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民战“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人类与病疫的生死决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科学与病毒的时间赛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精神是穿透疫情阴霾的阳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防控是阻断病毒漫延的铁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救治是英勇对战病毒的利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科学研究是承载生命未来的方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战“疫”中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致敬科学力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树立科学理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为之奋斗,报效祖国。</p> <p>【班会前言】</p><p> 科学是什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科学真的有些陌生、有些遥远。科学家和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让人感觉望尘莫及。但实际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几乎都与科学相关。科学已深深镌刻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的生命故事。本次班会为大家讲述疫情阴霾下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力量!下面,让我们一起打开链接,观看视频《在战“疫”中成长——致敬科学》。</p> <p>【环节一:战“疫”下的科学速度和科学力量】</p><p> 科学决策与病毒赛跑,从武汉封城到各地实行隔离措施,从火神山、雷神山再到方舱医院。科学救治与病毒赛跑,从湖北将CT影像纳入诊断标准到不断更新调整的诊疗方案,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科学精神、贯穿着科学原则,当前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科学战役。</p><p><br></p> <p>【环节二:科学防护,从我做起】</p><p> 省人民医院向华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什么是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是什么?目前我们用于对抗病毒的方法又有哪些?疫情的拐点又是什么意思?按照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水平,我们能否打败病毒?学习如何科学防护,从我做起。</p> <p>【环节三:榜样筑牢,科学理想】</p><p> 84岁的钟南山率先提出病毒人传人,率先谏言武汉封城,率先带头医疗科技攻关;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大年三十紧急来到北京参加疫情防控会议。为疫苗的研发,每天只睡3小时!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女科学家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火速驰援武汉,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大大加快了病疫的确诊速度。</p><p>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项获得者屠呦呦说,当疾病肆虐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在国家、在世界,在疫情、在灾难面前,从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屠呦呦以及许多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科学家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一种科学精神,那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寻真理;深刻感受到一份责任和担当,那是艰难险阻中的挺身而出和临危不惧!</p> <p> 《在战“疫”中成长——致敬科学》,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教科书”,生动展现和阐述全民战“疫”的各个方面,引导广大学生锻炼品格、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见于行动,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 <p>【班会总结—科学战“疫”】</p><p> 越是面对大的灾难,我们越要相信科学的力量。此时此刻,我们的科学家和医疗科技工作者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科研攻关,研发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我们的科学研究、科学防控正在与病毒赛跑。</p><p> 科学精神是穿透疫情阴霾的阳光,科学防控是遏制病毒生存空间的铁盾,科学救治是英勇对战病毒的利剑,科学研究是承载生命未来的方舟。让我们在战“疫”中成长!我们致敬科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