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西大英才小学 喻彪 张宇洋)</b></h3> <b>喻彪同志,西大英才小学副校长;张宇洋同志,西大英才小学党小组组长。两位同志是汉阳教育的生力军,后备军,也是康复驿站中为数不多不多的“90”后优秀代表。在这次疫情之前,90后的标签一直是“叛逆”“宅”“消极”等。而在这次疫情中,90后迅速成长为国家的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时说“过去有人说90后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为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b> 2020年3月11日 星期四 天气晴<br> 今天是我们来驿站的第四天,我们的工作是夜班值守。刚开始接到代组长给我们的夜班任务时,我们很是垂头丧气,是不是看我俩“太嫩”,连提饭冲楼的机会都不给我们?是不是觉得我俩“不靠谱”“二愣子”,不敢让我们单独送患者去就医?患者都睡着了,你让我们看着他们?经过第一个夜班后,我所有的疑虑都被狠狠的打消,夜班,与白班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夜班没有规定动作,而患者随时会有自选动作,我们开始排的半夜班还未开始实施就不得不整合为“15小时连轴套餐”。<br> 今天是我们俩在驿站值守的第二个夜班,下午5点,我们就来报道,因为本组今天有4位同志送患者就医还未回来,我俩主动来“挑土”送饭,体验“冲楼”酣畅淋漓的快感。我们俩来之前,“冲楼”冲得最好的是组长,他能单手各拎13份饭一口气到6楼。不过自从我们俩来之后,这个记录就被刷新了。送饭是驿站的主要工作之一,日常情况下,一天需要送3次饭,1次药,送饭的同时还要将社区和家属送来的东西一并带上去。6楼的战友一天上下楼有1920级台阶。送上去之后把饭放在每个患者的房间门口,然后清理每个门口的垃圾,装袋。然后挨个敲门,提示患者拿饭。今天我和张宇洋包下了4—6楼,这3层楼里有多个患者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都一一记在纸上,因为漏掉一个,等待你的就是下一次“冲楼”。安顿好患者的晚餐,我们也可以暂时歇口气吃晚饭。 晚上7点,我们正式开始了夜班工作,我负责盯着屏幕,张宇洋负责消毒、巡查楼层。晚上8点半,二楼的一位康复隔离患者打来电话,说她的手机充电器坏了,她已经联系家人送到了财校门口,要我们去拿。我率先“抢”下了这个任务,趁此机会活动一下。事实证明,这是一次严重错误的“出风头”。事后我才得知,财校有5个门,现在有人值守的门有3个,分布在汉阳大道与玫瑰街上,而患者也不知道放在哪个门。待我从汉阳大道走到玫瑰街找到了充电器,患者已经打了6个电话催我。当我把手机线送到门口时,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护目镜里汽水直流,防护服里热气蒸腾。患者看我这样,马上感激的递给来50块钱,让我下去买水喝。我果断拒绝,并告诉她,以后送东西一定要送到汉阳大道的正门。每个夜间,我们都在处理患者的各种应急需求,丝毫不敢放松。 早上6点,天边的朝阳徐徐升起,我们也一洗夜间的疲惫。收拾妥当,办好交接,稍事休息,我们又将投入另一个战场—线上教学,那里还有我们亲爱的学生等待着我们的“驿站故事会”。 患者的隔离期已经过半,新增疑似病例也已经清零,胜利就在举步之遥。能与这么多优秀,积极的汉阳教育人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们感到十分幸运。短暂的驿站经历,将在我们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印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我们是汉阳教育的新人,康复驿站的新兵,但是我们愿意随时听从组织召唤,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武汉必胜加油,为树立汉阳教育新形象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