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兰庄学校 吕雪华</p> <p> 首先,我想说,每个人都有压力。压力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一些比较难处理、有困难和对自己有威胁的事件发生时,压力就伴随而来。事实上,压力并不是这些情况和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该情况的理解和反应。</p> <p> 压力产生的过程</p><p> 压力的产生大致上分两个阶段,第一,发现一个棘手的情况,这个情况可能会威胁你的目标;第二,发现你可能不具备解决这个威胁的能力或资源。心理压力的产生可能来源于环境,但是就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生物过程。下丘脑是对压力做出反应的主要部位。当我们处在一个环境的时候,这个部位会告诉我们该环境是否有威胁的存在。下丘脑主要在原脑内(就是非常古老的大脑构造)。我们之所以有丰富的思维主要是因为人类拥有大脑(cerebra),大脑主要管理思维等抽象事宜。而原脑则是大部分动物都有,其主要任务是维持我们的基本感受(比如说受威胁)和基本生存(比如说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饿)。</p><p> 当我们遇到有威胁的环境的时候,下丘脑就会发出信号,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信号时加速心跳和呼吸,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减少氧气在血液中的含量。由于原脑和大脑的联系不是很好,这个反应在某些环境中有用。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了。比如你遇到突然的惊吓,这个反应过程会让你立刻选择躲避危险。但是当你坐在考场里考试,你的原脑可能会认为考试这个环境具有威胁性。于是不断的发出以上的生理信号,无论你的大脑怎么告诉自己要冷静别紧张,可是你就是不能真正的冷静下来。这个时候你的生理上的反应会对你的考试成绩造成负面的影响。</p> <p>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释放,往往会引起不良情绪,长此以往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正如我所知道的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平时是大家眼中的乖宝宝,听话懂事,成绩优异,是大家公认的尖子生。但到了六年级下半学期,突然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一遇到考试就逃避,家长问问就哭,让老师和家长都摸不着头脑。后来通过耐心的开导才找出问题的原因,原来正是因为平时成绩优秀,父母和老师都寄予厚望,每次考试前都会制定一些小目标(班级名次或是考试分数之类的),这无形中给她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她没有掌握合适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一味地压抑在心理,默默承受。 </p> <p> 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心理压力,首先是他个人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不主动与人交往,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憋在心里,遇事又认真执着,自我要求较高,容易积攒压力,长期积累压力得不到释放,造成恶性循环。其次是不会正确面对压力,压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压力是必须的,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你所承担的压力大小是要学会自己调节的,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例如父母给你制定的考试目标,你可以尽你所能努力试着去完成,但你努力过还是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的时候,可以和父母好好谈谈,充分分析目前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重新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或是把之前的目标细化,分阶段一步一步地达成。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给自己造成无法承受的压力。因此,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现实压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要如何缓解压力,改善不良情绪呢?</p> <p> 对孩子说:</p><p> 1、要学会正确认识压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压力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必抱怨,必须勇敢面对。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宣泄。通常我们会感到郁闷,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我们往往不予以重视,而这些都是负面的认知,都是心理症状的表现。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生理、心理的反应。因此,要及时的调节,舒缓情绪,消解心理压力。</p><p> 2、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p><p> 3、分解法。请你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你一旦写出来以后,就会惊人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p> <p> 4、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当我们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加以适当的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和情感状态。所以,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p><p> 5、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p><p> 6、尽量在晚间11前上床入睡。因为11时到2时这个时间是人体经脉运行至肝、胆,若这个时间没有得到适当的休息,时间久了这两个器官的不健康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如粗糙、黑斑、青春痘、黑眼圈的问题。而且睡眠不足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p><p> 7、勇担责任,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改变学生的厌学消极态度:遇到困难不要退缩,不要逃避,知难而进,勇于战胜它。</p><p> 8、着眼当前,知足常乐: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做好当前的工作,不花时间追忆过去。另一方面不要把期望值放得过高,应量力而行,立足现实。 </p> <p> 9、学会休息,劳逸结合。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p><p> 10、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分析原因,找出不足,进行弥补。客观、合理地设定自己能力的目标,并对学业上的成功和失败有正确的归因。弄清楚自己的学习能力状况,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和自信心。 </p><p> 11、及时沟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学校或亲戚朋友的帮助。当面临困境时,如果能及时得到父母、朋友、同学和老师有效的安慰和鼓励,就会减少压力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降低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如遇到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情,心情苦闷时,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总之,有苦就诉,有泪就流,千万不要憋在心里。如上课方法不适应,学习有困难,应积极向老师请教,取得老师的理解和帮助。</p> <p> 对家长说:</p><p> 说到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好的教育关系着孩子的一生,会影响孩子的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家长们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变着法的培养孩子,除了正常的学校课业,还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孩子学习压力大也就成了一个很普遍的一种现象。</p><p> 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如果家长们还是一味的埋怨、施压,对孩子来说,反到是起不到好的效果,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孩子缓解压力呢?</p><p>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做父母、师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p> <p>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p><p>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 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p><p>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p><p>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p><p>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p><p>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p> <p> 培养孩子的自尊</p><p>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p><p> 关心孩子的成长</p><p>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纾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 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p> <p> 合理膳食,补充营养</p><p>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正在发育,再加上课业压力伤身费神,更需要有充分的营养摄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以周为单位,制定一周的膳食表,调理好饮食搭配,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补充好体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压力。</p><p> 规律作息,多做运动</p><p> 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每天的学习步骤是固定的,形成习惯,就可以拒绝90%的不良压力。平常也可以带孩子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