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碾中~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一组相片

简单

<p>学校大门——系『普九』时期所建,古朴庄重,典雅大方,也承载了几代人对学生时代美好学习生活的记忆;</p> <p>主教学楼——共两层,八个教室,校训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当时,校园还有一些柏树,绿意盎然,现在已不复存在,原来得砖块地面为水泥地面所代替;</p> <p>教师宿舍——条件简陋,伙食自力更生,用煤火做饭,虽为艰苦,但也为教学之余带来了一些生活的欢乐;宿舍前面有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自然而然就成了学生运动的场所;</p> <p>学校操场——面积不大,也是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地,更重要的是地面大部分为师生用拆房的砖块铺设,是辛勤劳动的结晶;</p> <p>功能教室——这应是后来所建,看上去还挺新的,是现在功能教室的前身,以前是作为教室用的,因为当时学生较多,教学楼的教室是不够用的,就做了临时的教室;</p> <p>周边围墙——还是砖块所建造,比较粗糙;</p> <p>教师办公——这是学校第一次为教师集体办公创设的场所,虽条件简陋,但也是经过精心布置的,在这里老师们精心备课,批改作业,进行教学研究……,为学生奉献了一节又一节精彩的课堂,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p> <p>课堂教学——当时没有多媒体,整齐的板书,生动的课堂展示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在这种条件下,拉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幕,经过老师们精心的设计,反复的尝试,大胆的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p> <p>课外活动——依托有限的条件,学校开展了学生课外活动,包括音乐兴趣小组的建设,历年元旦以及五四期间活动的开展,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内容逐步完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p> <p>下面是十年前一组毕业照,保存不完整,加之当时没有电子版,翻拍相片,还比较模糊;</p> <p>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的学校硬件设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流失的印象也将成为亲历者心中的一段回忆,因当时条件有限,也只收藏了不多的一些相片,价值与否,只能个人去品味。若干年后,肯定还会有未可预期的改变,现在的印象或许将成为后人记述之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