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纪(四) 欢乐童年

江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城纪(四) 欢乐童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我的童年无忧无虑,贫穷而欢乐,感觉小时候就是放养玩大,在那个提倡多生多育的年代,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正常家庭都是3—8个孩子,村子里同龄玩伴一大群,天天在一起玩耍打闹,经常跑到野外玩耍,走路不走平坦路,专拣水洼、泥潭和坎坷地方走,无知无畏,直到村里炊烟四起,各自回家吃饭。</p><p> 1. 简单类游戏。</p><p> 唱童谣:三字歌、尾音押韵、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喜欢动脑子的人还会继续创作续编,越长越好。</p><p> 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玩扑克争上游、过家家、跳田字格等一般性游戏男女通用。</p><p> 男孩子到沙堆或草堆上角力、摔跤,胆子大就爬围墙、攀屋顶、爬树,玩铁线圈比速度。</p><p> 女孩子玩十指线型变换、花式折纸、跳绳子等。</p><p> 上山摘野果,运气好时捡到公家种植的荔枝、龙眼、青橄榄等树上掉落果子,最期盼的还是野生油甘、多尼、野桑葚、野草莓等果子,回想起来还会口舌生津。</p><p> 2.玩斗鱼。</p><p> 田沟水坑捉来打架鱼,养在透明玻璃器皿里和别人家约战,二条斗鱼放进一同个玻璃鱼缸,打架鱼立刻张鳍鼓鳃、昂首怒目,头对头顶撞或嘴对嘴紧衔,互相追逐上下翻滚,引得围观人阵阵喝彩。</p><p> 3. 自制玩具发声枪。</p><p> 用硬铁丝、自行车链节、橡皮筋等做成手枪模样,扣动扳机时铁针猛击火柴梗药团发出爆声,比得就是响声大小。那时最小的鞭炮一个一分钱,孩子们买不起,一盒火柴五分钱一百根,能打一百响。</p><p> 4. 竞砸橄榄核。</p><p> 农家孩子没有心爱的玩具,只能收藏一些有用、能吃或是好玩的小物件,橄榄核就是其中一种,橄榄核晒干后砸开,果仁是孩子们心爱的的小食物,因而成为孩子们玩耍的筹码。</p><p> 玩法一,挨墙或门槛的地平上划出5-10公分的门线,孩子们各拿出几个橄榄核堆放在门线内,按抽签顺序站在2-3米外,用自备的橄榄核王砸向橄榄核堆,弹出门线外归属自己,要求手臂力足、眼力精准,这种玩法我是赢多输少。</p><p> 玩法二,扔边收。参与人向墙根扔橄榄核,停留位置离墙最近的那一个人胜,全收扔出的橄榄核,比手力控制一轮再一轮,过猛则撞墙反弹,过轻则不达,老少皆宜。</p><p>后来养成习惯,从地上捡起石子随意瞄准树干、叶片、孔洞扔过去,十有八九中的,长大后我打篮球成为神投手,也许得益于此。</p><p> 5. 拾柴。</p><p> 农村家庭大锅小灶以稻草和其他庄稼枝叶为主,无法满足长年烧灶的需要,集体山林每年冬天分配收割一次山草,通常作为家庭的重要物资,珍藏到重要时刻才取来烧用。因此,拾柴成为孩子们最容易做到的一件家务事,孩子们成群结队背起小箩筐,到山上捡树叶、拔草藤、耙松毛、剥竹壳、捡树枝。上山的路沿着山梁、顺着水渠,在树林和草丛中弯曲延伸,孩子们捡柴之余,不忘戏水爬树、掏鸟窝,涧水潺潺、松林涛声、斑鸠鸣唱,让人留连忘返、经常错过吃饭时间。有时运气差些,遇到巡山人,孩子们满山奔跑,爬坡冲刺拼耐力,被逮住的孩子框耙器具被没收,哭泣而回。</p><p> 6. 捡弹壳,趣利双收。</p><p> 六七十年代军民关系融洽,军人社会地位甚高,村里当过兵的人很受人尊敬,出过远门、有文化、有见识、觉悟高是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那时的农村退役军人通常都是当地政府行为的骨干成员。</p><p> 村庄东面三里外驻有陆军一个英雄团,番号0482,靶场设在我们村西面的山上,孩子们听到枪响都会不约而同向靶场奔去,被挡在十几米外的警戒线,羡慕地看着士兵们听口令,统一卧倒在地,打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蹲在土坑里向山坡下扔手榴弹,四个口袋的军官打手枪特别神气。各种枪支发出不同的爆裂声,每次的火药爆炸都会撕裂空气,枪声在山谷里来回震荡,重机枪连射更为激荡,射击声与回波声互相撞击,前浪未散后浪继续响起,如海浪冲击沙滩,沉闷的交叉声浪久久不敢散去。打靶一结束,孩子们马上冲上靶场抢子弹壳,挖弹头捡手榴弹片和木弹柄,废金属收集去镇上收购站换几角钱,木柄点火熔出透明蜡,乐此不疲。</p><p> 小时候听惯了真枪实弹的炸裂声,长大后养成处变不惊的习惯,观看影视剧总会嫌弃枪战场面虚假,更滑稽的是,有的特写镜头竟然是成堆的空包弹壳画面。</p><p> 7. 小溪泡水玩沙。</p><p> 村旁一条小溪流弯弯曲曲自北向南流淌,两边溪堤种满毛竹,竹林汲取溪水营养长得密密麻麻,远处看溪流就像一条大青蛇盘伏田间,小溪刚好在村边一个大转弯,冲积出一个深水池和沙滩,夏天孩子们经常去溪边玩水,趴在沙子和水流分界处,手掌从水里捞起一把带水的幼细沙,在沙坪上浇淋殿堂楼宇,大多高耸尖顶,颇具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p><p> 8.摸鱼抓青蛙,自寻美食。</p><p> 泥鳅和青蛙都是美食,仅仅是孩子们童趣,大人们不做这种事情。</p><p>插秧前水稻田泥深水浅,田里有冒气泡的地方就能找到泥鳅气孔,顺着气孔用手挖入泥土深处,揪出小泥鳅,或者干脆把水沟二头堵死并抽干沟水,翻开沟泥找出泥鳅。</p><p>夏天深夜青蛙大多会爬上田埂,用三节或五节手电筒照着田埂上的大青蛙,脚踩手捉,小青蛙一律放过,但干电池花钱多。或者在早晨或傍晚时分钓青蛙,用小竹竿小线,线头系蚯蚓等青蛙爱吃小物件,到菜地里或庄稼地里上下勾动,青蛙咬住不放就被钓进篓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