆类,遗传基因不同,就像小朋友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四天:我的豆子为什么才刚刚发芽?</b></p> <p> 王子群发来视频,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的豆芽长这么大了,马上就能吃了!</p> <p> 胡怡萱、焦梦雪、吕梓琪和宋梓菡也兴奋的发来她们的豆芽,大概有四五厘米长了,我不禁惊叹:哇,竟然长得这么快!</p><p> </p> <p> 但是也有例外,王一诺略显失落的告诉我:老师,我家的豆芽才刚刚发芽……</p><p><br></p> <p> 同一天种植的绿豆芽,为什么有的长四五厘米了,有的才刚刚发芽?</p> <p> 于是,小朋友又进行了新一轮讨论——</p> <p>张博文:因为有的豆芽懒。(捂脸)</p><p>王子萱:因为有的豆芽喝水少就长得慢。</p><p>康广川:有的浇水太多被淹死了!</p><p>李博宇:温度低了就不容易出芽。</p><p> 孩子们都很有想法,忍不住为孩子点赞👍</p><p><br></p> <p> 就这个问题,我又单独问了出芽较快的宋梓菡妈妈。宋梓菡妈妈告诉我:“我们是把豆芽放到暖气片旁边培育的,应该是温度高了豆芽长得就快!”</p> <p> 针对这个问题,我又查阅了大量资料,给小朋友做了总结:阳光,温度,水分都会影响豆芽的生长。</p> <p> 结合近期的气温,我给小朋友提出了建议:试一试把豆芽放到温暖的地方,豆芽会不会长得快一些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天:我的豆芽能吃了!</b></p> <p> 在宝贝们精心照料下,大部分小朋友的豆芽培育好了,可以吃了。孩子们都在讨论着豆芽要怎么吃?孩子们基本只想到了清炒豆芽,豆芽炒肉和凉拌豆芽。</p> <p> 我适时甩出了两个链接:豆芽的做法大全,豆芽的10种家常吃法。在家练了这么久,是时候展示家长们的厨艺了——</p> <p> 果然,家长们的厨艺不是虚的,家长们都拿出了拿手绝活: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豆芽上桌了。看着宝贝们吃着自己培育出来的劳动果实,我心里乐开了花。</p> <p> 几家欢喜几家忧,臧宪琪妈妈发来微信:豆芽吃不成了,宝贝很失落。我们一起分析豆芽没有发芽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所在,最终臧宪琪决定和妈妈重新培育一次。</p> <p> 比起豆芽的培育成功,孩子诚实和敢于接受失败,从头再来的这种品质更为重要!虽然这次豆芽培育活动臧宪琪失败了,但是他获得了更加别样的的收获和难能可贵的品质。</p> <p> 与此同时,王子群那边也出现了问题:黄豆芽变绿了。家长们群策群力,一起寻找原因,通过家长的帮助和借助百度搜索,我们了解到,原来是培育过程中没有做好遮阳,豆芽见了光就容易变绿。</p> <p> 陪孩子探究过程中,家长们也是收获满满。</p> <p>家长有话说——</p><p> 虽然本次探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从开始种豆到一点一滴看着它长大,最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这个过程带给我很多感动。那么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究竟有了哪些收获呢?最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就这个问题,我针对家长和孩子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p> <p>打开以下链接,查看全部调查结果:</p><p><a href="https://f.wps.cn/form-result/shareId=DxtnqCx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中一班豆芽生长记主题活动调查反馈表中一班豆芽生长记调查反馈表</a></p> <p>附幼儿观察豆芽生长记录表</p> <p> 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集体探索模式,通过本次的豆芽培植活动,家长们表示看到了孩子更为出色的一面,孩子在活动中比他们想象得更加能干,孩子的很多想法总是让家长和老师出乎意料,在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良好学习品质。一个简单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次次又一次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等能力也在不断成长。</p> <p> 这次“主题探究活动”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老师和家长们在这次探索活动中引导孩子观察、分析、比较,计划与行动。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探究活动,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与动手操作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