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全国人大代表、抗击"非典"先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广东某医院的一位心脏介入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最后置入了5枚支架。他批判了一些医生不讲医德、违规创收的行为。</p><p><br></p><p>那么心脏支架对冠心病的意义是什么?</p><p><br></p><p>一、先来了解什么是心脏支架</p><p><br></p><p>心脏支架手术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国外引进,它是一个很细很小的金属网,当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突然发生急性心梗的危急时刻,用这个金属网把狭窄的血管撑开,心脏就得到血液供应了,缺血的心肌立刻得到了血供。因为支架能够“撑开”堵塞的血管,迅速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因此一度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的“神器”。</p> <p>心脏支架“撑开”血管,血液通道形成</p><p><br></p><p>二、心脏支架为何走下神坛</p><p><br></p><p>因为支架并不能从根本上把冠心病治好。</p><p><br></p><p>支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斑块,更不能阻止它的继续生长,只是把斑块挤到旁边了。支架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会引起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了斑块、血栓会卷土重来,放支架的地方依旧会堵。</p><p><br></p><p>为了防止支架造成的二次堵塞,患者就要终身服药,服用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药”。</p><p><br></p><p>人体是个聪明的能够自主调节的系统。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出血——凝血处于动态平衡,该流动的时候流动,该凝固的时候凝固。但持续服用“抗凝药”就打破了这个平衡系统,血液该凝固的时候也不能凝固了,这种药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是必然的,甚至是致命的。因此,支架植入绝非一劳永逸。</p> <p>早年的心脏支架是由医用不锈钢制成,由于这种支架引发的血管“再狭窄”达到50%,就出现了“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表面涂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降低“再狭窄”的几率。但是药物洗脱支架会导致血管内皮无法均匀地覆盖支架小梁,凹凸不平的血管内膜犹如坑坑洼洼的路面,血液流速减缓,就有可能引发支架内血栓。因此做完心脏支架术后,患者仍然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p><p><br></p><p>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是当年为心脏支架奔走推广的第一批医生,他认为当前“大量不需要介入治疗或不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正在被置入支架。放进不该放的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许多患者“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他自己就遇到过一些“回炉”的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p><p><br></p><p>他举过一个例子: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他没去做冠脉造影、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他汀和冠心病药物,现在已经87岁高龄,仍可以轻松爬上二楼。</p> <p>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p><p><br></p><p>三、面对冠心病,我们应如何做</p><p><br></p><p>最重要的是改变不良习惯,控制危险因素比什么都重要。</p><p><br></p><p>1、良好的饮食习惯</p><p><br></p><p>采取正确的饮食结构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多吃五谷杂粮,最好是全麦面粉制品,每天通过饮食多摄入10克食物纤维,可使冠心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4%和27%;多吃水果蔬菜;多吃鱼虾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禁烟忌酒。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养成良好进食习惯。</p><p><br></p><p>2、科学的锻炼习惯</p><p><br></p><p>可以进行适当有氧活动,如散步、慢跑、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运动强度为运动时每分钟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70。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根据身体情况、年龄、心脏功能状态来确定,要循序渐进,有规律、多持久,不宜做剧烈活动,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