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画出人生 攀登吾父修心之路</p><p>天下间最不能等待的事—孝敬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走了,我悔恨交加,恨自己整天忙于事业,忽视父母已不再年轻,需要我们陪伴。</p><p> 父亲有个爱好,喜欢画画。从现在开始,作为儿子的我陪您一起画……</p><p> 我记事开始,床头上就挂着一幅爸爸画的钟馗画。长大后明白了,钟馗画可以辟邪,爸爸希望我平安健康。</p><p>“你爸画的钟馗画,十里八村都知道他。”93岁的奶奶说起父亲画画时的表情依然有些夸张。在奶奶眼里我爸爸啥都能干,捡个木头能雕刻成龙啊虎啊的;拿张纸能剪成一幅艺术作品来;用泥巴可以捏成钟馗画像;搬起一块石头立即雕刻出喜人的图案来。</p><p>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全村男女老少都围到我们家,欣赏我爸爸用面粉制作的龙灯及小动物馒头。小动物馒头蒸熟后,就送给不能蒸灯的(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不能蒸龙灯)和有小孩的人家。</p><p> 再次捡起画笔是父亲66岁的事情了。我问爸爸三十多年不画画了,为何现在又画画了,他默默无语,眼含泪花。我立即明白了,他是用画笔让自己忙起来,只要他静下来,他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因为他的爸爸、妻子、小儿子的离世,对他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愿意跟人交流,每天把自己关在院子里对着自己的画说话。有时三更半夜跑到西湖坟地里哭泣,他哭得像个孩子。村里人都说他患了抑郁症,奶奶给我们打电话,反复叮嘱我们留意父亲的情绪。我们姊妹几个曾多次尝试把他接到身边,但他不习惯我们的蜗居生活,每次待不了太久就执意回家。以前被工作缠身的我没有机会抽出时间陪父亲,他也不肯到我家居住,这时候奶奶想起他早年间喜欢画画,也许可以借此排解一下心中的孤独和悲伤吧,就给爸爸买了颜料、画笔和宣纸等,66岁的父亲自此重拾画笔,开始回顾他走过的人生。</p><p> 父亲雄鹰系列画,我非常喜欢。他笔下的鹰雄姿英发、坚强刚毅、沉思宁静、高瞻远瞩。他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方法,刻画“雄鹰”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他画里可以看出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伟大的超越精神!他的泼墨彩鹰,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他的写意苍鹰作品在思念亲人时多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画鹰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p><p> 钟馗画系列,也是父亲比较喜欢创造的题材。灵璧钟馗画也和其他民间绘画一样,具有寓意寄情的特色,充分借助钟馗形象,发挥神话传说的诱人魅力,紧扣驱邪纳福、祈祥平安的主题,在表达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历代灵璧钟馗画家巧妙地运用借物寓意,文字的同声谐音等艺术手法来寓意寄情,丰富了钟馗画创作内容。我家左邻右舍都悬挂爸爸的钟馗画,祈求纳福镇宅,一生平安。爸爸常说:“我画的不好,但是每一幅画我都用心创作,特别是给亲朋好友画钟馗,那是寄托着我的一份份祝福,更是我不断修心的一个过程。”他画的钟馗面部为:“扫帚眉,圆眼翻。狮子鼻,下端宽。血盆口,獠牙尖。络腮胡,耳毛翻。扬正气,眉宇间”。他通过对钟馗脸部的刻化,表现出钟馗之神威,征服一切鬼魔之气概,彰显其正义与善良,使其丑的外形与美的心灵得到完善和谐统一,具有强烈个性。这也是灵璧钟馗画有别于其他民间绘画的突出特色之一。他总结历代钟馗画的特点,创作出了钟馗基本造型的画决:“头戴乌纱帽,双翅圆而尖。文判穿官服,裾短两肩宽。前后绣补幅,玉带系腰间。衣冠多褴缕,颜色红与蓝。武判着甲胄,铠叶鱼鳞联。足穿黑朝靴,靴底现白边。站立弓字步,独立一腿弯。手作抓鬼势,或持笏与扇。按剑挺胸脯,拔剑怒眼翻。刺剑翘剑指,锋插鬼心间。”他通过对钟馗形体动势的刻划,使一切鬼怪恶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他所绘钟馗造型伟岸生动,笔力劲怒,线条飞动,气势逼人。</p><p> 我遗传了父亲的绘画基因,也喜欢上了画画。在我的生命路上,穿插着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我的绘画之路。年近半百的我跟着爸爸学绘画,我没有绘画基础,学习着,困惑着,快乐着,幸福着。在我心里爸爸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家,虽然他没有名气,但是教我绘画的时候讲得非常生动,特别认真。现在的我每天都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他讲解的绘画技巧形象生动,让我很快掌握了绘画要领。有时他用油画棒教我画,他总是夸我有灵感,也许我真的对颜色比较敏感,在选色、用色、配色时得心应手,画出的画有形、有色、有神、有义。</p><p> 现在我和爸爸依然走在这绘画的路上,我深知绘画之路是幸福的,这段路留下我和爸爸太多的欢声笑语,洒下太多太多的汗水,也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每一句笑语透漏着幸福,每一滴汗水包含着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每一个足迹凝聚着一个个感悟与真谛。未来父亲陪我走和我扶父亲走的路究竟还有多长,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但是,我知道今后的道路也许会很平坦、很顺利;也许会很坎坷、很蜿蜒;也许哪天,我们会暂时性地停止走这条路,但无论路怎样,只要是路,我就一定能走过去。</p><p> 人家常说,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也说,陪伴父母何尝不是一种行孝。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子女们经常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或是常年加班于岗位,或是远离家乡奔波于外地,留下孤独的老人在家中。“不要找他们,他们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道出了无尽的心酸。从小,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成人,到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却连基本的关心都做不到吗?从小事做起,从善心做起。不用在乎形式,亦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的关怀,更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哪怕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父母也会很高兴。工作之余,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这些简单的举动,也是最好的孝道。我们要懂得“乌鸦反哺”和“羔羊跪乳”的道理,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的无限温暖与关怀。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否行千里时我们也会顾虑家中的父母。父母不会奢求儿女们是否住着别墅,是否开着豪车,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施舍”给他们几分关心与爱。放下部分无用的应酬,让父母感受儿女的温暖,这也许会是最长久的告白。</p><p> 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关爱父母,与家中的父母联系。我很幸福,能和爸爸一起画人生,能天天问候一声,能时时了解他的心思,刻刻掌握他的健康状况,不让他感到孤独与无助,让我们用最后的陪伴,去驱逐老人内心当中的孤单与寂寞。</p><p> “爸爸,给我修改钟馗画!”爸爸立刻放下手中的画笔,认真地指导着,耐心地说:“眼睛再画大一点,衣服再画飘逸些,蝙蝠画的很理想。”我努力地学习着,幸福地听着!我和爸爸画人生……</p> <p>古禅田2031501</p> <p>古禅田20031502</p> <p>古禅田20031505</p> <p>古禅田20031506</p> <p>古禅田20031507</p> <p>古禅田20031508</p> <p>古禅田20031509</p> <p>古禅田200315015</p> <p>古禅田200315016</p> <p>古禅田200315017</p> <p>古禅田200315019</p> <p>古禅田200315025</p> <p>古禅田200315022</p> <p>古禅田200315023</p> <p>古禅田20031527</p> <p>古禅田20031529</p> <p>古禅田200315035</p> <p>古禅田200315038</p> <p>古禅田200315036</p> <p>古禅田2003150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