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疫情就是集结号,防疫狙击战在全国打响后,来自各地的人们不舍昼夜奔赴防疫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谱写了一曲曲敢打必胜的战歌。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太平盛世,你们默默奉献;危难来临,你们挺身而出。你们不是超人,没有超能力,却将自己的大义转变成超能力,在钢枪铁炮、坚船利箭都无奈的病毒面前,守护住了一方安康,用爱和智慧让脆弱的生命彰显韧性和尊贵。你们,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了你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更加昂首挺立,中华儿女终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之梦!</h3><h3><br></h3><h3></h3><h3><br></h3><h3></h3> <h1><b> 举国同心 共同战“疫”</b></h1><h3> 301班 王璐瑶</h3><h3>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传统佳节。然而2020年却显得格外不同,在湖北武汉,一颗瘟疫的种子正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酝酿起一场巨大的风暴且迅速蔓延全国,这是继2003年“非典”后全国的又一次大规模的防疫攻坚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举国同心,共同战“疫”。</h3><h3> 坚守是为更好的团聚</h3><h3> “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有的人抱侥幸心理离开武汉,有的人不屑一顾到处走亲访友出门聚餐,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守。后者以实际行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即使他们不能上前线与病魔抗争,也同样增加了前方医务人员的信心,是为打好防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篇武汉日记的背后都是每一个武汉公民内心的隐痛,更是对明天的企盼以及团聚的渴望,然而坚守是为了更好的团聚,唯有坚守才能看到希望。</h3><h3> 爱国是一种信仰</h3><h3> 疫情当前,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钟南山、李兰娟一代高龄院士再次挂帅出征,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钟南山院士从“非典”到“新冠”时隔十七年,如今再次走上一线,他曾强调“任何人没事不要去武汉”,然而在呼吁别人的同时他自己却又义无反顾地奔赴疫区。正如他所说:“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这种爱国情怀已成为了一种信仰,这位老人正是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斗志,以一人之力,守得一方平安。</h3><h3>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h3><h3> 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穿上了防护服后,就成为了同病毒抗争的战士,即使脸上留下了护目镜和口罩的凹痕,手指因消毒水而伤痕累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正如“吹哨人”李文亮在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受到训诫也不改其济世救人之心,被感染后也要回到一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身患渐冻症的事实,无暇顾及被感染的妻子在前线忘我工作。身在井隅,心向光芒!他们用身躯筑起了一道保卫人民的防线。</h3><h3>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h3><h3>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湖北面临这次危机时,其他各省也在中央的部署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全国各地所驰援湖北的,不仅是骨干的医务人员与紧急物资,更是带来了全国人民“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心与希望。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也正是在这种危难时机得以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将有一天会迎来春暖花开,山河无恙!</h3><h3> </h3> <h3> 万水千山,隔不断血脉情;同舟共济,托举起中国梦。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加油中国”,那些最美逆行者的故事都化成了中国人民心头的铠甲,帮助我们奋力打赢疫情阻击战。不用所谓的“震惊”“喝彩”,只要决不放弃地咬牙坚持。这正是我们战胜疫魔、共克时艰的力量与信心!中国人心中此刻坚定的信任与付出,都凝聚成一颗颗炽热的中国心迸发出无穷热能。前方的防疫道路也许很长,也许很短,愿我们成为前方战士们的后盾,也愿我们能在胜利到来之时,旁边是鲜艳的花朵,头上是回家的大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