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父 亲

卧龙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忆&nbsp; 父&nbsp;&nbsp; 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卧龙(张军瑛)</p><p>&nbsp;&nbsp;&nbsp;&nbsp;2006年12月17日下午,父亲病情加重,到医院后,我失声地含泪呼喊着父亲,只见他双眼欲张不能,双唇欲答无声……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作为长子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无用”、”无能”和“无奈”。就在那天傍晚,来不及转院,甚至来不及看儿子最后一眼的父亲,便永远离开了敬重深爱他的儿女,走完了70年历经磨难、充满艰辛的人生旅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儿时印象中的父亲</p><p>我七、八岁时,在老姨家上学。记得一天中午放学后,老姨在学校的对面大声喊着:“小军,放学后快回来,你爹来看你来了……。”到家后,老姨说:“这是你爷爷,那是你爹。”由于年纪尚小,至今我仍记不清当时的父亲和爷爷给我说了些什么话,只记得父亲穿着煤矿工作服,递给我一些点心之类的东西。后来,父亲不断到山里来看我。知道了他在章村煤矿工作。我10多岁时,父亲被调到货运室工作,在大煤仓东侧,紧靠铁道。有一次,父亲把我接到煤矿,首次走出深山,看到电灯、高楼、火车,我感到十分好奇。每当运煤的火车开来,父亲都带领他的同事们扒上火车,用皮尺量来量去,十分忙碌。晚上火车到来时,那巨大的车轮轰鸣声和道轨撞击声,震得我久久不能入睡。</p><p>几年后,父亲又被调到邢台东庞煤矿工作。那年夏天,老姨带着我恰巧在将军墓村她二女儿家,距我老家仅1.5公里。父亲知道后,带我坐在一辆大型拖拉机驾驶楼内,从沙河驶向内邱。那天下大雨,在父亲的呵护下,首次离开沙河在雨中远行。当时的东庞煤矿正在筹建,到处是施工的工地,新起的大楼。我依稀知道,父亲太忙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关心子女学习的父亲</p><p>1977年初,父亲把我从老姨家接回家乡。回家后,我知道家里除父亲外,还有继母及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连我共六口人。当时,父亲的工资并不高,全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家庭困难。但父亲日夜劳作,早出晚归,省吃俭用,不肯让一个孩子辍学,父亲把家里的一个大方桌给了我,让我作为学习用桌。从学校回来后,我便坐在那张大方桌前,接着读书、写字、作功课。</p><p>1979年,我到册井中学读书。有一天,父亲专程从章村煤矿赶到学校,把舍不得吃的5斤白面交到学生食堂,并对我说:“今天我也就给你拿了这么一点,你要吃点苦,好好学习……”。</p><p>面对风尘仆仆,骑着自行车送面的父亲,我心里充满感激和辛酸,望着父亲离校远去的消瘦的背影,我的眼睛不由地湿润了……尽管那5斤白面是我二年高中生活中唯一吃到的一点白面,生活虽苦了点,但每当想起父亲的辛劳和困苦,自己的心里并不感到怎么艰苦和难熬。那时,学校里紧张、有序、火热的读书生活使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挚爱土地的父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的大半生在煤矿工作,但他对家乡的土地有着万般深情。土地分到每户后,凡是由我家耕种的地,父亲都要起高垫低,垒堰填土,把每块地收拾得平平整整。故乡周围的沟沟坎坎都有一个不同而有趣的地名。从“桃树沟”到“东长岭”,从“南井洼”到“小北沟”,从“小西沟”到“南坡后”。父亲带领全家种地的足迹遍布了家乡土地的每个角落</p><p>&nbsp;1996年父亲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又在村东的“井洞洼”,开垦了二、三亩荒地,用石头砌成了梯田,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苹果园。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我受父亲之托,先后从沙河城、新城等苗圃场购买了数百优质树苗。父亲起早贪黑,开荒地,砌地堰,挖树坑,后栽上苹果树,建起小果园。接着父亲在这里把一眼早已被填满废弃的井挖出了水,还盖起了两间小房,从村里搬到果园居住。在果树成长过程中,父亲精心浇水、施肥、喷药,并聘请技术人员剪枝管理。他以果园为家,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和工资收入都投入到果园,从此,这里也便成为父亲退休后的“乐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晚年患病的父亲</p><p>2003年农历十月十二日上午,妹夫从老家来电称父亲病了。我速带车回家,发现院子和屋内外站满了人,父亲躺在炕上,面色紫青,昏迷不醒。村里的一位当医生的自家兄弟正在抢救。并告诉我,可能是“脑溢血”,不宜转院。我急忙拜托他乘车到市医院请了一位上年纪的内科主治医师诊治抢救,当脱离危险后,才把父亲抬上车速转沙河市医院。经检查被确诊为“肺心病”。当时,我还曾为这一诊断结果而暗自庆幸,心想父亲的病并非“不治之症”。但那里知道,三年后,就是这种“非癌”疾病,无情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p><p>&nbsp;&nbsp;&nbsp;&nbsp;&nbsp;“人间劳苦终有尽,天堂福乐享无穷”。2006年12月21日下午2时许,父亲(和母亲)的灵柩入土为安,与他深爱的故土融为一体,铸为永恒。自此,父亲把思念和悲痛留给了子女,把风范和英名留在了故乡,2006年那个充满悲伤、令我不愿记忆的深冬,却最终成了我永远的——“不能忘却的记忆”。</p> <p>老年时的父亲</p> <p>青年时的父亲</p> <p>和父亲在一起</p> <p>和父亲在市区家中</p> <p>退休后的父亲在苹果园门前</p> <p>父亲的留影</p> <p>1973年度邢台矿务局章村煤矿先进个人留念</p> <p>父亲(左一)和章村煤矿工友</p> <p>我的父亲母亲</p> <p>父亲和我现在的“母亲”</p> <p>我的爷爷(父亲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