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疫情当前,开学在即,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方正县第二中学校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明确工作规范,统一工作流程,制定了《方正县第二中学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学习生活一日常规指南(试行)》,并组织了领导小组成员、学年组长、班主任、重点防控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等不同层面的培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方正县第二中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学习生活一日常规指南(试行)</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指南》做到“四明确”,标准明、人员明、物资明、责任明;并以“师生入校前、师生入校时、师生在校时、师生离校时、师生离校后”时间推移顺序设为“五时段”,根据指导对象的不同及重点工作分工,分为“九篇章”,从而让师生们更加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学习生活的建议和要求,进而采取更加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真正保证师生的安全健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本指南内容将根据上级精神及时调整</b></p> 家长篇 <p> 一、给孩子准备充足合格的口罩。</p><p> 二、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无身体不适(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若体温超过37.3℃时,应及时就诊。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减少接触活畜活禽。</p><p> 三、督促孩子规范洗手。在手脏、咳嗽、打喷嚏后、吃饭前、上厕所后、外出回来、接触他人及动物后等时需要洗手。</p><p> 四、接送孩子时正确佩戴口罩:①将口罩平展,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②口罩覆盖口、鼻、下颌,用指尖由内向外按压鼻梁条,顺着鼻梁形状向两侧移动。③将口罩上下完全展开,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接送。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p><p> 五、在指定区域接送孩子,不聚集,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p><p> 六、保持家庭卫生,家里开窗通风,做好相关消毒工作。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p><p> 七、督促孩子科学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p><p> 八、向孩子宣传防控知识,教育孩子不信谣、不传谣。</p><p> 九、合理安排孩子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均衡饮食,食物种类丰富多样,适量多饮水。坚持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p><p> 十、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明确的疫情未解除地区返回方正的学生,应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同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备案。隔离期满后,按照通知要求返校。达不到疫情防控条件的学生不得返校。</p> 学生及班主任篇 <p> 一、在家及上学途中(责任人:家长、学生)</p><p> 1、在家测量体温,若体温超过37.3℃,应及时到医院就诊。</p><p> 2、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p><p> 3、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p><p> 4、入校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p><p> 二、入门检测(责任人:体温检测组、保安、校医)</p><p> 1、学校分设南校门和西校门两个测温处。每个测温处在甬道左右两侧分设两个测温点,每组2人(1人负责测温,1人负责消杀);两测温处分别由正副校长带班;两测温处各设保安1人,维护学生秩序,引导学生有秩序排队接受检查;校医在隔离室待命。</p><p> 2、学生在学校大门口处保持镇定、耐心等待、保持距离和安静,不许交流说话,由保安引导分两个区域(南校门、西校门)列队并间隔1米沿着“入口”指示牌向前行进,积极配合测温教师做好体温检测工作。</p><p> 3、学校实行三个年级分时错峰进入。7:05—7:25初三学年测温入校,(1)(2)班走西校门和教学楼西侧楼梯,(3)(4)班走南校门和教学楼东侧楼梯;7:25—7:45初二学年测温入校,(1)(2)(3)班走西校门和教学楼西侧楼梯,(4)(5)班走南校门和教学楼东侧楼梯;7:45—8:05初一学年测温入校,(1)(2)(3)班走西校门,(4)(5)班走南校门。学生要严格遵守测温入校时间及检测地点。</p><p> 4、测温教师7:00前准时到岗。逐个对学生进行测温、消杀并引导学生进入班级,学校值班领导监查有无漏测体温学生,及时调整程序。</p><p> 5、测温教师发现学生体温≥37.3°及有咳嗽、胸闷现象的,将其引导至 “隔离室”,并进行相应处理。(详见应急演练预案)</p><p> 三、班级晨检(责任人:信息联络组、班主任)</p><p> 1、学生进班后,班主任进行二次测温,填写记录。</p><p> 2、班主任每日统计因病缺课学生名单,并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追访。</p><p> 3、班主任9:00分前将因病缺席名单、测温记录等上报至学校信息组。</p><p> 4、疑似病状缺勤学生,经医院排除传染病的,根据医院提供复课证明和隔离期限确认后,方可返校。</p><p> 四、上课期间(责任人:教育教学组、任课教师)</p><p> 1、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每天上、中、下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p><p> 2、单人单桌,课桌椅保持间距最大化。</p><p> 3、体育课减小运动量,学生之间需保持足够的距离。</p><p> 4、音乐课尽量以音乐欣赏为主。</p><p> 5、疫情情况不解除,师生皆佩戴口罩上课。</p><p> 6、每节课45分钟,三个学年错时上下课,错时课间休息。(详见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p><p> 7、学生要如实地向老师反馈线上教学期间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学校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习成绩。</p><p> 8、如遇教师、学生出现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引导其至“隔离室”,并进行相应处理。(详见应急演练预案)</p><p> 五、课间活动(责任人:教育教学组、班主任)</p><p> 1、每个课间,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p><p> 2、每位同学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上厕所前后均需要按“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p><p> 3、学生在足球场各班划定的指定区域活动,如有卫生清洁需要暂不离开本班教室的个别同学,活动区域在本班教室及前后门以内的走廊区域。其他同学都到室外活动。</p><p> 4、上下楼梯进行分流指导(按上学所走楼梯),各班统一单列带队,延楼梯、走廊右侧行进,两班相遇,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等候,每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上。</p><p> 5、课间佩戴口罩,杜绝课间追逐打闹,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到其他班级走动。适当、适度活动。</p><p> 6、保持勤洗手、多饮水。</p><p> 7、间操等大规模聚集性课间活动取消。</p><p> 六、午餐(责任人:食堂安全组、班主任)</p><p> 1、午餐前班级认真做好洗手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和班级调控,班主任亲自督促,一人一个水龙头,自觉避免出现聚堆现象。</p><p> 2、午餐在班级就餐。班级由专人戴好手套进行领餐、分饭,同学们要保持镇定、耐心等待、保持距离和安静,不要交流说话。</p><p> 3、进行错时、轮流午餐。每个学年间隔半个小时用餐,同一学年按班级轮流领餐。</p><p> 4、吃饭时方能摘下口罩,保证无交流,快速安静吃完,并重新戴好口罩,将饭盒送到回领取处。</p><p> 5、学校原则上要求疫情期间学生都在学校食堂就餐,特殊情况学生,中午走学校南门出入,并接受测温(方式同早上)。</p><p> 七、午检(责任人:信息联络组、班主任)</p><p> 1、午检在午餐后班级内进行,由班主任负责检查。</p><p> 2、班主任戴好口罩和手套,观察、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做好每个学生的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p><p> 3、对出现体温≥37.3度及以上学生立即报校医室,做好学生家长联系,并立即隔离上报。(详见应急演练预案)。</p><p> 八、放学(责任人:三级联控组、学生、家长)</p><p> 1、进行错时放学。九年级15:35放学,八年级15:55放学,七年级16:05放学。班级除值日生以外,其他同学排队离开学校,每人之间的距离为1米及以上。</p><p> 2、放学回家不在外逗留,不接触动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校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p><p> 3、回家摘掉口罩后马上洗手、消毒。可把钥匙、书包、外套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挂在阳台上吹风。</p><p> 4、班级离校过程中,突然有一名学生呕吐,身边同学立即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学校按要求进行相应处理。(详见应急演练预案)</p><p> 九、班级卫生清扫及消毒(责任人:后勤保障组、班主任)</p><p> 1、下午放学后,班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做好垃圾清理和分类(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疑似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视作医疗废弃物作有关流程处理)。班主任亲自带领监督,并保证开窗通风。</p><p> 2、班级清扫完毕,消毒员用84消毒液等消杀药品对桌椅、地面、储物橱、窗台、门窗、黑板、垃圾桶等班级所有区域进行消毒。</p><p> 3、后勤保障组每日检查每日反馈,表扬优秀,对不达标班级要求立即进行整改。</p><p> 十、学生卫生安全教育(责任人:三级联控组、班主任)</p><p> 1、开学第一课,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防控疫情安全演练,并集中疫情防控知识教育。</p><p> 2、开学第一周,组织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p><p> 3、利用微信、家长信、班会、板报每周对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p><p> 4、示范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p><p> 十一、自行车存放(责任人:后勤保障组、班主任)</p><p> 1、学生自行车统一停放在学校指定区域。</p><p> 2、停放时按照统一方向依次存放。</p><p> 3、自行车要上锁防盗。</p><p> 4、自行车自存放开始到下午放学期间统一管理,离校时提取,期间不得随便提取使用,学校派专人管理。</p> 教职工篇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教职员工往返学校交通出行。出行务必佩戴口罩。建议步行、骑行或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途中尽量避免触碰车上物品。</span></p><p> 二、教职员工进入学校。进入学校前,必须主动测量体温,体温正常进入学校,体温异常(高于37.3度),学校按规定采取相应处理。(详见应急演练预案)</p><p> 三、教职员工办公室办公。办公室佩戴口罩,保持办公室环境清洁,每天上、中、下午各打开门窗一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集备采用网上集备,减少多余交流。</p><p> 四、教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务必佩戴口罩,组织学生尽量避免过多的面对面交流。</p><p> 五、教师员工课间运动。适当、适度进行课间活动,避免过度、过量运动。</p><p> 六、教职员工食堂就餐。班主任在班级陪餐,其他教师在食堂就餐</p><p> 1.就餐时必须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饭菜,并自觉排成一队,间隔1米以上。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摘下口罩。</p><p> 2.食堂就餐采用间隔错位就餐,不相邻不相对就坐。</p><p> 3.就餐期间不进行语言交流,时间段内就餐完毕。</p><p> 4.就餐注意个人卫生,确保食堂卫生。</p><p> 七、教职员工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洗手,不随便丢弃废弃口罩。</p><p> 八、教师个人上班期间不得接收生活快递邮件,未经学校允许教师不得随意接触外来入校人员,如需要和家长沟通尽量通过手机联系。</p><p> 九、教职员工外出公干。必须佩戴口罩,避免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p><p> 十、教职员工下班回家。回家先洗手,口罩进行消毒,居家注意卫生清洁,不聚会,确保自身预防安全。</p><p> 十一、应急处理。教职员工被诊断为病例(或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和联系当地疾病预控中心指导处理,并协助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置。</p> 门卫人员篇 责任人:门卫保安 <p> 1、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放行。</p><p> 2、门卫一律佩戴口罩,并配备体温测量仪,对所有进出校园的教职工进行测量体温,确保没有症状,采取消毒措施后方可进入。如出现发热(≧37.3℃)、干咳、咽痛等症状,门卫应禁止其进入校园,并立即向值班人员、校领导报告。(开车上班职工要求其下车接受检查)</p><p> 3、食堂人员进入校园需佩戴出入证,并按照晨午检程序进行测温,确认无异常方可进入。</p><p> 4、外来人员需提前与学校人员联系,学校人员需到校门口接送或打电话给门卫室,门卫确认后,应对其进行测温、登记、消毒,确认无症状方可进入;如出现发热(≧37.3℃)、干咳、咽痛等症状,门卫应禁止该人员进入;如外来人员联系不上学校人员,门卫应禁止该人员进入。</p><p> 5、严禁家长、学生擅自进出校园。学生病事假或家长有特殊事情来校需要与班主任电话核实、登记备案后放行。学生要上交有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p><p> 6、严禁外卖、快递等人员进入校园或将物品放置门卫处。</p><p> 7、配合检测组和护学岗维持上下学秩序。</p><p> 8、门卫如不按规定进行测温、消毒或随意放行的,学校将按照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追究门卫责任。</p> 食堂安全篇 责任人:食堂安全组 <p> 1、员工管理。建立食堂《员工健康管理档案》,逐一核对健康证件保证真实有效,对员工每日的健康例行检查登记。同时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p><p> 2、在食堂职工洗手处、卫生间、教师洗手处放置消毒洗手液。更衣区每天使用1:100的84消毒溶液喷洒消毒,更衣室门把手、更衣橱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消毒时间上午8:00,下午13:00,由专人负责消毒并做好记录。</p><p> 3、做好员工晨、午检查工作。上班时在校门口接受学校安保人员体温检测记录(单列记录本),然后在员工更衣室入口处设置口罩存放处、体温检测区,由专人负责晨(8:30)、午检(11:00)工作并做好登记。体温超过37.3℃的员工立刻就医隔离,身体恢复正常后才能再次上岗。</p><p> 4、员工私人物品严格管理,水杯专区存放,不得将水杯、手机等个人物品带入加工区。</p><p> 5、加工区管理。因食堂有明火,且高温高热,所以食堂加工间消毒全部使用84消毒液进行地面擦拭,擦拭时间为8:30,不得使用酒精,杜绝安全隐患。</p><p> 6、做好食堂设备、设施消毒工作,每天早晨8:30由专人负责卸货通道、门帘、运动工具、机器设备的消毒,消毒方法采用84消毒液擦拭。</p><p> 7、做好食物防尘工作,所有饭菜加盖存放不得暴露,分餐员戴好一次性手套、口罩,分餐过程中不要谈论、交流,有义务阻止就餐者近距离接触食品,降低传播风险。</p><p> 8、食堂后厨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非本食堂人员不得进入,食堂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因工作需进后厨时,要检测体温合格、戴口罩、穿工作衣帽,做好记录。</p><p> 9、食堂加工间每天两次通风,每天上午8:00、下午2:30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p><p> 10、餐厅清洁消毒。对餐厅内门把手、餐桌椅、分餐台、扶手、设备进行酒精擦拭消毒,消毒后通风30分钟,对餐厅外区域进行84消毒溶液喷洒消毒,餐后完成卫生清理,再次进行餐桌、椅和环境消毒,填写好消毒记录,清扫消毒用的工具及消毒物品放置清洁用品存放处;餐厅消毒时间:上午8:30,下午13:00,</p><p> 11、餐厨垃圾定点存放,每日对存放场所、垃圾桶进行清洁并使用84消毒溶液进行彻底消毒,消除病毒感染源。</p><p> 12、清洗消毒。师生公用餐具进行标准化清洗消毒,按一冲、二洗、三涮、四消毒的流程进行初步高温清洗,清洗后放入消毒柜进行热力消毒,不锈钢餐盘、碗,控制温度120℃,作用30分钟;密胺餐具使用臭氧消毒按钮,消毒2小时。灶具、食品容器及各种盆桶,采用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餐具进行消毒后做好保洁存放,不要过早暴露在空气中,中午分餐前15分钟拿出备用即可。</p><p> 13、消毒液管理。实行专柜管理,并做好标识。严禁将消毒液与食品混放,尤其是75%酒精,存放时应避光热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高温发生爆炸,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盛放,且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贴好标签,避免挥发,严禁敞开放置。</p><p> 14、监督师生用餐,落实分时就餐、分散就餐。就餐时应保持1米以上间隔,禁止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p><p> 15、严格监督、落实送餐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送餐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送餐前必须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方可送餐。</p> 宿舍管理篇 责任人:宿舍管理组 <p> 1、学生进入宿舍要测温登记,不得到其他寝室活动。</p><p> 2、根据学校寝室规模设立1个隔离室,一旦有学生身体不适情况,应在隔离室等待处置,不得和其他学生混住。</p><p> 3、按照上级要求,4人一间宿舍,尽量安排同班学生一个宿舍。</p><p> 4、学生宿舍按要求通风消毒。(参照通风消毒篇)</p><p> 5、在学生宿舍,张贴“进”“出”时间标示,实现 “进出分离”,严禁拥挤吵闹。</p><p><br></p><p><br></p> 通风消毒篇 责任人:后勤保障组 <p> 1、在师生返校前,务必要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厕所、水房等重点区域和室内外场所提前杀菌消毒和通风换气,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等工作,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保证环境卫生清洁、无死角。</p><p> 2、开学前一天,再次进行校园环境消毒,充实清洁、消毒、个人防护等用品,做好开学准备。</p><p> 3、学校内各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学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p><p> 4、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要求,设置数量足够的分类垃圾箱(桶),单设废弃口罩桶。每日清运垃圾,每日清洁、消毒垃圾桶。</p><p> 5、消毒对象包括教室、办公室、食堂、寝室、卫生间、电梯、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等场所或工具的地面、空气、墙面及物品表面等。</p><p> 6、空气消毒。以通风换气为主,在午休、体育课、课间等时间段进行,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p><p> 7、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师生离场后,用擦拭或喷洒法进行,每天至少一次。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讲台、课桌椅、门窗把手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为防止滑倒和保护皮肤,在作用30分钟后用干燥的清洁抹布(地面可用干燥的清洁拖布)擦拭干净。</p><p> 8、教具消毒。可采用日光照射,阳光下曝晒3-6小时,必要时可暂停使用布制玩具;塑料玩具可用含1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喷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每日1-2次。</p><p> 9、食堂消毒。餐饮具、厨具应先彻底清洗去污再消毒。首选热力消毒法,在水煮沸后持续加热消毒15-30 分钟;或在蒸汽产生后持续熏蒸15-30分钟。</p><p> 10、卫生间消毒。地面及墙面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擦,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或擦拭,每日2次;清洁用品使用后可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后晾干。</p><p> 11、被褥、毛巾等织物消毒。可采用日光照射,直射阳光下曝晒3-6小时;耐热的织物可煮沸消毒,完全浸没水中后,加热煮沸15分钟以上,也可采用蒸汽消毒;不耐热的衣物可浸入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15-3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p><p> 12、卫生室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75%乙醇或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p><p> 13、生活用品的消毒。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对象和方法可参考预防性消毒。</p><p> 14、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2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被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 遍。</p><p> 15、分级分类消毒。常规消毒每日按要求进行一次,重点部位要重点消毒,如卫生间、食堂等。使用频繁的场所要按频次消毒,如楼道、楼梯等。教室每日要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p><p> 16、常见消毒剂及配制。均以配制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消毒剂为例。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与水为1:100比例稀释。消毒粉(标识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于1升水。</p> 教育教学篇 责任人:教育教学组 <p> 1、教务处有计划、有步骤做好开学前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教学工作方案。</p><p> 2、对个别没有网络或特殊原因没有参加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开学后,学校安排集中补课。</p><p> 3、学校对家庭困难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帮扶政策和措施。</p><p> 4、所有教师开学前要提前备课,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状况和效果,开学后要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p><p> 5、实施“零起点教学”,查漏补缺,制定分层阶梯教学计划。如部分学生由于疫情期间没有流量和网络,无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利用晚辅导时间进行补教。</p><p> 6、做好学生个人防护知识宣传,保证身心健康。①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常消毒,预防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主的冬春季传染病。②不要带病坚持上学、参加课外补习、各项比赛和学习交流,要增强责任感,如有咳嗽喷嚏、发烧和感冒等症状,请佩戴口罩并及时就近就医。③在外就餐和聚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可能传播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尽量避免接触。④加强体育锻炼,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在体育老师指导下,科学运动,坚持学生每天有1.5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⑤科学合理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睡眠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远离电子产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娃娃抓起,多读书、读好书,经常与父母、老师、朋友沟通,发挥正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p><p> 7、落实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县教育局正确领导下,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回归教育本真,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p> 疫情处置篇 责任人:各工作小组 <p> 1、疫情报告。强化“四早”意识,如发现有发热37.3度以上、乏力、干咳、腹泻等或其它异常情况的,第一时间拨打120电话,同时通知家长,学校上报疾病防控中心及教育局。</p><p> 相关部门联系电话</p><p>方正县疾控中心联系电话:57112343</p><p>方正县信访热线:57112345</p><p>方正县教育局:57117222</p><p>方正县卫健局疾控中心副主任:</p><p>孙立强13945183477。</p><p>方正县市场局餐饮股股长:</p><p>尹逊涛13674699533。</p><p> 2、处置措施。①学校第一时间报疾控部门,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决定是否停课。②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③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p><p> 3、复课复学管理。经医院排除传染病的,凭有效诊断证明返校。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康复后,凭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返校。校医对复课证明进行复核后,开具回班复课证明,学生方可回班上课。</p> 防控手册 不聚会少出门 七步洗手法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