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

热爱生活

<p class="ql-block"> 《俺娘》 </p><p class="ql-block"> 作者: 王秀荣</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山东,山东人管母亲叫娘。俺娘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一九五九年我五岁,俺娘带着我来到黑龙江海林县的山市,那是因为我的父亲在一年前已经在这里参加了工作,当了一名林业局的工人。刚刚记事的我,记得那次坐火车还坐过了站,当俺娘问列车员的时候火车已经过了山市,到了勃利站。第二天我们又坐返回的火车来到山市。下车后,看见父亲来接我们。我一直也不明白,那时候没有电话父亲是怎么知道我们坐这趟车的。现在想想父亲当时不知道着了多大的急,定是担心我们该到的时候没有到,他一定是不管那趟火车都去车站接我们。这是俺娘的唯一的一次糗事,直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忘记。</p><p class="ql-block"> 俺娘虽然没有文化可是很聪明,做的一手好吃的饭菜,那个年代家家生活不充足,俺娘会调着样的做一家老小的饭食。来到东北以后她学会了摊煎饼、做豆腐、过年时候还学着炸大果子,虽然炸的大果子有时候不起发,可是我们都觉的已经很好吃了!那个年代有几家能像我家一样把穷日子过的有模有样。这都是母亲会操持家务的结果。白天忙完了一家人的吃喝和活计,晚上母亲就在油灯下纳鞋底,纳鞋底是粗活,都是放在晚上干。母亲持家有方,时间安排合理,白天有白天的活,晚上有晚上的活,晴天铲地,阴天下雨在家做针线。反正我就没有看到她站在大门口或街上瞎聊的时候。就是有老姐妹来我家串门俺娘手里都是有活的,不是給父亲缝补鞋袜手套就是找点小活,反正她的手里总有活计。我是家里的老大,是受了俺娘的言传身教的嫡传,就是现在我也是习惯晚上边看电视边做着手里的活,一举两得。前几天老妹还调侃我是没有活找活的那一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俺娘没有文化可是她说的话现在想想都是很有哲理的。我小时候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母亲就经常告诉我:马大牛大值钱,人大不值钱。见了长辈熟人要主动打招呼,不要有架子;当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话不要总占上风。她会说一个聊天你多说一句话总是占上风,会长一块肉吗?左右邻居和和气气的多好;亲人之间有了矛盾和争执,她会说大风刮不长,亲人恼不透。亲人之间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亲人永远都是亲人;如果我们和人家有了矛盾她会说:这事你怎么不反过来想想,现在叫换位思考,其实俺娘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她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和邻居相处什么时候都是那么融洽,从没有见到她和邻居吵过架。(那个年代孩子多,经常有孩子们打架,大人们参与其中,最后两家大人掰了脸的事情。)</p><p> 俺娘待人真诚和善,大家都爱到 我家串门,不管孩子大人都愿意到我家玩,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邻居的大婶都会抱着孩子坐到我家炕上一玩一个上午。</p><p> 从小我就看到俺娘的孝顺,我的姥姥姥爷去世的早,山东老家只有奶奶一个人生活,我家住在大山里的林场,交通不便。每到父亲发了工资,都是母亲催着給奶奶往山东老家寄钱。她常说两家的老人就剩你奶奶了,我们离得太远照顾不了老人,钱上不能让老人为难。其实那时奶奶才五十多岁。</p><p> 和兄弟姐妹相处她宁可自己吃亏,六十年代的山东老家很穷,每年妈妈都会挤出本来就不富裕的钱或三十或五十寄给比我们还穷的两个舅舅。姑姑带着十几岁的表哥在我家一住就是两年,那可是一九六零年呀!自己家的口粮都不够吃,凭空添了两张嘴,可想而知,当时的生活有多难。有的人家因为家里来了逃难的穷亲戚,粮食不够吃,翻了脸把亲戚赶走的不是没有。</p><p> 记得是一九六四年,那是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走出来,生活刚刚有所好转。那年初冬,从山东老家来了两个做木匠活的屯亲。在谁家干活就在谁家吃住,找不到下家干活的时候就在我家吃住。记得那时房子小,一下子添了两个大人,睡觉都一颠一倒,那样还是很挤。因为那时我们还是吃供应粮,每月定量的粮食,吃饭就更是困难了。但母亲总是安慰他们说:有活就好了,没活就在我家将就。</p><p> 还记得有一个夏天,家里来了三个客人,中午母亲做的手擀面,可能是生活困难很久没有吃白面了,也可能是俺娘做的太好吃了。那一顿饭可以看出大家都吃的很香,等母亲收拾完灶间上桌吃饭的时候,一大盆面条只剩下半碗,我知道那天俺娘没有吃饱。现在想想那么多人怎么没有一个人想到还有俺娘一个人没有吃饭呢。</p><p> 像母亲这样的处世,谁能这样做,只有我的母亲!现在想想母亲真的很伟大!我从小就是听着俺娘的这些话长大的,以前也不觉得有啥,现在老了,我却会常常想起,觉得母亲说过的话很有道理。也许这些话是母亲听姥姥说的,也许姥姥是听……</p><p> 老话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的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好的家风就是这样由父母传给我们兄妹。让我们在一生中受益,让我们在做为人之父母时有了榜样。在孝顺我们的父母时有了楷模。并让好的家风代代相传。</p> <p> 我的父母一生辛苦能干,他们的勤劳换来了我们家比较好的生活。在妈妈的精心打理下我们兄妹穿的外衣很少打补丁,虽然是老大穿小了給老二,然后老三接着穿。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几个孩子都是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娘总是说孩子的穿戴是大人的脸面。</p><p> 父母的能干,在林场是公认的,那时父亲是林业局的的工人,母亲在家属生产队干活,家里还喂着猪和鸡。每年杀一头猪,用盐腌上可以吃上一年。鸡蛋不断,经常吃的是了鸡蛋羹,(这样做省鸡蛋还都能吃着),只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可以吃上炒鸡蛋。</p><p> 后来父亲退休了,每年冬天老两口还上山拉木头送到林场挣钱。他们六十多岁的时候还种地、养牛、种木耳。他们总是想多挣钱,等老了不给我们添麻烦。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p><p> 母亲七十多岁那年,有一次来我家小住,竟然給我带来了一条她亲自絮的棉裤。那年我也有快五十岁啦!俺娘说:以后我年龄大了,眼神不好就做不了针线活了。我为你们兄妹每人做了一条棉裤。这就是俺娘,总是为她的孩子着想,我们都已经成家,可她还是不放心我们,在她的心里我们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p><p> 虽然现在已经不穿棉裤了,但是俺娘为我做的棉裤我一直保留着。看到棉裤就像母亲在身边</p><p> 都说母慈子孝。俺娘一生为自己想的很少,她总是怕家里的老人、丈夫和孩子受了委屈,有了好吃的总是想着这个孩子没有吃到,哪个孩子还没有回来再給留一份。有时候甚至把好吃的留坏了。就是不想着自己才是最辛苦的那一个。其实她才是最委屈的人。前几天妹妹还说:愿意母亲是一个自私一点的人,那样她就不会太亏了自己,太苦了自己。母亲是个内心最强大的人,遇事总替别人着想 宁愿“别人负我,我不负人”。这就是俺娘,俺平凡又伟大的娘!</p> <p>  七十岁那年母亲得了脑血栓,开始症状还轻,几年中犯过两次,最后一次犯病厉害,在医院住了二十多天,出院后已经得拄着拐杖走路了,身体稍好一些就闲不住啦,她用一只脚踩着缝纫机为我们缝鞋垫。其实买鞋垫就1元一双,可是娘说还是自己做的鞋垫好穿舒服,而且都是不穿的旧衣服做的,还能废物利用。就在她去世的前几个月,还钉了十几个盖链。我们兄妹几个以及侄子侄女家里现在都还有俺娘钉的盖链子和鞋垫。母亲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勤俭持家的人。</p><p> 这年母亲七十七岁,二零一一年六月初又住院了,大夫确诊是心梗,非常危险。但是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是怕麻烦儿女们,喂她水她说不渴,后来我发现原来她是怕喝水多了要上厕所,她是怕麻烦我们呀!我的娘呀!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为别人着想,委屈着自己。娘住院的第六天,就在那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突发心梗,抢救无效,最终还是走了!她走的是那样突然,她走的那样决绝,没有给我们一点反映和适应的时间,甚至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这样扔下我们的父亲和我们兄妹五人,去天堂找她的父母去了。娘你舍得下我们这个大家庭吗?你舍得下我们年迈的老父亲吗?但愿天堂没有疾病,让你解脱了病痛的折磨,但愿天堂没有痛苦!我会在夜晚遥望星空,天上那颗最亮的星就是你的眼睛,你会看着我们保佑着你的家人幸福平安!</p><p> </p> <p> 娘离开我们九年了,她的音容笑貌会时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们永远思念逝去的亲娘!她的处世之道永远影响着我们。好家风会代代相传……</p> <p>编辑:热爱生活</p><p>二零二年三月十三日</p> <p> 文章发表一天多很多朋友在微信中留下许多精美的点评:发表在这里以表深深的谢意!</p><p> 观赏王秀荣的美篇《俺娘》很受感动。母亲是家之魂,是孩子们的榜样,也是一辈子永久的温情怀念。特别是贫苦艰辛的岁月,母亲为家庭所做出的无私奉献真的是无以言表,往事片片断断点点滴滴不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和眼前...天下第一情是母子情!天下第一爱是母爱!为这篇真情之作点赞[强][强][强] </p><p> @热爱生活:王秀荣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故事性很强,非常有意义的老照片有品味。赞![强][强]</p><p> @热爱生活:王秀荣 母亲写的真好!看的我都泪水在眼睛边转,母亲的伟大!母爱的爱!让我们时时感受到她的存在![强][强][强]</p><p> @热爱生活:王秀荣  :看了秀荣的美篇《俺娘》深受感动!美篇通过文字叙述和照片展示,把母亲的伟大表达的淋漓尽致。是一篇图文并茂,感染力很强纪实作品。欣赏学习!谢谢分享![强][强][强][抱拳][抱拳</p><p> @热爱生活:王秀荣 娓娓道来的话语很感人[强][强][强]故事性强,很有带入性,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妈妈[拥抱]谢谢分享!][抱拳]</p><p> @热爱生活:王秀荣 感人的文章,充分展现了那一代人的优秀品质!但愿能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