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次看余华的《活着》,正是自己人生至暗时刻,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活着真累。所以看到这个书名觉得格外亲切。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了那本书。全黑的封面,独独只有一个书名,再无其他装饰,草率得像个笑话,就像书中主人公——福贵的整个人生。</p><p><br></p> <p> 重新拿起这本书,书名也很应景。在这病毒肆虐的2020年,活着也不容易。有多少人正在跟死神殊死搏斗,我们都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p><p><br></p> <p> 这本书名为活着却充斥着死亡的味道。从福贵的父亲开始拉开死亡的序幕: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败光家业,父亲被上门追债的人气死。内战中,福贵为母亲去请医,却被抓了壮丁。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受尽煎熬和折磨。回家时母亲病亡。建国后,儿子为县长夫人献血,被活活抽干血而死。刚刚在婚姻中寻求到幸福安稳的女儿生产时难产大出血死了,相继妻子承受不住这一连串的打击,也病情加重离开了人世。紧接着女婿在工地上的一次意外中被两块石板夹死,失去了女婿这一个经济支柱,福贵和外孙的生活极其困苦,连豆子都成了奢侈品,富贵因为外孙生病,想给他更好的伙食,所以煮了豆子,而孩子却因为过度饥饿下的过度饮食,被撑死了。</p> <p> 但我们的生命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活着才有了意义。向死而生是每个生命存在的状态。</p> <p>死亡意味着什么?</p><p>医生告诉我们,死亡,意味着灰飞烟灭。意识消亡、身体焚毁,就什么都没有了。他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从有机物回归到无机物的过程,别想太多。</p><p><br></p><p>肺癌患者告诉我们,死亡意味着巨大的孤独和痛苦。他说,一想到生命尽头,自己会被割开气管,浑身插满管子,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孤独地死在病床上,他就恐惧得夜不能寐。一位35岁身患绝症的单亲妈妈哭着说,死亡意味着,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成为孤儿,一双父母晚年孤苦。她说,她不怕死,只是不敢死,代价太沉痛,她死不起。</p><p><br></p><p>还有一位跨国公司高管,他的妻子、父母和三个孩子都丧生在一次空难之中。他告诉我,每一天他都在盼望着死亡,死了就能合家团圆了。</p> <p>所以,死亡真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呼吸心跳的停止、生命体征的丧失,还是巨大的心理困境、人性的困境和伦理困境。不管你怕不怕、愿不愿,死亡都会来到你身上,它有它的时间表,它有它的意愿和安排,对此你只能敬畏,无从选择。</p> <p>是的,死亡是一位导师。只有明白了死亡,我们才能寻获内心真正的自由,学会不惊惶、不恐惧,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安然而来、坦然而去。在余生的每一天里,学会好好爱,好好感受,好好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