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空军坟烈士陵园入口处</p> <p> 今天是2020年3月14日,仍在疫情期间,虽说是安全等级从一级降为二级响应,但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不能随便出门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前几天网上订购的餐具昨天就到了索玛人家,今天必须去拿,并计划着从今天开始实行分餐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传染性疾病。</p><p> 回来时,我们去了空军坟,前天石迅就说想去看看。</p> <p>孙中山题词:志在冲天</p> <p> 空军坟位于南山后山(去峡口方向),距南山植物园约2公里,为当年国民政府安葬在抗战中牺牲的空军烈士,特地在重庆南山长房子放牛坪购买200余亩土地,设置陵园安葬烈士。共葬有抗战中国空军240余人。</p> <p>葬于南山的抗日空军英烈</p> <p> </p><p> 空军坟从高空俯视是一个飞机形,从坡底拾级而上,两旁的万年青默默地注视着地下长眠的英雄,陵园宁静肃穆,来者无不垂首沉思。</p><p> 一长排石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上,从视觉上就有一种祭祀的感觉。驻足坡下,让人不得不想象这里曾经的过去,和曾经殷红的蓝天。</p><p> 在台阶的高处,我看见一个颤颤巍巍的身影,摇晃了几步,又坐了下来,喘着粗气。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重病之人,他实在走不动了,也上不去了,只得坐在石阶上缓慢往下挪。他是拖着残病之躯,想去看看那些长眠地下的英雄,悼念那些曾经年轻的生命。</p><p> 约50公分见方的石质墓碑依山势平躺于地上,上面仅仅镌刻着烈士的英名,我们无法知道更多的信息。地面以上称为坟,地面以下称为墓,严格地说,这些没有封土的葬式应该叫墓,而且是浅埋墓穴,这是平民百姓的埋葬方式。可他们是英雄,应该有高高的封土,应该有直插云天的墓碑!在抗战初期,正是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明明知道上天与日寇搏击只有死,可他们为了中华民族义无反顾地冲向蓝天。资料显示,当年的中国空军几乎殆尽,海军则是全部殉国。</p> <p>林汝澄烈士</p> <p>黄汉儒烈士</p> <p>先烈们长眠于此</p> <p> 我们顺着陵园的小道,看到一座墓碑前有鲜花,应该是烈士后人来祭奠过,我们心里又要好受些。于是我们来到墓前,我们看到:</p><p> 黄汉儒,飞虎队队员,上海人,生于1914年,1944年在梁平空战中殉职,时年30岁。在他旁边有:</p><p> 林汝澄,生于1920年,死于1944年,享年24岁;</p><p> 杜兆华,生于1916年,死于1943年,享年27岁;</p><p> ...................</p><p> 242人中只有2人有后人来凭吊,约占0.8%,其余的均不知其详,成了无名英雄,说难听点是南山上的孤魂野鬼。我们真的愧对先烈,这是无法原谅的罪过,他们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民族救亡,他们把年轻的生命洒向了蓝天白云。</p> <p>抗战时期的驼峰空运</p> <p>对抗日机</p> <p>重庆大轰炸</p> <p> 下山回来的路上,一位老者在放声歌唱,歌声还不错,曲调也悠扬,但我几次想提醒他别打扰了先烈们,欲言又止。</p><p> 空军历来都是天之骄子,尤其在那个年代。据说,那时的空军一般都是来自殷实之家,文化高身体好,风流倜傥,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热血男儿。可看到他们竟长眠于此,不禁热泪盈眶,哽咽无语,有好多次我控制住自己一说话就要颤抖的情绪,真是好生悲凉。我想起了曾经见过一张照片,是杭州笕桥航校1942年的毕业照,全班47人,是中国首批赴美学习的空军,抗战中除了三人存活,44人全部为国捐躯血染碧空,牺牲时他们平均年龄23岁。</p><p> 可更令人寒心的是:50年代,周边村民开始盗取墓碑、条石,用于筑路造屋,甚至用棺木制作农具;60年代的文革期间,大规模挖毁烈士墓,烈士尸骸四散,墓碑毁灭殆尽,所在位置成为一片荒山。2005年,社会舆论要求重修空军坟,至2009年重修项目竣工,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 </p><p> 也许今后会好些,也一定会有人来凭吊他们,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我们名族的脊梁。</p><p><br></p><p>诗曰:</p><p> 雄鹰搏击战蓝天,</p><p> 倜傥风流众少年。</p><p> 悠悠南山低垂首,</p><p> 大江东去祭英贤。</p> <p>这是一张照于1942年的笕桥航校的毕业照。照片中47人,除了三人存活,44人全部在抗日战争中血撒蓝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