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孩子们都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能学到知识,那就太好了!为了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少华三小的数学老师们在行动!他们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引人深思的探究实验,引导孩子走近数学、爱上数学,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年级</b></p> <p> 好的数学绘本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简单、易懂的数学概念,增加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促进思维的发展。</p> <p> 一年级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图形与几何”认知领域,用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引入。学生在学习之后,也能用各种各样的形状拼出我们周围常见的事物;在加深学生图形认知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p> <p> 孩子们的创意真的无极限,在绘本中,浸润美好的心灵!在创作中,放飞童趣的想象!真好!</p> <p> 二年级在预习完第二单元“时分秒”之后,通过两个绘本故事,让学生明白认识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珍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制作了数学手抄报。</p> <p> 当“绘本”与“数学”相遇,将会发生什么?《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找规律》一课,设置了一系列寻宝任务,故事之生动、情节之跌宕,令师生心弦紧扣。</p><p> 数学绘本课程,有别于儿童绘本阅读,必然承载着数学的认知目标。事实上,三年级的老师们则是“借儿童绘本叩数学之门”。在故事趣味性的带动下,学生们了解了数学找规律的知识。课后,学生们兴趣盎然,更是自主制作了找规律的数学“绘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4-6年级</p> <p> 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p> <p> 四年级教师在本周进行了常规课的教学后,为同学们带来了一节实践课《一张a4纸可以对折几次》。学生们通过猜想、验证、总结结论三步进行操作。随后,老师又进行了深入的引导:纸张的大小、厚度对结果有无影响呢?如何操作得到的结论最准确?</p><p>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类讨论的能力。给学生引入了控制变量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p> <p> “142857”看似平凡的六位数,有什么神奇的呢?本周五年级的同学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探索了这个神奇的“走马灯数”。</p><p> 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 同学们自己计算、猜想、验证等等,从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规律,并细心认真的记录下了自己的发现,整理了详细的数学笔记。</p> <p>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世界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等待着大家去探索!</p> <p>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关系,熟练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本周六年级的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做”拓展专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利用身边的小棒将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从而探索“面动成体”的过程。</p> <p> 学生还及时整理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主动研究分别绕长方形的长和宽旋转一周,哪个体积会更大?</p><p> 此次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转化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p> <p>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疫情不能让我们如期开学,但是一系列的趣味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p><p> 疫情终会过去,努力不会白费。期待回归校园,我们一同携手并肩,奔跑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