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按照上海 “冈身”及海岸线理论,罗店古镇的成陆应该在隋末唐初时期,到宋代开始有渔村。罗店最早叫“大溪村”,村民主要以打鱼和治盐为生,元至正年间设立罗店镇。那时的罗店古镇傍河临海,水运发达,到了明万历年间,罗店已是一个人口众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的手工商贸大镇,就有了“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说,那时的罗店已成为上海北部区域的首席强镇,已超越了距离西南三十华里之外的南翔古镇。</p><p><br></p><p> 纪 群</p><p> 2020 - 3 - 15</p><p><br></p><p><br></p><p><br></p> <p> 1、罗店古镇位于上海东北部,现在的罗店南与顾村镇为邻,东与宝钢、月浦相依,西与嘉定区相连,北与罗泾镇相接。罗店古镇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水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一直是上海东北部地区重镇之一。</p><p><br></p><p><br></p><p><br></p> <p> 2、传说罗店的得名源于一个名叫“罗升”的人。罗升16岁时父母病亡,独自生活、孤苦无助,得以聪慧,后煮盐获利颇丰,嗣后前往“大溪村”置房开始经商。罗升经商有道,生意越做越大,于是购田造屋立招牌为“罗氏店堂”,若干年后形成“三湾、九街、十八弄”的雏形。后来往来的客商把“罗氏店堂”当作地标,简称为“罗店”,并一直沿用至今。</p><p><br></p><p><br></p><p><br></p> <p> 3、罗店古镇,唐宋时属于昆山县,南宋1217年嘉定县建立便隶属于嘉定县,清代1724年建立宝山县后属宝山县管辖,宣统二年(1910年)曾改为罗店市,民国时期隶属江苏省,1958年起回归上海宝山县。“练祁河”横贯罗店,是罗店的母亲河,也称“罗溪”、“罗阳”,罗店古镇便是依靠着这条河兴旺起来。</p><p><br></p><p><br></p><p><br></p> <p> 4、“金罗店”有着七百多年的辉煌,翻开她的历史,我们在书本上还能阅读到她之所以能成为“金罗店”的理由,而现今我们能找到的实物就只有三座有点年头的老桥了。即“大通桥”、“丰德桥”、“来龙桥”。</p><p><br></p><p><br></p><p><br></p> <p> 5、“大通桥”:大通桥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雍正八年(1731年)重建,现位于罗店镇亭前街。南北走向,跨老练祁河,桥长18米,高7米,宽4.5米。该桥为半圆石拱桥,曾建有亭子,是宝山境内最古老的桥梁。1992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br></p><p><br></p><p><br></p> <p> 6、“丰德桥”:该桥始建年份不详,原为木桥,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改建为半圆石拱桥,桥长24.4米,宽4.15米,高7米。桥东侧有石刻 “善巧非驱,功成是济”对联,西侧为“九衢通利,万福集津”。1987年由于该段河床填塞成为旱桥。199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p><br></p><p><br></p><p><br></p> <p> 7、“来龙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旧名为蒋家巷桥,原在竹巷街东口和蒋巷街北口处。也是因为河床填塞之原因,来龙桥后被搬迁至罗店镇的“罗溪公园”内。</p><p><br></p><p><br></p><p><br></p> <p> 8、据《宝山县续志》描述,清末民初时的罗店“大小商铺六七百家,……市街凡东西三里,以亭前街、塘西街最为热闹,次则东塘街、横街等。乡民上街,每日三市(早市、午市、晚市)。”</p><p><br></p><p><br></p><p><br></p> <p> 9、罗店古镇的手工业非常出名,抗战前夕,罗店镇已成为上海东北部手工业的集聚重镇,主要有“铁器、木器、竹器、铜锡、石工、染纺、纸伞、制秤、首饰、造船等。”</p><p><br></p><p><br></p><p><br></p> <p> 10、罗店古镇街道林密,河道众多,很早就有“三湾、九街、十八弄”之说。三湾:韩家湾、拾琼湾、蓑衣湾;九街:亭前街、塘西街、塘东街、新街、横街、北街、布长街、竹行街、庙后街;十八弄主要有:南弄、西巷、东南弄、唐家弄、花园弄、邓家弄、邱家弄、水果弄、赵巷弄、韩家弄等等。</p><p><br></p><p><br></p><p><br></p> <p> 11、罗店百姓崇尚棉花,棉花不仅是早期罗店百姓的温暖之物,也是商贸发展的主要货品之一。“花神堂”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1861年毁于战火,1887年重建, 2005年罗店镇政府在花神堂遗址(原罗店标准件厂)再次重建。</p><p> 罗店人视棉花为“万花之王”、“万花之神”,“花神堂”就是他们敬拜花神的地方。清朝与民国时期,每逢农历二月十二花神诞辰日,农人商贾都会举行迎神、祭神活动,祈求驱邪避瘟、风调雨顺。“花神堂”的位置现为罗店镇赵巷街136号。</p><p><br></p><p><br></p><p><br></p> <p> 12、罗店“宝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由当地士绅唐月轩以私宅捐建而成,初名“梵王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争。清光绪年间(1879-- 1899年),太仓南广寺的僧人用了二十年重建,1989年改名为“梵王宫”, 1993年定名为“宝山净寺”。2005年5月重建工程破土动工,2010年11月告竣。“宝山寺”现为上海东北部地区的重要佛事活动场所之一。</p><p><br></p><p><br></p><p><br></p> <p> 13、罗店古镇的历史上多次遭受过倭寇的侵扰,上了年纪的罗店人谈及此事都会咬牙切齿。明嘉靖年间倭寇多次袭扰,一度造成古镇十室九空。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与国军第十八军六十八师一一0旅有过一场激战,为时37天,争夺来回13次。此役战事激烈,血流成河,日军伤亡近万人,国军少将旅长蔡炳炎阵亡,战后日军惊恐地称罗店为“血肉磨坊”。</p><p> 日军攻占罗店后,几乎摧毁了整个罗店镇的建筑,据统计当年镇上有房屋12573间,被毁12009间(约96%)。这是罗店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浩劫。</p><p><br></p><p><br></p><p><br></p> <p> 14、罗店红十字纪念碑:1937年8月23日的日军空袭,中国空军飞行员苑金函在与敌空战中不幸中弹,机毁人伤于罗店镇附近。中国红十字总会上海分会第一救护队副队长苏克已率队员抢救。日军追至,苏克已等将伤员安全藏匿,但自己不幸被俘,惨遭杀害。同殉者有队员谢惠贤、刘中武、陈秀芳。1945年建立纪念碑,2000年再次重建,碑高8.35米,现地点在罗店中学校园内。</p><p><br></p><p><br></p><p><br></p> <p> 15、古罗店的建筑绝大部分被日本人烧毁,但顽强的罗店人没有被击倒,生活还要继续。现在罗店的部分老街在整修,上图为整修后的“老练祁河”两岸。</p><p><br></p><p><br></p><p><br></p> <p> 16、 古镇罗店很多老街都已地是物非,寻觅之间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上图是 罗店的“敦友堂”现址。</p><p><br></p><p><br></p><p><br></p> <p> 17、罗店的“唐家弄”。</p><p><br></p><p><br></p><p><br></p> 18、布长街26弄保存完好的“沈家老宅”,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19、罗店“承恩堂”,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造,现仍为民居使用着,2017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0、亭前街上的“罗店供销社”,那是有记忆的一家店面,当年下乡插队时曾买过农具。<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1、市河街民宅,应该是新建的,但仪门的样式还是有点老味道。<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2、罗店龙船是一项水上观赏活动,以竞技表演为主。龙船通常为平底,昂首翘尾,重雕刻工艺、人物形象和整体装饰,表演时数船并发,或前后追逐、或左右穿梭、或旋转调头、或交叉迂回,每年的端午节吸引众多百姓两岸驻足观看。这项活动开始于明、盛于清,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断,1993年罗店各界人士联名呼吁恢复“划龙船”活动,这项活动还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3、罗店彩灯也有数百年历史,开始为民间的扎纸艺术,用于祭拜亡灵,后演化成手工艺彩灯制作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几乎家家悬挂彩灯。罗店彩灯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形状,生动形象,工艺精湛,目前“罗店彩灯”已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4、罗店有历史,罗店有工艺,罗店还有特色美食。相传乾隆下江南曾到过罗店,随行人员中有一位罗店籍糕点师用家乡特产天花粉制成点心,乾隆尝后赞不绝口,此后便成了贡品。“天花玉露霜”选材讲究、甜而不腻,有消暑、止咳、化痰之功效。此糕点制作须经手工切、磨、淀、换、沥、晒、蒸、拌、筛等13道工序精心制作完成, 1989年作为上海传统食品载入《中华传统食品大全》。<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5、罗店“草豆塌饼”。草头是江南人对南苜蓿的俗称,营养丰富,还有药用价值,江南人常以此当菜炒食。“草豆塌饼”是罗店古镇的平民食品,每当草头成熟时,洗净切碎与面粉混合,加入温水揉合搓圆再按扁,放入油锅煎至两面焦黄即可食之。<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26、罗店古镇七百多年历史,罗店古镇曾经名动苏浙沪,“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传说了几百年,可是现今的罗店知晓度又有几何?许是曾在罗店附近的罗泾下过乡,情感使然,很希望罗店不负旧时的激情,仍有金的光芒。<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