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1, 100, 250);"> 3月9日到3月15日,进行了第四周的理化直播课堂。</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1, 100, 250);"> 参与本周直播的老师分别是来自实验中学马强和韩瑞强老师,袁河中学王俣文和谢卫军老师。</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1, 100, 250);">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也成就了一批年轻老师,打造了一节节精品课。这周担任主讲的几位老师,用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影响和带领一批老师的成长,也为以后如何磨课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b></p> 实验中学的理化组合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马强老师+八年级物理课6.5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6.6节《探究滑轮的作用》。一位谦虚、好学又有创新思想的年轻教师。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团队的合作精神,和马老师自己追求完美的敬业要求,为全县八年级学生和老师上了3节成功的示范课。其中磨课的方法、课程设计理念、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课堂节凑的把握,都值得后面老师学习和借鉴。</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原来好课真是磨出来的,好教师也是锻炼出来的。他曾有一节课反复研磨过255次,难怪那么完美。用马强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日日夜夜满脑子上课的事情,课件一遍一遍的改,实验参数一遍一遍的修,上课过程一遍一遍的走,每一句科学术语的表达,反复推敲,生怕哪里出错。”</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韩瑞强+九年级化学课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面对直播课,韩老师舍弃自己驾轻就熟的传统授课方式,从学情和教法两方面入手,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精选近几年的中考题,对学生有针对性布置练习,从质和量两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以提升学生自觉自律的学习能力。</b></p> 袁河中学的理化组合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王俣文老师+九年级物理课 17.3节《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和18.1节《家庭电路》。王老师作为本次授课教师中唯一位特岗教师,在备课时,先自己用手机录课,反复去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发给同事去听,从中再找不足和缺陷,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为大家奉献了两节精品课。</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用王老师自己的话来讲:准备好一节课确实不易:一是发现自己的好多问题和不足,比如讲课时的语气、语调问题;讲题时给学生读题的问题,都在这次备课时被发现。所以以后要努力提升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而通过备课、讲课让自己学习到好多,备课应该关注的地方、上课的主要环节,怎样进行引入和过渡、留白,对于老师来讲,上好一节课,如同艺术家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一样用心。所以感谢“空中课堂”给我一次成长和历练机会。</b></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谢卫军老师+九年级化学课第六章《物质的溶解性》(第四课时)。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上好一节这样短而精的课的确不容易,睡梦中都在想一节课的问题,必须尽心策划,注重每一个细节,如课件的背景、字体、字体的颜色以及每一页所展现给同学们的信息量,推敲逐字逐句,每一个知识点的衔接,让学生感受到空中课堂带给他们的不是枯燥乏味,而是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要应用教学助手上推出的许多功能丰富课堂。“空中课堂”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堂课,就是人生,无论怎么设计、构思,都会有遗憾,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去努力,才会觉得充实、会觉得有价值、会感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b></p> 课后感言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马强老师课后感言</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18px;"> 第一,能在短短的2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按课时安排,把45分钟的授课内容上完,需要在整节课的结构上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这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我们三个臭皮匠(马振福、陈君宏、我)还不够,在整个打磨的过程中,从物理教学一线上去的马玉平副校长、我校一线教师燕志强、马维明也参与到打磨过程中。所以第一个方面的收获就是:很大程度上把我们实验中学物理教学的团队力量体现出来了,也让我明白个人能力是很重要,但团队的力量能把个人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掘出来。</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1, 100, 250);"> 第二,进一步增长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虽然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不成体系,很多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在这段时间磨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使我在教学中要用到的物理专业知识增长不少,真的感谢他们。</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第三,我个人觉得这次在疫情期间的网络直播课,最大程度的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发挥出来了,由于是直播课(非提前录制),时间有限,演示实验操作费时也不好呈现,利用flash课件、实验视频、虚拟实验软件等把实验现象能直观的呈现给终端前的学生,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直播课,锻炼了自己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不少。</b></p><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第四,说实话,心理素质也提升不少,从第一节课整节课的腿打颤,到第三节课的完全放松,这也是一个收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