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ya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扬州自隋唐起就发展成为繁华的商贸重镇。到了清康乾盛世,得益于运河的沟通与盐业集散之利,扬州迅速发展为华夏东南一大都会。 <div><div>2014年4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古城扬州,恰逢李白诗里所写的“烟花三月”。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大好时光。<br></div></div> 乾隆六巡江南,都在扬州停留,诸盐业商贾为了讨好皇帝,均大兴土木,修造了以瘦西湖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瘦西湖是扬州的名片,也是扬州的骄傲。 她不像昆明湖皇家园林那样雍容华贵,面积也没有西湖大,她的美丽独具一格。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平静的湖面夹在绿树丛中,艳红的游船不徐不疾地在水中荡漾,让乘船的游客把两岸的风景看个够。 绿竹山石,砖雕圆门,一派经典江南园林风格。 五亭桥是瘦西湖著名景点,旁边还露出白塔的倩影。 “凫(fu)庄“是湖中一个小岛,民国时是一名乡绅的别墅。凫是野鸭的意思,由于小岛恰如野鸭浮水故得名。 白发翁媪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元素。 晚唐诗人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指的就是这座桥。 扬州唐城遗址以蜀岗上、下分为衙城和罗城,规模很大,仅次于京城长安、洛阳,是中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唐代城市遗址。 遗存的古代水井彰显出古城的沧桑。 &nbsp;“个园”是两淮盐商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以遍植青竹著称,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出了个园就是著名的东关街。它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div>自大运河开通后,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逐步成为最活跃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div> 东门城楼是2009年在南宋遗址上复建。 东门外就是隋唐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风土人情独特有趣。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改造,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 何园内住房系中西合璧,室内家具摆设也有不少舶来品。 何园以复道长廊为特色,曲径通幽,石桥凭栏。园林建筑心思与技巧都需要仔细品味。 园内藏有韩琦、苏轼、唐寅、郑燮、刘墉等人的真迹值得细细品赏。这块匾额下款为"石涛”. 文昌路旁的古井。 文昌阁位于扬州主要街道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阁高24.25米,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 北城河是扬州旧城新城北城壕,西连瘦西湖,东通古运河。 扬州盆景园 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纪念馆就座落在北城河畔。 <i></i> 扬州的美景名不虚传,扬州的历史源远流长,称扬州人杰地灵一点也不为过。扬州城里还有许多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如:”扬州八怪纪念馆“,里面展出了以郑板桥为首的十五位清雍正时期的书画家作品,这些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在学习、模仿先辈书画的基础上敢于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div>”朱自清故居“在扬州古老的小巷中,其简朴无华、清新整洁正像他的为人。他的散文早就收入中小学课本,妇孺皆知,他的人品也广为流传。</div><div>扬州是我的故乡,我喜爱她。</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