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13刘克義老师讲稿整理(树)

sunflowerff

<p>“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p><p>“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p><p>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p><p> 黄宾虹、李可染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俩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p> <p>黄宾虹的树黑里透亮,一层又一层;李可染也是从传统走入现实,用传统的笔法来描述现实的生活。从他开始写生就形成了一个画界的高潮。</p><p>贾又福(李可染高徒),以李可染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加强传统教学、深化写生教学、强调开拓精神的创作教学”标志着新山水画学术理念的萌发和成长。</p><p>于航老师是贾又福的徒弟,他继承了老师的画法,非常无私的教授给我,今天就分享给大家。</p> <p>首先欣赏于航老师的作品(一)</p> <p>于航老师的作品(二)</p> <p>于航老师的作品(三)</p> <p>第一张图</p><p>起手树。我们画的时候,主要是教你画的方法。</p><p>首先,毛笔先蘸湿,然后点重墨,重墨在画碟上给它调一下,给它散一下。这样碟子上的墨就是中墨了;</p><p>之后毛笔在碟子边儿上再刮一刮,毛笔尖儿再沾点调好的墨。</p> <p>第二张图</p><p>我们沾中墨,然后去画叶子。</p><p>画叶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点;</p><p>同时再用笔修理一下树干和树枝部分。</p> <p>第三幅图</p><p>用重墨,用重墨浓破淡。</p> <p>第四幅</p><p>淡破浓</p><p>我们既然已经用浓墨把这中墨给破了,那么我们接着用这个毛笔沾一点儿淡水。用了这个淡的地方,在浓和淡的结合部去画,这样就是互相破,然后呢,我们找它的结合地方,然后再弥补树之间的不足。这样反复的去画,我们这个树,越来越丰富,而且是越画越有意思。 </p><p>这种相互破的画法可能有些人不太接受,但是我们就要打破这个观点。因为这种树画出来之后它是有味道的,它具有很深厚的生命力。</p> <p>第五幅。</p><p>头一棵树,暂时先到这儿。第二个树和第一棵树画法一样。</p><p>画第二棵树,先用中墨勾出树枝;</p><p>再用中墨把树叶画出来。(要比第一棵树叶小一些,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其它的形状),注意这个树的树叶与第一棵树之间是有穿插。</p> <p>第六幅</p><p>点叶的时候注意它的形状大小与头一棵树的分别。要互相穿插,尤其是注意到后头这棵树和前头这个数它们结合的地方。这种画法不是让您让,而是让它融到一块儿。但是前头那棵树了呢,我们可以用重墨的给它醒一醒,提一提。后头那棵树,让他模糊一点儿,这就是虚实的关系。</p> <p>第七幅</p><p>此画旁边放了一个毛笔。这就是告诉大家笔要用到这个地步!</p><p>就是画一棵树,笔尖儿、笔肚儿、笔跟全都用上,画干了为止,再去沾墨。(不要画两笔就去沾,画两笔就沾墨)</p><p>用笔要干到什么地步呢?就跟拧毛巾一样。干的都没法再干了,这样画出这棵树才是对的。</p> <p>第八幅</p><p>第八幅,点的这个叶子它的浓淡的关系是很重要的(第九幅也是一样。)</p><p>它是浓和淡的结合。有浓有淡;重墨破中墨,然后淡墨破中墨、浓墨。他们互相结合,相互破。</p><p>这样墨有浓淡干湿,甚至画完之后,用这个笔沾重墨擦一下子,感觉有焦的部分。让树看起来画的非常厚重。</p> <p>第九幅</p><p>九与八同理</p><p>我们画出这棵树,就要具有它的一定的神秘感。让人看了之后,感觉不知道是怎么画的。这就对了!!</p><p>若是画成概念性的,东西很强的树,就显得苍白。若你画了几十年,你老是那些东西,那是不行的。</p> <p>第十幅图</p><p>就是这俩树的处理笔法,大家看一看就行了。</p><p>下面主要看第三种树的画法。我主要采取的是夹叶的画法,大家看一看。</p><p>这个叶子是怎么画的?它是不同于以前芥子园的画法。芥子园是一种教科书,我们大家可以练一练,画一画。我们画熟了之后呢,就不要再拿它当拐棍儿了,我们就要走出去。</p> <p>故,这种树可以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尝试,之后就会发现越画越有味儿。而且越画越能深入进去一棵树,您能反复的去画。越画越具有生命力。</p><p>而概念性的那些树,您画着画着,顶多技法娴熟,但是进不去了。</p><p><br></p> <p>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画,通过你自身对于树的技巧掌握,你再画出你心中所想的树。这样就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了。</p><p> 真正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 <p>刚才主要讲的是夹叶的画法。</p><p>大家看一看这个夹叶的画法。我们也是中墨画的;</p><p>画完之后呢,我们可以用重墨在叶中之间去点;然后再用这个淡墨在里边去破,增加它的浑厚感。注意他的趋势。</p><p><br></p> <p>第十三至十五幅</p><p>我们后头,又加了第四棵树。</p><p>大家看一看它那种树的画法、形状以及互相之间穿插的方式。</p><p>我采取的是小叶儿去点。浓淡相结合,注意,他与夹叶树之间的相互关系。</p><p>大家在画的时候,主要掌握的是用墨的方法。浓淡相结合。</p><p>然后画几遍合适呢?</p><p>你只要把这个数的神秘感表达出来,这种厚度画出来了就行了。</p><p>注意树,点树,他们之间的这种穿插和关系。</p> <p>最后一幅上了点儿色。</p> <p>画树总结</p><p>1)第一遍</p><p>a)首先用中墨先点叶儿;</p><p>b)然后重墨去破它;</p><p>c)最后是这个淡墨综合它。</p><p>2) 第二遍&nbsp;&nbsp; 同理;</p><p>3)&nbsp; 然后反复的,反复的这么画;</p><p>4)&nbsp; 然后用树的这个枝干去修理它——就是补缺;</p><p>5)关键的地方;用重墨提一下;</p><p>6)要注意树的虚实关系。</p><p>7)好画讲究用笔用墨见笔触(笔里有墨一层一层);</p><p>8)初学者要注意树的结构;</p><p>9)画树浓淡结合,树有话眼,叶子和枝干有空间,注意树、点树之间穿插和关系。</p><p> 宁可有三流的自己的作品,</p><p> 不可有一流的复制。</p><p>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