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亲娘

刘小群

<h3>2020年大年初三,我的亲娘猝然离世,享年91岁。身边没有一个儿女听她最后的唠叨,就这么撒手西去!一切都是那么突然,突然到我们原有的习惯戛然而止,心头似遭重石挤压,令人透不过气来。兄长让我整理她的老照片,可我并不完全知道这些照片是拍于何时?摄于何地?又为何而照?我只能把这些照片罗列起来,展示给她的亲人,留下永远可能猜测的回忆,这便是痛苦所在吧。我们未曾知晓她的生命中酸甜苦辣的体验,但她却永远想把她认为最有价值的经验传授给予她的孩子们 即使她最小的孩子已经58岁了……。</h3> <h3>这份简历是母亲自己写,请人打印的。写时的心境如何?那年她已经87岁了,她在总结自己,恍惚记忆中也是那年她把她的影集拿出来给我,让我挑些照片,帮她整理整理,我一边收拾照片,一边听她絮絮叨叨讲述她的故事,故事离我很远很远,眼前就只是一个唠叨的老人,我没有听完她所有照片里的故事,因为觉得她身体很好,生活中莫回头,往前走就有希望。现在看看她的简历,她的生活婉转着一曲平平仄仄的旋律,演绎着普通人坚实脚步的音调。</h3> <h3>母亲5岁时的留影。</h3> <h3>小学毕业时。</h3> <h3>初中毕业时。</h3> <h3>初中同学留影。母亲没有读高中,直接考了大学,当初老师还笑话她,最终她以倒数第二的成绩考进医学院,毕业时已经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了。</h3> <h3>20岁时。</h3> <h3>大学毕业时和闺蜜的留影纪念。她的闺蜜一定知道她许多内心秘密,给过她别样温馨与关怀的,这些人是谁?还有初中毕业时和她在一起合影留念的两个人又是谁?这几张照片可是她珍藏了一辈子的!</h3> <h3>大学毕业时。</h3> <h3>1950年踏进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从此以后,将毕生奉献在普通的儿科临床一线,兢兢业业一生。</h3> <h3>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号召,留下襁褓中的孩子,开始了四年的脱产学习中医。</h3> <h3>这些照片多半是上世纪50-60年代里拍摄的。在那些年代里,一个人没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的事情,一般是不会走进照相馆的。懂得现代史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里,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是非常多的。母亲定格了那个时代的自己,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去拍呢?是1957年?1960年?还是1965年?</h3> <h3>仔细看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来上面有一个很大的盖印痕迹,这是一张2寸的照片,不属于工作证件照之类。那又是什么时候拍的呢?为什么而拍的呢?获奖证上的吗?我不知道,生活中的遗憾真是太多了,失去的永远都回不来了。</h3> <h3>1954年,母亲嫁给了父亲,养育了五个儿女。</h3> <h3>30岁的纪念照。</h3> <h3>这张或许是40岁吧,我只能是猜测可能了。</h3> <h3>50岁时的纪念照。</h3> <h3>猜测这是母亲60岁时留下的照片,因为下面有2张确定照片。</h3> <h3>60岁时,在工作医院拍摄的。</h3> <h3>60岁时,在工作医院拍摄的。</h3> <h3>70岁的照片。</h3> <h3>80岁。医院领导到家里来为她祝寿。</h3> <h3>85岁时在南京留影。</h3> <h3>在厦门度过了她90岁生日。</h3> <h3>整理这张照片时,我的心里一直都不平静,我小心地一点点抹去不该有的痕迹,可那痕迹太深太深,深深的扎在了我的心里,无法抹去。在江西省档案馆里,这个家庭无论是中共党史还是国民党史都留下了一笔之迹,它也是渴望延续子嗣的中国传统家庭,历史尘封了它! 可母亲总要为它留下记忆的映象,那份期盼、那份眷念、那份执着,不得不让我们跨海峡迎外公魂归故里。</h3> <h3>母亲三姐妹。</h3> <h3>拍摄于土改时期。1952年,外公将小姨托付给了刚参加工作2年的母亲,独自一人辗转去了海峡对岸。</h3> <h3>小姨上小学时的和母亲留影。</h3> <h3>暮年时期的姐妹俩。</h3> <h3>母亲回到了她的出生地,那门原是她家的大门,我没有去,听兄长说那房子还能见到当年的风采。</h3> <h3>母亲非常感谢帮助过她的人。</h3> <h3>在保健院的家里。</h3> <h3>在向阳一路的家里。</h3> <h3>在康乐小区的家里。在这里,她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母亲一生是为孩子们服务的,做了一辈子的儿科临床医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因500余例小儿营养不良临床及死亡分析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曾有人专程找过她,留下了她的素材。80年代中旬,我们可见各种补充儿童营养的广告充斥电视屏幕,她拟定的中药小儿营养散治疗率达85%上,那可都是确诊为小儿II°-III°营养不良症的孩子们,可她不善于经营,她最擅长的是做好一名临床医生,最善长的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h3> <h3>正当年的时候,家中书桌上堆满了她的书。</h3> <h3>85岁到女儿家也未曾忘记看书。</h3> <h3>医学书,尤其是中医书陪伴了她一生。</h3> <h3>她是解放后第一批加入共青团的人。也是全国解放后第一批江西省劳模(1951年)。</h3> <h3>她在工作期间少有外出旅游,这几张照片也就是参加儿科年会时拍摄的纪念照。</h3> <h3>这是在香港回归那年拍摄的,她很开心,祈盼她父亲的回归。</h3> <h3>晚年在九江。</h3> <h3>晚年在南京。</h3> <h3>晚年在厦门。</h3> <h3>她和她的孩子们在家里,一个大家庭。</h3> <h3>四代人的欢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