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乙瑛碑<br>《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br>清代万经在《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br>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br>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h3> <h3>碑石介绍<br>《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无额。隶书,18行,行40字。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用墨沉细,字形丰厚清明,为"辟"字尚存本。每页,纵28.2cm,横14.6cm。有汪大燮观款一段及"赵氏书村珍藏金石"、"萧山朱氏所藏善本"等藏印多方。 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清方朔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何绍基称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宋赵明诚《金石录》、明郭宗昌《金石史》、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等书著录。</h3> <h3>艺术特点<br>《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h3> <h3>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h3> <h3>《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h3> <h3>赏析<br>汉隶经过秦时的滥觞、东汉章帝时的发展,至桓、灵帝时达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h3> <h3>碑刻是东汉开始盛行的一种刻石类型。东汉时期,统治者崇尚儒学,提倡名节孝道,盛行私立授受经学,社会上厚葬、树碑之风兴盛。</h3> <h3>《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苑。</h3> <h3>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和,所以此碑又称《孔和碑》。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考钟繇年代,乃后人伪托无疑,正如明代赵崡所言:“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石墨镌华》)</h3> <h3>此碑历来印本有:艺苑真赏社珂罗版二种、有正书局石印陶斋藏本、文明书局珂罗版印王孝禹题记本、日本二玄社所辑本、日本清雅堂珂罗版印本等,其中,古物同欣社委托中华书局代印、王懿荣旧藏明中叶拓本为最佳。</h3> <h3>后人对此碑评价颇高。自欧阳修《集古录》以降,迭经著录,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三碑”。此碑对唐代隶书(如史惟则、梁升卿等)、明清隶书(如郑簠等)以及现代的马公愚、来楚生等都有重要影响。何绍基称其“开后来隽利一门”(《东洲草堂金石跋》)。</h3> <h3>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汉隶在用笔结字等方面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即艺术特色。</h3> <h3>首先,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枕经金石跋》)<br>其次,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h3> <h3>其次,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h3> <h3>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h3> <h3>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长大的主笔画。<br>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h3> <h3>清代梁巘说: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评书帖》)。乙瑛碑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适合初学。自乙瑛入隶,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h3> <h3>比较<br>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更为秀美丰润。<br>《乙瑛碑》的字体结构,可以说是所有汉碑中最美的,它不像《礼器碑》那样典重,而是飘逸得多。如果把它们比作君子,那么,《礼器碑》如袍服冠冕、峨冠博带;《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清方朔此碑说:“字之方正沉厚,亦足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并称它为“汉隶之最可师者”,正是看到它飘逸秀美而不失端庄的特点。</h3> <h3>和《礼器碑》相比,《乙瑛碑》的笔画要粗一些,给人一种更为丰满的感觉,它不像《礼器碑》多少还带有一点金文的味道,而是完完全全的隶书笔法,方朔说它是 “汉隶之最可师者”,可能也是看到了它的这一特点。它的横画起笔略向下压,笔势稍稍向下,使得字的体势稍斜,更增灵秀之美。而捺画沉重有力,燕尾呈方形挑出,遒劲有力。它和《礼器碑》一样,是学习隶书最好的范本。</h3> <h3>注意事项<br>注意把握此碑的整体风格<br>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王澍《虚舟题跋》)。要注意寻找规律,抓住此碑不同于其他汉碑的用笔结字特点。我们在临习时,最好与其他汉碑对照临习,互参互证,这样才能更清楚地把握其风格特点。</h3> <h3>可与简牍书法结合临习<br>碑刻书迹毕竟与墨迹不同,行笔法较隐晦。简牍书法墨迹的清晰用笔可给有“血缘关系”的碑隶以笔法的提示。正如郑孝胥《海藏书法抉微》所说,“上虞罗氏叔蕴辑为《流沙坠简》,由是汉人隶法之秘尽泻于世,不复受拓本之蔽,昔穷毕生之力于隶书而无所获者,至是则洞若观火。”而且简牍的生动活泼与汉碑的端严典重形成显明对照,对自己日后风格的形成大有裨益。<br>要注意“碑法”用笔的把握。<br>碑的笔法是与帖的笔法完全不同的另一系统。后人无视这一区别,挪用帖法写碑,只重笔画两端形态,中段一滑而过,致使隶书走向鄙俗一路。唐以后隶书家多难逃此弊。我们临习时要注意用笔节奏,中段行笔不可过速,而且笔要鳞勒,逆锋涩进,加大笔毫与纸面的摩擦,使笔画沉实杀纸,形成高古浑厚之气。这才是所谓“金石气”,而不是用笔模拟其笔画的剥蚀。<br>注意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辨证处理<br>,如方与圆,曲与直,长与短,轻与重,大与小,刚与柔,敛与放,肥与瘦、向与背,动与静等。注意点画和结体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许多时候用笔造成结字。<br>由于此碑法度谨严<br>临写时要注意避免过于工整,以至走向拘谨和俗气。杨守敬称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评碑记》)。我们不可不查。<br>临帖时还要注意仔细分辨字迹,勿将石碑的风化破残误作点画临写。<br>总之,我们要对一个碑帖辨证认识和对待,有效把握其技法和气质之精髓,同时又不为其所蔽,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用于自己的创作。</h3> <h3>艺术简历 李义清,字子健,号枫林斋、揽月轩,鉴微草堂,1962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大庆油田书法协会副主席,大庆市中山画院研究员,大庆百湖美术馆艺术委员,大庆齐鲁书画院院士。多年来致力于书法研究创作和教学工作,曾任教于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多次在全国书法展中获奖入展。有多篇作品在国家专业报刊上发表并被国家有关单位和部门收藏。作品入展获奖。全国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入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入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入展。全国第六届刻字艺术展入展。全国首届行业书法精品展入展。全国第二届行业书法精品展入展。中国乌海当代国际书法大展入展。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优秀奖。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书法入展。黑龙江省首届书法小品展银奖。黑龙江省第三届书法精品展最高奖。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篆刻艺术展提名奖。黑龙江省第十四届篆刻艺术展最高奖。新中国建国60年黑龙江发展成就大型美术摄影书法展优秀奖。黑龙江省文艺家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三等奖。中国石油系统“东方物探杯”书法大赛三等奖。中国石油职工书法精品展三等奖。中国石油艺术届书法大赛三等奖。“创业、创新、时代之歌—全国企业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展示系列活动”优秀奖。全国石油职工书法篆刻展获奖。以上各项展览均为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主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