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萌关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在战国晚期,成都与长安的道路(古金牛道)就已连通,为防止秦国南侵,古蜀国在此地设置关隘,称之为"葭萌关"。后来,葭萌关逐渐扩展成为了一个城池,但关口仍然保存了下来,它就是如今的昭化古城西门(临清门)。所以,葭萌关是先有路,后有关,再有城。据专家考证,以城为关的关隘,全国仅此一处,其他的地方皆为城、关分设。 葭萌关的东门称为凤瞻门。古时,从成都去往长安,必须从临清门(西门)进,从凤瞻门(东门)出;从长安至成都,则是东进西出。 葭萌关的西门称为临清门,狭义的葭萌关,便是此关门。 公元211年,刘备为抗击汉中张鲁,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屯兵于葭萌关,将此地改名叫汉寿关,寓意汉朝统治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寿。到三国归晋后,公元291年,又改名称晋寿。至隋代,又复用秦汉旧名,恢复了葭萌关原名。到了北宋初年,即公元972年,又改葭萌为昭化,取"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之意。1959年,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广元县撤县改市,葭萌关就成为了广元市的昭化区昭化镇。
葭萌关南门。
三国时,刘备欲取成都,原成都牧刘璋求救于汉中张鲁。于是张鲁派手下大将马超进攻驻守葭萌关的刘备。刘备则命张飞迎敌。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大战二百回合,不分胜负。天色已晚,双方又换马挑灯夜战,仍是平手。刘备见马超英勇,心中甚爱,故鸣金收兵,再派李恢说降马超。马超遂归顺刘备,成其为帐下的五虎上将之一。从此,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故事,便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原籍山西文水县(女烈刘胡兰的老乡),据说出生地就在广元葭萌关(另一种说法是出生于长安),时间是公元624年2月17日。 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花蕊夫人,是蜀中著名的女才子。北宋初年,宋军兵临成都,孟昶不战而降。宋太祖下旨将孟昶及其数百后宫和三千宫女一同押送至帝都汴梁。路经葭萌关时,花蕊夫人有感而发,在驿站的墙壁上题诗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蝉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后来宋太祖听闻花蕊夫人才华过人,命她作诗时,她便吟诵了此诗。太祖不喜,命再作。于是花蕊夫人当场吟诗道:"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便成为了花蕊夫人的代表作。 葭萌关牌坊。
古代中国牌坊分为四大类:名人牌坊、功德牌坊、贞洁烈女牌坊、地名牌坊。
葭萌关牌坊便属地名牌坊。 葭萌关内的孝友牌坊。属功德牌坊。 孝友牌坊上刻有许多文字,内容是倡导人们孝道友善。中国的儒释道均讲究"德",孝和友就是"德"所包含的重要内涵。孝是亲情,友是友情,至于现代人追求的爱情,因与古人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伦理相违,故不在其价值范畴内。古人将孝友的理念刻在石坊上并立在城内的交通要道之处,一是为了醒目,二是为了长久保存,总之就是为了"化育人心",教化大众。它类似于今天的标语口号,只不过是做成牌坊,时间久了,便成为了古迹。 葭萌关内的城隍庙。
古代的中国,在山区建有山神庙,平原建有土地庙,城市则建有城隍庙。这几种庙宇的功能是相同的,就是祈求神灵(山神爷、土地爷或城隍爷)保佑一方平安。 城内的八卦井,建于明代。因井壁和井亭皆为八角形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