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个不寻常春天,新冠肺炎的爆发,使中国两亿学生的寒假延长再延长。郓城县的教育部门组织了专门的老师给孩子讲课,通过网课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这场史无前例的“自学大战”中。<br> 手机,每人一部,看课,看书,读书,做题……孩子的学习只能依靠手机。<br> “老师,什么时候开学啊?我想学校了,想同学们了,也想您了……”<br> “老师,开不了学可以,把书发下来也好……”<br> 是啊,新书,学生和老师都迫切需要。<br> 终于,在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千呼万唤中――新书来了!</h3> <h3> 3月9日上午,李集镇第一实验小学迎来了全校1482名学生的新书。刚出院没多久的校长这些天都守在学校,总结各班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状况,准备消毒物品,规划开学后各项事宜。新书一到,他就发了信息给就近的老师和学校的领导。人手越来越多,整理的越来越快了。</h3> <h3> 年过半百的武守为老师、陈亚军老师来了,以“实干”著称的李艳红老师来了,以校为家的苗继营老师来了……老师们分工合作,有的拆包,有的拿书,有的捆扎,一天的时间,1482套书打包完毕整装待发了。<br> </h3> <h3>由于本校学生众多,工作量大,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中心校吴校长也非常关心,特地从兄弟学校赶来指导新书发放准备工作。</h3> <h3> 老师们齐心协力干了一天,将所有的新书打包成了“人手一份”,并整理出每年级一堆的“书山”。<br> 李兆兵校长笑道:“今天的工作,“质量”“效率”两不误。”老师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六座书山”,一个个笑逐颜开,忘记了劳累。</h3> <h3> 3月10日上午,老师们分组行动,派发了李集村和曾庄村所有学生的新书。非常时期,人人都得戴口罩并保持距离。虽然现在疫情有所缓解,各村口也撤了路障,但眼前的成果来之不易,学校和班主任老师们也是做足了功课,对前来领书的家长和同学千叮咛万嘱咐,一定戴口罩,一定保持超过1.5米的距离,一定不要拥挤。</h3> <h3> 上午送书进行到12:40分,前来的家长都陆陆续续的领到了书。<br> 中午老师们简单吃了饭,又开始为下午的送书做准备了。<br> 新书摆放在教学楼一楼的教室里,孩子的课桌凳子靠在墙边,中央空地便是摆放地整整齐齐的新课本了。几位老师将拉书的三轮车停靠好,大家就开始麻利地搬起书来。对照着各村学生人数的表格,你五套,我七套的将书搬到车上。王洪波校长步履匆匆,一边指导着大家的工作,一边穿行于各个老师之间;孙明卓老师是体力担当,七八套书压在手上,一口气搬好几趟;门口的新书包装纸妨碍了老师们出出进进,侯兆柯老师拿起一把扫帚,三下五除二,走廊干净了,包装纸和绳索堆成了一座小山……<br> 这边,陈海丽老师和武守为老师在核对学生人数和新书套数;那边,贾永杰老师笑道:费了半天劲,还多搬了三套;热烈的劳动中,李芳老师沙哑的嗓子喊了三次“印泥在谁那儿”才有人回应她……<br> 争分夺秒一小时,终于将书全部搬到车上。还好,距离和家长约定的时间竟然还有一个多小时。<br><br> 浩浩荡荡,车队出发了。</h3> <h3> 吹面不寒杨柳风。三月的暖阳蒸发着昨日的小雨,空气清新又湿润。春天来了。<br> 我和陈海丽、武守为、陈亚军三位老师一队。走到李晓岚村的村头,就看到早早等待的家长们。就近借了一把椅子,家长们排好队,领书开始了。<br> 根据年级对照孩子姓名,对照身份证号,准确无误,好,家长签名印章,然后冲发书的老师喊一句:“三年级一套!”家长领书,一位同学的书就发送完成了。接着提醒家长马上离开,杜绝拥挤扎堆。<br></h3> <h3> 在领书过程中,也有一些“意外”出现。在杨府村,为我们提供签名小桌子的杨聪慧的奶奶,却因为孩子的户口页寄给了厦门的爸爸妈妈,而领不到书。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接收孩子父母拍的户口页图片。<br> 排队的家长都领完书离开了,老人有一点失落。等了好久,姗姗来迟的几位家长也领到书离开了。太阳渐渐消失,空气也冷了起来。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学校。<br> “大娘,谢谢您了。这是您家的桌子和凳子,我给您送回家去吧!”我对老人说。<br> “不用不用,老师们都把书送到村上了,用个桌子不值什么。”老人说着,搬起了桌子。<br> 走了几步她又回过头来,有些迟疑地问我们:<br> “刚刚给孩子姑姑打了电话,她过一会才能送过来图片,老师能等等吗?”<br> “当然能了,我们过来就是把书送到家长手中的。”陈海丽老师笑着爽快地回答她。<br> 放下桌凳,等了一阵子。孩子的姑姑终于来了,杨聪辉一家顺利地领到了书。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名单上所有的孩子都领到书了!<br> </h3> <h3> “送书到村”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眼神。<br> 有的家长站队的时候不习惯拉开距离,好不容易站好,又担心有人插队;有的终于排到了自己却发现孩子身份证号码对不上,需要和班主任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学籍信息不在本校,或者将教辅资料寄到了别的学校,无法领到完整的一套书……老师们一边维持现场秩序,一边发书,一边给大家耐心解释,最终获得了家长们的理解。</h3> <h3> 当然,听到的最多的话语,还是“谢谢”。<br> “老师们,太感谢你们了,为孩子把书送到门口来了。”<br> “这下好了,孩子不用从早到晚抱着手机了。感谢老师!”<br> 每每抬头,总能听到这样温暖的话语。<br> 农村的家长对老师十分敬重,他们不善表达,表示谢意的时候,有时甚至语无伦次,却让感觉人无比真诚,无比亲切。</h3> <h3> 终于,一天的送书活动结束了,我们启程返校。<br> 暮色霭霭,我们满怀疲惫却心满意足,天边仅余的那一抹红晕,如一团火焰燃烧在少年宫的屋角。<br>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校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