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八大山人韵,何惧世人冷眼瞧。~邹大耳/音频!

邾耷~诗书画

<p class="ql-block">文:邾耷</p><p class="ql-block">图:邾耷&lt;选自网络&gt;</p><p class="ql-block">醉笔一挥写墨蕉</p><p class="ql-block">任君披襟院中摇</p><p class="ql-block">岂无八大青藤韵</p><p class="ql-block">何惧世人冷眼瞧</p><p class="ql-block">~邹大耳</p> <h3>岂无八大山人韵,何惧世人冷眼瞧。~邹大耳</h3> <h3>八大山人画鸟,以笔墨取胜,其笔墨和形式简练的背后,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审美空间。</h3> <h3>朱耷,号八大山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第九世孙。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削发为僧,取法名传綮(qǐ)。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h3> <h3>观八大的花鸟画,虽简约,却不简单,旁人是模仿不来的,因为不光是画里透着的那股灵动与洒脱,还有作者骨子里的那股孤傲与仙气。</h3> <h3>同时,他的花鸟画中传神地表现出花草树木情状的千姿百态,且用墨浓淡相宜、刚柔并济,洒脱豪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浓、淡、焦、润等多种墨色,层次感十足,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特点,传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昂之情。</h3> <h3>八大作品中蕴含着他的一生遭际感悟,也是中国画史上借物寓情的巅峰。一枝一叶尽是骨血,一花一鸟皆是悲啼!</h3> <h3>赏析!</h3> <h3>八大山人的这幅《孤鸟画轴》,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纵102厘米,横38厘米。<br>这幅《孤鸟画轴》的左上角,有“壬申之十二月既望涉事 八大山人”的落款:<br>“既望”就是农历十六,也就是说,这幅画创作于1692年的农历十二月十六,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涉事”是八大山人1690年以后常用的一个题款或印章。<br>并钦有“八大山人”朱文有框屐形印一枚:<br>还钦有“八大山人”白文方形印一枚右下角有一枚鉴藏印。<br>  这幅立轴,布局很险。从画面的左侧长长地斜出一根枯枝,枯枝略虬曲,在枯枝的最尽头,立着一只小小的小鸟,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简易至极。<br>  这只立于枯枝最尽头的孤独小鸟,只有一只细细的小爪,整个构图上“孤而危”:孤枝、孤鸟、独目、独脚……,这是一个多么孤寂冷清的世界,了无声响,空空如也,这是一种多么孤独无依的境况,色正空茫,幽绝冷逸。在用笔上,吴昌硕极赞其老辣沉雄,墨中无滞,笔下无疑。<br>  这幅画耐人咀嚼之处是:树枝虽枯,却生长有度,内的劲道十足而富有弹性;形势虽危,小鸟却淡定自若,闲情逸志而不失宁定的气息。虽然是一只细细的小爪,却立得很稳;那一双似展还收的翼,驾驭与平衡的能力极强,像在表演,似在游戏,尤其是小鸟的那只眼睛,玲珑沉着,并没有恐惧,相反,充满了轻松、安宁。<br>  这幅孤鸟图,画虽简单,八大山人画的是一只小鸟的形态,关注却是人的一种命运,表现了人的一种独立精神,传递着八大山人关于孤独的人生观。<br>人生像什么呢?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在汉末魏晋的诗歌表达里,常常有:忽如薤上露,忽如水上萍,忽如转飘蓬,忽如驹过隙,人生忽如寄……,这都是人生观的一种表达。<br>飞鸟是古今中外都常见的诗歌意象,作为人生和时光的一个诗意表达,飞鸟一直引发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们共鸣共感的人生咏叹。有人认为,把人生比作飞鸟,开始于曹丕(187~226),曹丕是曹操次子,魏文帝,文学家。而曹丕写过一首《大墙上篙行》,把人生比作大墙上的蒿草,说“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阳春季节,万物生长,无不长成,多么美好。可一阵大风,一个美好的季节就零落了。只剩下大墙之上的蒿草,茕茕孑立,“中心独立一何茕”,曹丕笔锋一转,引入一个飞鸟的意象来感叹人生:“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像飞鸟栖息在枯败的树枝之上,形势危急,难以挂钩。<br>自曹丕之后,人生如飞鸟渐渐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美学意象和哲学表达,比如,后来西晋的张协有“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唐代的杜甫有“余生如过鸟”,宋代的苏东坡有“百年同过鸟”、黄庭坚有“百年青天过鸟翼”等等。<br>  八大山人的这幅《孤鸟图轴》正是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这种传统,很有曹丕诗的意境,“忽如飞鸟栖枯枝”,它是一只“飞鸟”,却“栖”在枯枝之上,一“飞”,一“栖”,这种对比让人不安而悲哀。“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八大山人这幅《孤鸟图轴》,或许画的就是这样的意境。怎么“忽如飞鸟栖枯枝”呢?你看,八大山人的这只飞鸟虽然孤立于枯枝之上,却似乎随时都会倏地从枯枝上飞起。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一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鸟儿,人的生命过程乃是孤独者的居所。<br>  八大山人的画,从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尤其可贵的是,孤鸟栖枯枝,有一种孤独无援、不安无定的悲哀底色,可他的人生的态度却有积极的、淡定的、自信的亮点。这只孤鸟,虽然孤立无依,但他似乎并不在于要寻个依靠。有所依待,庄子反对,禅宗反对,他八大山人也是反对的,八大山人是带着一种特别淡定的心情来表现“孤危”的,真可以说是吟味孤危。<br>八大山人表现孤独时传递的人生观,值得关注。朱良志先生说: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感,不在可怜,而在吟味。八大作品中十分强烈的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更表达了八大山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八大的这种孤独感孤独无依,独步古今,是震撼人心的。看八大的作品,我们是在阅读一颗大孤独、大悲寂的灵魂,如同站在深秋或初冬的寒风里,枯叶从身边扫过,我们会打个寒噤。朱良志先生认为:八大艺术在幽冷寂静中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是八大最感人的地方。<br>  唐代有一位高僧叫惟俨禅师(737~834),别号药山,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是联系马祖道一禅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人物,在中国禅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思想家、文学家李翱曾写诗赞他“有时独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八大山人是曹洞宗、临济宗的传人,他的人生和艺术都是站到孤峰顶上,啸月吟风,“有时独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他的人生和艺术跟别人都不一样,出人意料。八大山人通过绘画语言表达人生的智慧、体验和思考,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他的作品,直指生命,直指人心,触及了那些很少人能够触到的东西。<br>第一,在八大看来,生命就是一趟独立的旅行,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br>第二,八大艺术的孤独,体现出强烈的自尊思想,八大的绘画中张扬出一种生命尊严的是凛然不可犯的气度。任何一个生命,哪怕是一朵小花、一尾小鱼、一只小鸟、一介草民,都是自足的、圆满的,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存在的权力,都有生命的尊严。<br>第三,八大的孤独还具有强烈的生命张力,孤独是一种创造形式,孤独的过程是一种生命的展现过程,任由自己的精神气质展露,让自己的生命光芒悦目。<br>第四,八大的孤独艺术是在体味人生,是在孤独中体味生命的快乐。八大的绘画艺术证明了,生命不是可怜兮兮的,而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哪怕是在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也应该是淡如微风、平如秋水。<br>第五,八大的孤独艺术,表现了生命的理想。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八大山人的孤独却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淡定,他的孤独不是绝望,不是悲情,而是在寻找“一个自在的场头”,是在寻找内心的淡定,是在期望生命的“荷园”。<br>(本文根据拙著《不语禅——八大山人鉴赏笔记》第二篇第11节修订</h3> <h3>!!!!!!!<br><br><br>近现代名家画鸟</h3> <h3>吴昌硕</h3> <h3>。。。。。。</h3> <h3>张大千</h3> <h3>。。。。。。</h3> <h3>齐白石</h3> <h3>。。。。。。</h3> <h3>陈子庄</h3> <h3>。。。。。。</h3> <h3>潘天寿</h3> <h3>。。。。。。</h3> <h3>孙其峰</h3> <h3>。。。。。。</h3> <h3>张立辰</h3> <h3>。。。。。。</h3> <h3>江文湛</h3> <h3>。。。。。。</h3> <h3>邹大耳习作</h3> <h3>!</h3>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