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峄山碑》之我想

朱承俭

<p>临帖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学习书法跟学习别的艺术一样,开始总得有个摹仿的过程,从摹仿中去体察、领悟其所以然,不可能一上手就搞创作。</p><p>临帖是书法人的终身伴侣,当你肆意妄为的时候它会纠正你的错误,它是祖宗,不管你怎样千变万化或"自成一体"万变不离其宗。</p><p>就临《峄山碑》想说一点我之想法</p><p>《峄山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于次年东巡到峄山,为炫耀其文治武功,命丞相李斯等书写并镌刻的第一块刻石。 </p><p>唐张怀懽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峄山碑》线条圆润流畅。结体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p><p><br></p><p>综上所述,临习《峄山碑》我丝毫不敢马虎,每析字形、结构,然后记于心中,不能看一眼描一笔要熟记于心.空间布局平衡对称要慎密安排,气定手稳,中锋运笔。墨色一致,忌枯墨,线条力争圆厚通润,粗细均匀。捻管使转得心应手,接笔处不留痕迹,同时要考虑线条和周围空白的比例也就是线条的粗细要合理。书写时,毛笔微微提起,运用腰锥、臂.腕、手的微调使其粗细均匀,感受笔锋在纸面上的阻力,穷其手段把你想要表达的至美境界现于纸上.这也是一种享受即书法之最高境界。</p><p>文笔浅薄,半点临习之谈。各位方家雅正🙏🙏🙏</p><p> 2020年3月于深圳 朱承俭</p> <p>《峄山碑》简介</p><p>《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nbsp;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 孟子所称“&nbsp;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nbsp;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p> <p>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 武义直方。戎臣奉诏, 经时不久。灭六暴强,</p> <p>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p> <p>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 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p> <p>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p> <p>皇帝日:“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p> <p>者,不称成功盛德。”</p><p>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p><p>昧死言,臣请</p> <p>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日可。</p> <p>临帖大图效果</p> <p>临于2020年3月13日并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