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p><p>它山堰,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p> <p>这个在古代修建的堰体规模真的很大,那时的施工条件实在是太不容易了。</p> <p>古镇进行了开发,修的挺好看。</p> <p>新修的风雨桥。</p> <p>慈城镇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年糕之乡、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小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等“国”字荣誉。2019年10月,慈城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p> <p>慈城古县城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县城,享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的美誉,面积约2.17平方公里。古县城内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书院、藏书楼、药铺、庙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庙、县衙等传统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p> <p>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管所建,延续至1954年,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在历史上曾经两次遭遇火灾,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谿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县衙坐北朝南,占地4万多平方米,中路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六部房、大堂、川堂、二堂、清清堂等;东路为县丞署建筑群,整组建筑气势宏伟,形制严格。在仪门和大堂间的甬道山耸里着一块石碑,前为“公生明”后为“廉生威”。 仪门和大堂间的大院分别是东西科房。东科房为户房、钱科、粮科,西科房则是吏、礼、兵、刑、工五房。慈城县衙最珍贵的是一段唐代的砖砌甬道,这些一千多年前的砖头,呈深灰色、方形、只一指宽,一层层排列整齐,堆积起一条倾斜的1米宽的狭长甬道,是盛唐时期县衙门大堂的遗迹。</p> <p>城隍庙位于慈城县衙西侧,建自唐代立县之初,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建,历朝累有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邑人冯本怀募捐修建,后毁。现重建的城隍庙建筑属清代规制,庙院宏大,布局完整。</p><p>慈城城隍庙座北朝南,是中国道教庙宇殿堂的典型建筑形式,殿宇戏台层层叠进,厢房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一体,既有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十分明显。</p><p>慈城城隍庙是目前国内恢复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p><p>现为慈城手工DIY创意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城手工DIY创意园区以手工DIY为起始,设有手工作坊,创意设计基地,DIY培训与展览等各类手工DIY项目(工作室),集观光、教育、娱乐、休闲及传承手工民俗文化于一体,是国内首个唯一综合手工DIY产业发展中心。</p> <p>慈城的年糕非常有名,号称中国的年糕之乡。我们在街上的小馆子,点了一盘年糕,放了猪油挺香的。</p> <p>孔庙坐落在慈城竺巷东路55号,基地18亩五分九厘,南至竺巷东路、北至太阳殿路、东至绿化地带及电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红色高墙外留滴水约2尺余。</p><p>根据旧志记载:孔庙是一个祀孔和县属的教育行政机构,主祀大成殿及配祠外,专设“教谕”和“训导”二署,置专职,以登记生员,并辅导学生。生员对县令和县丞皆以打拱作捐为礼,免除下跪.倘若生员犯法,则例须先行通知教谕和训导(当时称为学老师)召集乡试中式生员在明伦堂共议,查明实情,革去功名,作为庶民,则见令、丞时须下跪刑责所以“教伦”“训导”二学官在生员中有崇高的地位。</p><p>慈城学宫最早建于宋朝,雍熙二年由县令初建于县治西40步(据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庙地基,先师殿即大成殿居其中;庆历八年迁至县志东南一里,适居城之中部,历代累有兴毁,以迄于今,除大成殿外其余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绪原貌,修复较易。设若一但修复,则在浙东地区是为最为完整的文庙。在宁波市的文化景点上,发挥灿烂的光芒。</p><p>慈城孔庙石碑</p><p>当时建庙之初,延揽色邑宿儒杜醇为诸生师。光绪志有传,鄞宰王安石有记。在宋建炎四年毁于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仪门,并辟地建通道至学前埠头。明洪武改成德堂为明伦堂,后于堂后建梯云亭,历洪熙至嘉靖35年毁于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梯云亭等斋戾,宇祠廨字,清朝数经重修,获御书“万世师表”,御制“孔子”赞,及“颜、曾、思、孟”四子赞勒石置和御书’生民未有”“与天地参”额,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子天国攻陷慈城,焚毁明伦堂及教谕住宅,同治元年邑人冯氏创捐重建,重修梯云亭,增建两旁斋房六间,疏浚泮池。</p> <p>这个孔庙的规格还是很大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p><p>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p><p>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1]。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p>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河姆渡遗址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p>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河姆渡遗址被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p> <p>这是建国以后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p> <p>河姆渡遗址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河姆渡遗址的南诏德化碑对于研究南诏的职官制度、唐代云南民族史,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p> <p>建在木桩上的长屋,这是古代是非常先进的住宅。</p> <p>绍兴博物馆主展厅1800平方米,由两层楼面组成,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部分。步入博物馆展厅,迎面即是三面大的仿古铜镜,它既是古越文化光彩眩目的象征,更是昭示后人以史为鉴的写实。基本陈列“稽山毓秀,鉴水流芳——绍兴史迹陈列”,根据绍兴历史上建置的变更,分“远古的绍兴、越国、会稽郡、越州、绍兴府、近代绍兴”六大部分。从十万余件库藏文物中精选出的三百余件珍贵文物,以及图表、模型、照片、雕塑等组成的陈列,系统地介绍了绍兴从新石器时代至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演绎,生动地再现了绍兴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陈列厅设计古朴典雅,迂回曲折;展览柜窗饰以越乡屋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观众徜徉期间,大有移步换景之妙。</p> <p>广场中间竖立高12.8米、重8吨的一柄青铜剑抽象雕塑,剑身正面镶嵌280字的《绍兴名城记》,雕塑下面是一条纵向长40米的青铜“薪道”并铸刻着从“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勾践命范蠡筑城”至“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绍兴撤地建市”的25件绍兴历史纪要,整组雕塑寓意胆剑、卧薪,奋发图强。2010年7月15日,全市在越王城广场隆重举行绍兴建城2500年纪念活动。</p> <p>古代的宝剑做得精美。</p> <p>这个卧龙窑遗址的介绍,让我们去找寻到实体。</p> <p>绍兴真是人杰地灵,这里出了太多中国近代史的名人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马寅初,蒋梦麟,陶行知,竺可桢。</p> <p>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沈园、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p> <p>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全长1.5公里,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p><p>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p> <p>这些古桥今天看起来,仍然那么有韵味。</p> <p>在绍兴应该多住几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