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今天我们的专题课是关于世界摄影史的</b></p><p><br></p> <p>先发下课程大纲:</p><p>自从诞生以来,摄影发展可以分成了四个明显的阶段</p><p>摄影诞生</p><p>启蒙时期—画意摄影</p><p>本体探索阶段</p><p>摄影新时代</p><p>那么,我这个讲课的目的,也就是尽可能挑出重点,既能让大家知道摄影发展道路上一些知名的前辈,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对摄影理念的一些思考。</p> <p>一、首先讲摄影诞生。</p><p>其实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达盖尔的名字,人类第一部相机就是他申请的专利。</p> <p>这就是人类最早期的摄影作品,这种机器和配套部件,被称作达盖尔法。</p> <p>但是其实,跟大家直觉不符的地方在于,达盖尔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并不大,很快就被几乎同一时期开发出来、但并不出名的“卡罗法”取代。</p> <p>问题出在“达盖尔法”是一种正像技术,其工艺流程决定了,这样的作品是个孤本。</p> <p>而且,这种方法,也不允许摄影师在后期进行任何主观的调整。</p> <p>其实相比之下,卡罗法就是基本接近我们后来胶片时代的技术了。</p> <p>这是最早一张卡罗法拍摄的作品,他的核心原理就是 先产生一个反像,然后再用相纸进行重新、翻印。</p> <p>而且这种方法是允许摄影师通过当时一些技术进行调色、增减内容等修饰操作的。</p> <p>所以卡罗法在技术层面对后代影响更大,并且也是赋予了摄影艺术属性和美学取向。</p> <p>这是最最基础的入门知识 ,r然后我们开始讲摄影师在启蒙阶段对于艺术理念的套索。</p> <p>第一个阶段被称作“画意摄影”,时间是19世纪50年代到一战。</p> <p>即主张向同为平面艺术的绘画摄影学习,来获得社会对其艺术属性的承认。</p> <p>因为19世纪是绘画艺术的顶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大师涌现、激情澎湃。</p> <p>另一方跟当时玩摄影的人大多是绘画界的边缘人物也有关系。</p> <p>怀着迫切期待得到自己眼中精英人士认可的心态在里面。</p> <p>具体可以分为“高艺术”“自然主义”和“后画意摄影”三个小分支。</p> <p>高艺术主要在英国,核心的观点就是全盘照抄绘画。喜欢请模特室内摆拍,然后故事也是讲究宏大叙事或者道德教化。</p> <p>然后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摄影师 雷兰德和鲁滨逊,这两张经典作品,其实都是自己构思好草图之后,请来模特进行摆拍。</p> <p>最后多张底片合成来得到的</p> <p>(这里还要感慨下,一百多年的前的后期合成效果居然这么好,毫无痕迹,所以你们平时要鞭策下自己,合成的效果也要自然啊</p> <p>后来这种风格被抛弃,主要也是摆拍的创作缺乏真情实感、容易陷入固定套路的弊病。</p> <p>第二个分支就是自然主义。</p> <p>在理念上提出了关注现实、用镜头记录自然与日常的生活;而在技法上,则是反对以前的合成、叠加,依赖单张拍摄的底片。</p> <p>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 原片直出。</p> <p>代表摄影师是爱默生</p> <p>爱默生是工科出身,也是基于光学原理,提出了 “视觉有限清晰论。</p> <p>说的通俗一些,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大光圈虚化背景、、。</p> <p>最后一个是后画意摄影 这也是绘画艺术对摄影领域影响力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p> <p>代表的团体是英国的“连环会”和美国的“摄影分离派”。</p> <p>表面上看,绘画中所偏爱的宁静风景、田园风光被重新搬上了摄影的题材。</p> <p>内在之中,摄影师开始尝试将镜头对准了工业文明和城市景观,新的树胶、油墨材料也赋予了更多个性化表达空间。</p> <p>所以总结下,画意摄影作为摄影技术的启蒙阶段,通过模仿绘画初步建立了一套主基的规则,同时也开始让社会接受摄影师一门独立的艺术。</p> <p>摄影真正成形,是第二阶段,对于本体的探索。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初。</p> <p>好了,下面开始有或许你们比较熟悉的摄影师名字了。</p> <p>因为一战的原因,人类开始意识到机械的力量,排除了以往对照相机这个黑匣子的反感。</p> <p>而本体探索,也思考就是“摄影之所以是一种独立艺术媒介”的特性。</p> <p>具体产生了三个流派 美国直接摄影 德国新客观主义 和法国的决定性瞬间。</p> <p>美国的直接摄影是在强调摄影的记录性,也就是依靠器材完成拍摄、精确记录详细细节。</p> <p>这个流派里面,早期作为代表性的是 斯特兰德,他通过街拍形式来记录不同阶层人士的面貌。</p> <p>另一位,就是风光摄影领域大名鼎鼎的亚当斯了。。。他也是F64俱乐部的创始人。</p> <p>亚当斯不仅仅是在大画幅基础上使用F64光圈来实现尽可能多的细节,也首创了区域曝光法来记录光影层次。</p> <p>区域曝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包围曝光、亮度蒙版合成。。。。</p> <p>德国的新客观主义因为和美国的直接摄影观点接近,而且由于二战的原因,只是昙花一现,所以不多讲。</p> <p>他们强调通过精确细腻”机械制造“的照片来探索现实世界客观事物本质。</p> <p>单独提一下布洛斯菲尔德,专注用35年时间拍摄了诸多植物照片,最终整理成选集《自然的艺术形态》,一发表就引起了国际摄影界的轰动。</p> <p>对于摄影时间性探索的代表人物,可能就是各位如雷贯耳的 布列松了。</p> <p>他的决定性瞬间,影响了好几代人,一人之力建立起的一座摄影高峰。说他是摄影领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宗师巨匠,真的一点都不为过。</p> <p>就是那个抱着酒瓶的小男孩儿。</p> <p>进入正题哈。布列松认为,摄影之所以成为摄影,在于依靠“瞬间”来完成对“事件的意义”和“展现这一事件的构图”进行精确组合。各种运动之中,存在着某个瞬间让各种元素达到了平衡。</p> <p>那么具体的实现方法,其实就是现根据几何学挑选构图的视角,然后静静等待一个有意义的偶然因素走到画面中合适的位置,迅速按下快门。</p> <p>摄影本体的探索,确定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种类的地位。接下来就是百花齐放的摄影新时代了。</p> <p>这个既有当时尖锐社会问题的背景,也有更多资本流入摄影市场、完善产业链的推动</p> <p>这里我挑选几个标志性的代表流派吧。</p> <p>首先,承上启下对传统理念进行反思、批判的时期,有两个代表性的摄影师和影集。</p> <p>弗兰克 的《美国人》和 克莱因 的 《纽约》,开启新时代先声。</p> <p>弗兰克 出生于瑞士,在美国成名。他在周游全美的时候进行了艰辛的创作,最终编录成了《美国人》这个影集,作品大多是捕捉平淡的日常瞬间、琐碎的生活细节,构图上也看不到布列松等前辈所倡导的几何原理与瞬间。更多是批判当时社会的阶级、种族和物质。</p> <p>克莱因的风格则更加激进,他完全无视了传统的种种摄影规矩,拍摄的作品充满了自己的狂放不羁,画面中出现了失焦、模糊乃至高噪点,但是更加具有视觉张力乃至侵略性。</p> <p>总结一下,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这两部重要影集的推动下,“一切皆可打破”是最重要的特征。个人化、贴近生活、多元化审美成为主导观点。</p> <p>新时代第一个重要分支就是 社会的风景—新“地形学”,其中包含了我自己最喜欢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p> <p>摄影师已经开始将目光从纯粹的自然风光转向了都市,人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被称作“社会风景”。</p> <p>第一场影展,当时的摄影师大多热衷于街头抓拍有意味的瞬间来展示人与城市的关系。</p> <p>而不到10年之后,第二次影展上,主基调就变成了以冷静的态度拍摄工业生产建筑来呈现被人类入侵的自然风景,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p> <p>第二个分支是新纪实。或者说相比于街拍,摄影师重新开始尝试摆拍。</p> <p>以 阿勃丝 为代表的年轻摄影师,他们不再追求真实,而是强调拍摄者自己的态度;图片不是为了改变观众,而是让人们理解生活。</p> <p>第三个分支则是彩色摄影。二战后期,彩色技术已经得到大规模运用,但是只是作为黑白照片的补充和附庸,其本身属性并没有得到重视。</p> <p>直到1976年,被尊称为“彩色摄影之父”的 埃格斯顿 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才开始“新彩色”时代。</p> <p>埃格斯顿 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颜色来传递张力和情绪。至此之后,如何利用“色彩的主观性”成为了摄影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p> <p>最后一个就是私摄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带有高级感的自拍。</p> <p>以克拉克的个人影集《塔尔萨》问世为代表。</p> <p>相比于街拍记录陌生人的瞬间,克拉克 尝试以自己和亲密朋友为拍摄对象,通过私人影像来构建自身所处阶层和时代的一个剖面。</p> <p>最后总结一下哈,本课程之中,我从摄影技术诞生之初开始写起,回顾了启蒙时代模仿绘画的“画意摄影”、探索摄影“本体”的时期和二战之后开始百花齐放的“摄影新时代”。</p> <p>可能这次课有一点晦涩、深奥,但是我觉得这些知识点对于想提高摄影思想的人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还是很认真的做了教学。也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