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北京市丰台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东铁匠营第二小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志红<br></div> <h3> 一、活动背景</h3> 六年级同学已经学过基本的几何形体,除了圆柱和圆锥外,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已经学完。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结合教研员提出的教学建议,安排了“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用学过的几何图形创作盒子”的学习活动。<br> 二、活动目的<br> 1、通过拆圆柱体包装盒的活动,自主探索圆柱的特征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br> 2、用学过的几何图形创作盒子,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的同学可以做个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基础的几何形体,对能力强的同学提出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旨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br> 3、让学生体会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br> 4、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需要的盒子,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br> 三、活动要求<br> 1、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请你估一估它的表面积,选择一个圆柱体包装盒,量一量,算一算,探究它的表面积。(学生五年级综合实践时做过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所以这里就直接选择探究圆柱体进行探究了)<br> 2、用学过的几何图形创作“盒子”。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地方需要盒子,把零散的东西装起来,可以更整洁。你可以做学过的几何形状的盒子,也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做个不一样的“盒子”。做完后对盒子进行装饰,可以更美观。请你先测量要装的物体大小,设计合适的尺寸,画出平面图,再动手制作。<br> 3、写下你本周的活动感受。在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呢?在制作盒子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触?写下来。<br><div> 四、活动过程与作品分享<br> 1、拆圆柱体包装盒,探索圆柱的特征并计算其表面积。<br></div> 通过拆圆柱包装盒,学生能够发现了圆柱的特征,这为他们后边进行盒子的创作做了铺垫。 2、用学过的几何图形创作“盒子”。学生开始不知道要为什么东西做盒子,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形状的盒子。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视频研讨。由于微信群聊里最多只能支持9个人同时视频,所以我根据全班人数,提供了几个不同的时段,供大家选择。<div><br></div> 经过研讨之后,学生们的思路变得开阔,明白了不是为了做盒子而做盒子,盒子要有它的实际功能,能方便我们的生活。而且盒子除了实用性外,还要美观性、尽量有些创意。下面请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这是朱鹏臣同学做的收纳盒,他在活动感受中写道“这次的制作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做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不小心把纸撕坏了,之前做的就前功尽弃。还有做的时候都已经把所有零件都做好了,才发现其中的两个零件用的纸尺寸错了,导致这两个零件又要重新做。做的过程我感觉很有趣,尤其是组装这些零件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这是连浩琛同学为弟弟做的果丹皮收纳盒,下面的视频是他的设计想法。 这是徐垚为地球仪做的圆柱形防尘罩。 这是李科成为他的水杯制作的包装盒,因为他的杯子有一定的角度,所以做起来并不容易。他在学习感受中写道“在做包装盒时我遇到了一个困难,因为我的物品是一个杯子,我要量出杯子底面和高之间的角度因为高的那面不是平的,所以用量角器量不出来。后来我想到了办法,我可以把杯子的底面贴着桌沿,两把尺子卡着杯子,最后用量角器量这两个尺子卡着的角度最后就量了出来。这个困难让我知道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多想多做一定能成功。” 这是倪梦阳画的包装盒的设计图。 王明哲同学喜欢带手环,但手环随处乱放,为此妈妈说了他很多次。这次数学老师让做有用的“盒子“,于是他想到了做个手环收纳桶。他在学习感悟中写道“我量完手环的直径就做了黄色的收纳桶,发现手环装不下,我卡着手环的直径做的,没有留出余量,桶应该比手环大才对。于是我又做了个蓝色的大的收纳桶。但后来我发现,做小了的黄色收纳桶可以把手环放在外面用,这样用起来也很方便。” 这是范思腾同学发明的“高级”茶叶盒,因为它不止是一个杯子盒,而是能实现自动放茶叶功能。虽然不够漂亮,但他的想法很好,下面听一听他的设计想法。 五、活动总结<br> 本次活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强,既用到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做的地球仪防尘罩、笔筒、手环桶、鼓槌桶等“盒子”,可以方便于我们的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还有的同学用几何形体发明了“高级”茶杯盒,虽然样子有些粗糙,但学生的想法很好,相信创新意识已经在心理萌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