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贝宁的第二例手术

援非医疗队队员

<p>我与第23批援非洲贝宁洛克萨外科医生任建华主任医师交接以来,工作将近3月。就像昨天一样,3个月所做手术历历在目,尤为难忘的还是刚交接后的第二例手术。</p><p><br></p> <p>患者是一位6岁的小女孩,以“全腹疼痛3天余”于2019年12月29日就诊洛克萨医院急诊科。当时查体:患者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及反跳痛阳性,呈重度腹膜炎体征,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行右下腹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消化液样混合稀薄液体,考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空腔脏器穿孔”,建议急诊手术探查治疗。</p><p><br></p> <p>于该日晚8:00接进手术室,拟行手术治疗。取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逐层进腹,切口长约10厘米。探查腹腔有积液约2200毫升,予以吸出,网膜、小肠壁、盆腔布满脓苔,距回盲部约15厘米和20厘米处分别可见大小约0.8*0.6厘米、1.0*0.6厘米破口,有消化液流出,结合当地疾病特点,考虑伤寒穿孔,决定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我们援助的医疗点外科手术器材非常缺乏,打开器械包仅有一把生锈的血管钳,更没有切肠子专用的钳子,只有两把陈旧的、尖端带齿的钳子。没有办法,病人感染很重,还必须尽快完成手术。用尖端带齿的钳子轻轻夹闭预切两段肠管处(夹闭力量过大担心肠粘膜受损以致术后肠瘘发生),标本离体后,行小肠两断端端端吻合(当地医院提供缝线较粗,自带细线吻合),之后吻合口浆肌层常规予以间断缝合加固,术后腹腔冲洗,常规放置腹盆腔引流管。手术大约持续50分钟。</p> <p>术后患者被送往当地重症监护室过渡治疗。所谓的监护室,只不过是比普通病房多了个氧气而已,并没有呼吸机麻醉恢复时的辅助。自信手术进行的还比较顺利,可术后的恢复却成了我最担心的问题。术后第一天早晨,我早早起来去看患者,病人已经清醒,腹部已无明显疼痛,我心里高兴的无以言表,不禁为她超强的耐受力而惊叹。</p><p>术后第三天,当地医院给拔除了引流管,第四天就开始过渡流食。每当想起这位患者,我多少会有些唏嘘。对比国内类似手术,大都会用吻合器和闭合器辅助完成手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可近年来,随着国内先进手术器材的广泛临床应用,使传统的手工吻合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无形中给援外人员手术技术提高了要求。在贫困地区工作,缺乏手术器材,更要求手术返璞归真,用传统的、原始的方法完成,同时,还要尽最大努力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p><p>不同的肤色,但是有同样健康的希望。我会在剩下的援助时光里,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例手术,也希望今后的援外者能够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更好地发挥“救死扶伤”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