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逆行 丰碑铭记

东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又见“逆行者”,2022年3月14日,75名来自广东的医护跨过深圳湾,这是香港新冠新一波疫情汹涌,染疫人数持续高企之际,首批逆行的内地医疗工作者。他们冒险犯难,将携手香港同行,用专业知识技能,用大爱精神,为身陷困境、甚至绝境的香港同胞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已有心理准备,纵然千难万苦,坦然面对,不获全胜不收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内地医护逆行香港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月14日,香港疫情累计死亡人数4279人,已越武汉疫殁3869人。疫情仍未受控,社会、生命付出重大代价,“躺平”,“不自由,毋宁死”的理念正在被反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两年前武汉疫情,逆行者千里奔赴一线的那一幕,又浮现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数月,疫除,终胜。此后百年,国泰民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许多无名英雄加入抗疫,拯救生命,有医生、护士、清洁工、警察、建筑工人、志愿者,快递小哥,大难当前,放弃小家为大家,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每一个"逆行者“都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全国各省市物资无私驰援武汉,有企业、团体、村社、个人,场面感人!各行各业,各路精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中华民族危难关头守望相助,互助互爱的优秀品德尽情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祖国的召唤下,在党中央的悉心部署下,全国数万军队和地方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场新时期的上甘岭战役,信心珍贵,决心更重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顽强抗疫,让世界再一次认识中国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齐心抗疫,众志成城,请战书似舍生取义的生死状,字里行间充满马革裹尸的勇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艰苦卓绝的对决后,终于看见了曙光,街坊们在这段全民宅家的日子,或会在落日余晖中回看这些日子走过的艰辛道路,真的要有感恩之心,感谢伟大的中国人民,感谢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要为他们树一座丰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疫情过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回答肯定会包含其中一个小愿望,就是大吃一顿,然后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随着时光的流逝,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不是这次新冠肺炎,有多少人还会记得17年前那一次重大危机,还会记得起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和各行业无名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省中医院叶欣烈士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叶出生于1956年,广东徐闻人,时任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不幸感染病毒,献出宝贵的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或被忘记的人还有很多,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前线,范信德、邓练贤、陈洪光等多位医务工作者先后以身殉职。殉职的第一个医务工作者是一位救护车司机。57岁的中山二院职工范信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场没人退缩的战役,参与者无论男女,无分老少,无惧困难,斗志饱满,他们终于冲过了险滩,已看见了河岸,已登上了河岸。大步翻越后,应该思考用何种方式,将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抗击新冠肺炎战役过程转为永久的集体回忆,让后人代代铭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向历史请教,回望贤人处置瘟疫方法,从中学习、启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代逆行第一人伍连德博士。祖籍广东台山。伍医生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自幼学习勤奋,因其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曾经留学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伍医生是110年前那场死了6万人的东北鼠疫终结者。1910年爆发的鼠疫,规模波及整个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山东部分地区,在当时一度引起十分大的恐慌,在此危急关头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对抗瘟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近半个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北的鼠疫很快如江河决堤般传播开来,清政府急召海归,委任伍连德医生前去东北治理瘟疫。此时他才刚刚三十出头,一个广东人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逐个木屋棚舍展开医学调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伍连德团队在扑灭鼠疫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老百姓不信任西医的年代,只信偏方,很少有百姓愿意寻求西医的救助。其次,当时的老百姓没有戴过口罩,也不知道勤洗手,为此,伍连德专门发明“伍氏口罩”,对鼠疫的传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正值春节,是人员的流动的高发期,很多百姓都不理解居家隔离,认为不让走亲访友是“违背天理”的。伍连德上奏清廷,要求严格管控东三省铁路,对东三省进行封锁,严禁人员流动,伍连德调来了2000余名警察参与把关,阻止了人员的流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土葬,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老百姓对死者,一直秉承着“入土为安”的观点。然而,在当时疫情高发期时,很多尸体裸露在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感染源,百姓拒绝火化亲人遗体,伍连德再次上奏朝廷,最终下旨:疫区的尸体一律统一火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伍医生团队不懈努力,1911年3月1日,哈尔滨防疫局发出通告:东北各个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死于鼠疫者为零。肆虐了半年之久疫症宣告消灭。此次鼠疫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得以遏制,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伍连德在自传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病逝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享年81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人们以命名小学这种方式纪念这位中国近代逆行抗疫第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龙江省医学院伍连德研究所,这里是黑龙江省医学院和哈尔滨医学院共同创立的医学研究所,医生们以这种方式怀念伍医生的医品医德,纪念他的“逆行者"意志和大爱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春祭,人们都会向伍连德雕像献花,勾起了人们的集体回忆,市民也会前来参观伍连德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广州白云山上郑仙的纪念雕像,郑仙即先秦方士郑安期,曾在广州白云山一带行医卖药,传说某年瘟疫流行,为了拯救民众,他在山上采仙草九节菖蒲时失足坠崖,驾鹤成仙。广州还独有的郑仙诞节日,源于“郑安期骑鹤飞升”的民间传说,是百姓怀念为民众健康不惜牺牲自己的医者之节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云山有很多郑仙的传说,有郑仙岩,九节菖蒲涧等,为先圣善迹留下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传秦初,郑安期为避战乱来到岭南,在白云山下采药行医救人无数,深得一方百姓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下疫病流行,不少百姓染病卧床。郑安期知晓九节菖蒲可治瘟疫,于是独自上山寻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他遍寻不见、精疲力尽时,忽然轻风送来阵阵香气,循香望去,只见悬崖处,长着一丛菖蒲,且有九节,不禁大喜。可当他爬上悬崖采满一箩筐后,脚下一滑,摔到了崖下。危急之间,崖下的白云化为仙鹤,把郑安期托起,飞升而去。村民得到郑安期留下的九节菖蒲,治好了疫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于对郑安期的感激和敬仰,人们在其飞升处建了“郑仙祠”,又以飞升之日为“郑仙诞”,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登山拜祭,同时采集菖蒲、涧中沐浴、祈求身体强健,这些活动逐步演化成广州地区的一个重要民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云山风景区,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由30多座山峰组成,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街坊讲,正是有了郑安期的仙气,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广州人以节庆方式纪念那些悬壶济世的医者,并将美好愿望寄托于传说故事中,植入百姓脑海,丰富了精神内涵,郑仙故事延续2000年,世代相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佐敦道,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与弥敦道交汇。1894年香港爆发大规模鼠疫,死伤数千,英国病理学医生佐敦带领医疗团队采取隔离、切断传染源等措施,扑灭了瘟疫。为了纪念协助香港扑灭鼠疫有功之人,佐敦医生名字命名在闹市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茂名的名字同积善有关,相传古代粤西有个道士叫潘茂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有段时间乡间爆发瘟疫,潘茂名做起山寨大夫,亲自采摘草药,调制配方,救了好多贫穷百姓,从此悬壶济世,方圆十里行医,救死扶伤,积善成德,深受粤西人民爱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潘茂名,广东粤西地区俗称“潘仙”,生于西晋年代,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世居浮山岭附近的山村,享年83岁。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潘茂名德高望重,行医济世、炼丹药,救治当时流行瘟疫,救活众多百姓,深受粤西人民敬仰,为世世代代传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隋代开皇十八年(598)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唐代贞观八年(634)又用潘茂名之姓将茂名改为潘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中国历朝以姓命州、以名命县在历史以至现在都属罕见。潘茂名,岭南道教先驱,悬壶济世的“神农氏”,他注定与这座城市结缘。广东茂名,以城市之名寻找千年的医者仁心仁术渊源。一位名人,一座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朝迋此地设县,特命名茂名,以纪念其恩德。以姓名命县,广东无先例,可见官民对这位赤脚医生都认可及十分敬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网友们有一种情结,希望以一种镌刻方式来纪念在两次战疫中的医务工作者的优秀表现。为"逆行者"们命名一条街,这是感谢可爱的中国人民,感谢响应国家号召,在"峰火连三月"宅家百姓的一种表现形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现代的两次大瘟疫中,来自广东台山伍连德领导的科学团队,以其卓越的医疗技术,成功扑灭的这次大瘟疫,挽救无数人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的沙士剿灭,广州的钟南山医疗团队功不可没,这次新冠肺炎,准确定位疫情,提出重大隔离举措,果断封城处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来自广东的科学家团队穿越一世纪联袂救国,天佑中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场无声的战场中,这群最可爱的人,一直在努力奋斗,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定宇等,还有牺牲者如夏思思等,许许多多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清洁工,他们是英雄,更是国家脊梁。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医务人员们的努力下,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再创辉煌,战胜瘟疫,让世界瞩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月的羊城,红棉绽放,漫天红霓,春天多么美丽,站立白鹅潭边,看着滚滚的珠江水在这里将广州城分为海珠,越秀,芳村三部,忽然感觉和武汉三镇拉近了,看着木棉花,想到武大的樱花,我们守望相助,大步槛过,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为了让世世代代都记住这一伟大抗疫战役,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网友希望有关方面借鉴历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逆行英雄树碑,建立包括纪念抗疫英雄、烈士的群雕广场,更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群众励志鼓劲、祭奠英烈提供处所,让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和英雄人物能以郑安期和潘茂名留史存迹方式千年相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东哥 2020.3.1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2022.3.15补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请继续阅读 </b><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mlne5e0?share_from=self&amp;amp;share_to=copy_link&amp;amp;user_id=41188742&amp;amp;uuid=bc86b1720d52d6b61f197476f28ffe48&amp;amp;share_depth=1&amp;amp;first_share_uid=41188742&amp;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amp;share_user_mpuuid=fab12de92263cef359e0ecc0f84a55e2&amp;amp;um_rtc=e203722584d7caa9ef3bff0e3aafd30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抗疫前线星光耀</b></a></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