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美村

方四少

<p>  青美村位于马铺乡东南部,距云霄县城22公里,东与白凤村交界,西临漳江峰头水库,南与大坪村山脉接壤,北与杉脚村山脉相连,全村面积2.94平方公里,环库水泥路绕村而过。</p><p> 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云霄抚民厅,青美村由云厅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撤云抚民厅,建立云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青美隶属云需县双地乡重地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青美隶属云两县车數区新林多。1958年2月撤区并乡,青美归新林乡管辖,1958年8月,撤乡建立人民公社,由新林、河、车墩、杨美等多组成卫星公社。1961年1月,卫星公社改为马铺公社。1961年6月,马铺析出视河、新林共3个公社,青美称新林公社青美大队。1964年,枧河、新林并入马铺公社,青英大队由马铺公社所辖。1984年,改马铺公社为马铺乡,改青美大队为青美村。青美村由下楼、顶楼、吊钟、桂竹坑、半岭5个自然村组成,原大队部设在下楼自然村,又称青洋美松脚楼</p><p> 青美村是罗氏聚居地,祖籍原出于广东大埔罗氏家族。元朝年间(1300年左右),因子孙众多,需向外发展开拓,罗氏第一世祖寻至马铺乡大坪头呈奇峻开基定居。因子孙繁荣,后分别迁至大坪头、车墩、龙镜、石字、部上、白风等多个村庄,居白风村者又于1749年开基下楼自然村。桂竹坑自然村在清光绪年间,由车域村二房三一脉迁移而来在此定居。后来,为了方便田地耕耘,桂竹坑自然村村民一部分移居吊钟自然村。半岭自然村是原部上村迁移而来的。到了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峰头水库封涵落成,下楼、吊钟自然村74高程以下的外迁移民,下楼自然村74高程以上的就地安置。下楼、吊钟自然村外迁移民共54户,258人,其中,下河乡后铺村后坑洞移民点1户,和平多西安村小西安移民点2户,下河多世坂村刘洋移民点4户,云陵工业开发区狮山村狮山移民点15户,云陵工业开发区树洞村移民点20户,火田镇新园村青山移民点12户。</p> <p>  道路峰头水库环库线于1988年贯穿该村,从2009年至今,县政府共投资扶持资金150多万元,建设下楼、顶楼、吊钟、桂竹坑自然村支线道路硬化及桥梁,2013年又投25万元用于亮化工程,添置照明路灯50盏。</p><p> 2007年县政府投资扶持资金40多万元,建造了3个大蓄水池以及若千个引水池,解决了下楼、项楼、吊钟自然村720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自移民后期至今,村中自建新房、改建旧房等有40多户,占地面积980多平方米。村中移居云霄县城的有10多户,共40多人。</p><p> 该村供电基本满足需求</p><p> 1981年原旧小学被水库淹没,重建了一座两层木石结构的教学楼,设置一至六年级。2008年,学校被定为危房拆除,再重建。后由县教育部门扶持20万元,建了一座一层教学楼。后来因学生人数不足,达不到完全小学学生数的要求,只保留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学生到马铺中心小学就读。</p><p> 村中有卫生所1间,药房1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村中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疫苗接种得到重视,村民的卫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巷路硬化及排污得到及时处理。100%的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他电视、电话、手机普及率达100%</p><p> 顶楼水尾庵于1700年由白风祖先建造,2000年修,供奉白纱吕佛祖,坐南</p><p>向北,砖木结构。水尾庵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此“办丁”(新婚、新添男丁者),村民置办牲醴祭拜,求福、求丁、求财、析佑平安。</p><p> 大多数村民信佛或民间俗神,下楼、顶楼自然村中有王1间,内供奉关帝君、观音佛祖等神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以及神诞节日,村民皆备性體祭拜、析福。</p> <p>  全村耕地面积100亩,其中水田70亩,农地30亩。1983年以前,该村原有耕地面积450亩左右,水库水位上涨后良田淹没在水库之中,剩下的耕地都是丘田和梯田,为浅层性沙质土壤,适宣种植水稻、蔬菜、淮山、生姜等作物。该村有山地面积1200亩,大多数都是高陡山坡,大部分开辟成果园,种植荔枝、龙眼、批把、金枣、蜜柚和花木。</p><p> 青美村有9个村民小组,共219户,89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6515元,该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村民在家务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蔬菜、淮山,主要水果有荔枝、龙眼、批杷、金枣、蜜柚,还种植名贵花木,如沉香、茶花、桂花、含笑、罗汉松、风凰木、塔松、盆架子等。2013年,花木合作社成立,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实行“一村一品”的同时,还致力于制作香味独特的养生沉香茶。</p> <p>  顶楼杜头桐堂建于1605年,坐南向北,是供奉枋林、杉脚、白风,青美等村</p><p>祖先的祠堂,现已破旧,尚未修复。</p><p> 顶楼水尾庵前有一棵古老大樟树,高5米,胸径1.2米,树冠50平方米,靠近庵的一面已被蛀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