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一个不平凡的开始,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让这个寒假不断延长,虽然没有如约回到美丽的校园,但我们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p><p> 课标中明确指出,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效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结合疫情和学科特点,在我们班级开展了各种数学实践活动。</p><p><br></p><p><br></p><p> </p><p> </p><p> </p> <p> 数学的眼光观疫情,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治愈人数等相关知识有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统计图表做初步的预测、形成相应的决策等。</p> <p> 数学的眼光观疫情,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疫情中的作用。同时自己搜集数据,画统计表,统计图的过程,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更直观地把握到了疫情发展的趋势,理解了国难当头,那些“最美逆行者”的可贵精神。把数学实践活动与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社会形势紧密结合,通过对疫情数据各种表示方法的介绍以及分析,使学生消除了恐慌焦虑情绪,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p> <p> 学习新知识《百分率》,结合疫情提出问题,怎么求肺炎疫情的确诊率,死亡率和出院率,用疫情一周的数据统计表,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p> <p> “数”说疫情,制作思维导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不希望学生们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更希望他们将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于是萌生了与孩子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这场疫情的想法,“数”说疫情,我先将自己搜集到的疫情中的典型数学知识上传到群和孩子们分享,早晚量体温时要会看数轴、会读小数;戴口罩时要知道正反、上下;戴口罩是为了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在100nm……打开思路后,孩子们开始通过查阅网络、询问家长、观看新闻等途径,寻找疫情中还有哪些学过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杂乱的知识点按照数学的四大领域进行整理归类,最终汇总成了“数”说疫情的思维导图。透过数学关注疫情,让孩子懂得守护家园,懂得为国事担忧,更是难能可贵的成长。</p> <p> 观看数学纪录片和数学电影,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观看纪录片就是个绝佳的选择,既形象又有趣,无论作为兴趣的培养,还是培养数学思维,都值得观看和收藏。给孩子们推荐数学纪录片和数学电影时,我就从3月14日,这个属于数学的特别的日子--圆周率日的来历说起,讲它的发展历程,全球的数学家们在这一天怎么举办庆祝活动……学生心里就想,原来数学王国里有这么有趣的知识呀,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观看之后,用观后感卡片和视频的形式分享收获和感想。《数学的故事》《阿兰.图灵》《概率知多少》《统计学的乐趣》《终极密码》《伟大的疯狂》《数学大谜思》《逻辑的乐趣》《一根绳子有多长》《寻找隐藏的纬度》</p> <p> 认真的观看数学记录片</p> <p> 用 卡片 分享观后感</p> <p>用视频分享观后感</p> <p> 危机就是契机,生活就是平台。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此次疫情,并用有力的数据及运算来支撑自己的结论,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这就是研究力。自主学习,实践活动打开了孩子们的研究之门,唯愿我们共赴美好前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