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幽古(下) </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知名,在于她的历史悠久。后五泉相传最初建于隋代,在宋、元时代,后五泉便是兰州的一处名胜了。历代县志都把后五泉(夜雨岩)作为一方名胜记载。岩顶泉眼密如蜂窝,不断滴落,夜深露气重而泉溜愈多,听之宛如雨声,故又名夜雨岩。此岩元代已记载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之中。民间有先有后五泉,后有前五泉的说法。明代肃王把后五泉作为避暑之地。明肃靖王朱真淤题有《夜雨岩》诗碑:</p><p class="ql-block"> 淡淡笼轻霭,</p><p class="ql-block"> 沉沉映落霞。</p><p class="ql-block"> 雨余声愈急,</p><p class="ql-block"> 风劲滴还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秋树浮残叶,</p><p class="ql-block"> 春山泛落花。</p><p class="ql-block"> 翻疑最深处, </p><p class="ql-block"> 犹似隐仙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代甘肃著名诗人吳镇诗赞后五泉:</p><p class="ql-block"> 前山游罢后山游,</p><p class="ql-block"> 盛夏泉声冷似秋。</p><p class="ql-block"> 龙口飞涎人狎见,</p><p class="ql-block"> 更登龙脊俯清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静犹馀太古风, </p><p class="ql-block"> 千章夏木翠凌空。</p><p class="ql-block"> 白云满地谁能扫?</p><p class="ql-block"> 应有神仙在谷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雨岩通漱玉亭,</p><p class="ql-block"> 分沙漏石响泠泠。</p><p class="ql-block"> 何当净洗筝琶耳,</p><p class="ql-block"> 跼步闲来月下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雩归咏值芳辰,</p><p class="ql-block"> 负杖曾经蹑后尘。</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来成一梦,</p><p class="ql-block"> 不堪重忆旧游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笋班行总异才,</p><p class="ql-block"> 旧游踪迹半荒苔。</p><p class="ql-block"> 而今重到题诗处,</p><p class="ql-block"> 尚有飞泉树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山为谷谷为陵,</p><p class="ql-block"> 转瞬萧萧素发增。</p><p class="ql-block"> 物外莺花方外侣,</p><p class="ql-block"> 题诗聊复记吾曾。</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携杨复庵、周裕堂、李汇川、李濯清、荀毅斋、胡辑五、李诚斋、王锦如、李允之、武磐若、赵海如及庞柏亭羽士、妙彻上人同游作》</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知名,在于她的人杰地灵。后五泉出了个名人,叫秦翰林秦维岳。后五泉沟口南侧山湾叫红崖湾,也叫秦家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的秦维岳就世居在这里。秦维岳(1759--1839年),字觐东,号晓峰,清代兰州后五泉人。其祖上五世连任肃王府锦衣校尉,但入清后家道中落,祖父秦润居住水磨沟后五泉,种田植果树。父秦基贵为国子监太学生,曾倡办兰州官园义学,免费教育贫寒子弟。秦维岳受家庭熏陶,七岁发蒙,诵读不已,立志廉洁自身,以身报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中举人,复入兰山书院拜吳镇门下攻读。秦维岳考中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授国史馆编修。秦维岳与朴学大师阳湖(今江苏常州)洪亮吉、阶州(今甘肃武都)邢澍为同榜进士,常谈经问学,相互砥砺,友情甚笃。嘉庆四年(1799年)充英武殿国史馆纂修,遍览皇室秘籍,增进了学识。他曾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兵科给事中、湖北盐法道,并署布政使、按察使,成为清朝正三品命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他因母病逝回兰守制,再未任官职。一直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著文讴歌兰州。他率先捐银一千两,创建兰州府立五泉书院,先后任兰山书院、五泉书院山长,修撰《(道光)皋兰县续志》。秦维岳又是一位著名学者和诗人,晚年隐居兰州后五泉听雨山房,著有《听雨山房文集》30卷,《听雨山房诗抄》收诗293首。其中吟咏后五泉及水磨沟的诗摘选以下几首:</p><p class="ql-block"> 脉脉出石洞,</p><p class="ql-block"> 滴滴垂下土。</p><p class="ql-block"> 滉漾水晶帘,</p><p class="ql-block"> 常此遮岩户。 </p><p class="ql-block"> ------《夜雨岩》</p><p class="ql-block"> 夜雨岩前结草亭, </p><p class="ql-block"> 春来山色便含情。</p><p class="ql-block"> 年前残雾都消尽,</p><p class="ql-block"> 洗出峰峦列画屏。</p><p class="ql-block"> ------《春 山》 </p><p class="ql-block"> 浩门湍急一沟横,</p><p class="ql-block"> 两面青山左右迎。</p><p class="ql-block"> 行列平冈湾折处,</p><p class="ql-block"> 绿杨影里望柴衡。 </p><p class="ql-block"> ------《水磨沟》</p><p class="ql-block"> 火树银花照滿城,</p><p class="ql-block"> 喧闹箫鼓彻夜行。</p><p class="ql-block"> 我今寂处深山里,</p><p class="ql-block"> 独坐松间看月明。 </p><p class="ql-block"> ------《元 宵》</p><p class="ql-block"> 连旬晴霁已多时,</p><p class="ql-block"> 四野农殷望泽思。</p><p class="ql-block"> 芒种忽听一夜雨,</p><p class="ql-block"> 万亩麦浪涌涟漪。 </p><p class="ql-block"> ------《芒种日夜雨》</p><p class="ql-block"> 庭院高榆结老根,</p><p class="ql-block"> 青钱叠叠覆柴门。</p><p class="ql-block"> 树神似解我非爱,</p><p class="ql-block"> 缀向枝头不肯繁。 </p><p class="ql-block"> ------《榆 钱》 </p><p class="ql-block"> 在水磨沟老年人中曾流传着了“秦翰林下马过街回乡”的故事,这是老年人一辈人一辈人口头传下来的。说当年秦翰林担任朝廷命官时,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极为尊重。他骑马回后五泉老宅时,要路过八里窑(旧称平道街)小镇街道,他每次总要在快到街市的地方下马,让马僮牵马缓行,自己步行过街后方上马而行,到后五泉,更是下马进村。他是为了尊重家乡的父老,避免惊扰他们。作为朝廷三品大员的秦翰林,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p><p class="ql-block"> 秦维岳,这位甘肃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给后五泉增添了厚重的文化亮色。同时,我们也应该宣传这位居高清廉、秉公造贤、兴学从教、关心百姓疾苦的乡贤大儒秦翰林。 </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的知名,还在于她是明朝兴修的溥惠渠东渠的第二源头。在20世纪50、60年代,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水磨沟阿干河两岸有蜿蜓于断崖峭壁之间水渠遗迹,或跨沟而过,或沿坡而行。这就是明朝初期修建,明朝正德十四年至十五年(1519---1520年)重修的溥惠渠。这条渠分东西渠,西渠绕华林山而西,灌溉今上、下西园之地;东渠依龙尾山而东,灌溉今解放门、中山林和酒泉路以西之地。溥惠渠不仅浇灌果蔬之乡,驱动沿渠的座座水磨,水磨沟上下有48盘水磨,而且成了城市用水的水源之一。这也是称之为水磨沟的缘由。溥惠渠东渠源头在二十里铺,这段渠道坡度大,维护较费劲,再加上兰阿铁路修建后,影响了部分渠道,水渠改用阿干河道通水,所以在后五泉叶家湾村龙王庙沟口阿干河东岸要重新垒堰引水入渠,可称为第二水渠源头。这个源头要确保常年供水不断流,同时承担沿渠水量分配和渠道维护,可见责任的重大。东渠在后五泉红崖湾穿洞直入,在后五泉庙沟前穿行而过的。这样在后五泉前就形成了交叉纵横、落差起伏的三条清流,沟底是从后五泉深谷中流出的岩壁泉水,山坡间是架渡槽而过畅流的溥惠渠,山台地上是由小渡槽引出的后五泉清泉水。这三条清流在后五泉庙沟口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独特景观,特别是东溥惠渠,渠两边是两排高大的杨柳树,沿渠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林带,景观极美。同时以充沛的水源养育了后五泉庙沟口内外乔、灌木等草木植被和果蔬园林的茁壮成长,造就了后五泉特有的绿色优美景色和周边独有特点的田园风光,成了富裕富庶的一方水土。这样的丰水条件自然环境在兰州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p><p class="ql-block"> 后五泉的知名,还因为这里曾有一位著名的佛学大师--宏济大师。宏济大师是后五泉寺庙的住持。大师姓潘名广参,北京房山周口店潘各庄人。20世纪30年代,拜兰州普照寺(也称大佛寺)讲学的心道法师为师,苦学佛学,学成后被授以宏济大师法号。大师坚持在后五泉灵岩宝寺任住持五十年,化解磨难,传播佛法。改革开放后,十世班禅第一次到甘肃视察,宏济大师作为佛学界代表参加了接待和会见。省佛教协会曾请他到五泉山某寺庙任住持,他婉言谢绝。宏济大师于1984年农历9月22日在后五泉坐化圆寂,享年78岁。圆寂后由甘肃省佛教协会主办,将大师坐化法身铸进塔内,题为"宏济大师广参圆寂肉身宝塔"。这是在甘肃几十年少有的高僧坐化的佛教事件,在宗教界和广大群众中传为佳话。同时,宏济大师的肉身宝塔的建立也促进了后五泉灵岩宝寺的兴建和复兴。 </p><p class="ql-block"> 宏济大师在后五泉乡间老百姓被尊称为“老师父”,大人让孩子们称“师父爷”。我小时曾经看见过大师在大殿前与来访的长者学者们高谈阔论。大师也常来我家和我父亲交谈,我常站在一旁仔细聆听。大师大多讲述佛学教义,也讲述他游历全国各地的所见所闻。大师一口标准的北京腔,讲话很好听,朗朗有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鲁国出才子,江南出佳人”,常在我耳际回响。20世纪80年代,我们常在春天里和大师见面,聆听教诲,受益颇深。今年清明节扫墓,顺路到后五泉沟谷中转了一圈,看到了落败苍桑,同时也听到了新建寺庙的钟声,引起许多怀念,特写此文记之。 </p><p class="ql-block"> 王公德写于2014.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