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细雨

孙中献

我乘坐的豪华大巴,冒着蒙蒙细雨,行驶在鄂北的崇山峻岭中。蜿蜒崎岖的高速公路时而穿山越岭,时而出入隧道,两侧的山峦、绿树、河流、农舍微笑着迎来,又留恋地送去。颠簸了十多个小时,终于抵达了风景秀丽的清江。 下车即上船。皇庭式的画船平稳的驶在江面上,江水一碧如洗,如同玻璃一般,绿的晶莹剔透;两岸的群山,被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着,山腰中不断出现土家族独有的黑白相间、檐角高翘、曲廊盘绕的吊脚楼建筑,如同星星点缀在绿色的宇宙里。山峰间由于细雨蒙蒙,飘荡着乳白色的雾气,远远望去,袅袅的雨雾时而像奔驰的烈马,时而像爬行的乌龟,时而像飞翔的大雁,景色极为壮观。 清江水何以如此清澈明净?早在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精辟断语:“夷水,即佷(hen)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可见千百年来江水始终不为尘染,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深不可测的清幽明净。所以这里又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土家族的母亲河”之盛誉。人们被这美不胜收的景色吸引着,纷纷跑到甲板上来,把这美轮美奂的大自然留在相机镜头里。 下船即攀山。随着导游的标志小旗,我们又游览了清江的岛山——武落钟离山。<br><br> 这武落钟离山是由武落山和钟离山两山相连而成的并不是太高的山,由于在水中挺拔而起,却也险峻秀丽。几十级台阶连在一起,仰首望去令人心怵胆寒。幸好我带了登山杖,便埋头壮胆地在湿濡濡台阶上使劲攀登。忽听耳际一阵喧闹,定睛一看,原来到了一处雄伟的建筑前面。 正中的檐下上书三个大字“廪君殿”。原来这里是土家后裔寻根祭祖的圣殿。殿内供奉着土家族迄今最大的廪君和盐水女神雕像。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称为“廪君”,他初居于武落钟离山,后来势力逐渐发展,控制了川东一带地区,成为一个廪君时代的巴氏族。所以到现在仍有不少土家族的后人到这里来顶礼膜拜。 迎着零星小雨继续拾级而上。迎面见一白虎坐卧中堂。虎视眈眈的看着来往的人群。我心头一惊:这不就是白虎堂吗?小时看《水浒》,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奸臣高俅为了陷害林冲,设计引诱林冲到这白虎堂,使林冲身陷囹圄而发配沧州的。驻足细读之后,方才迷津大开:原来,这白虎颇有来历,相传土家元祖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成为土家的图腾,因而土家特别崇拜白虎,将其供奉为家神,以至尊奉白虎就成了今日土家人共同的习俗。 绕过白虎堂,呈现在面前的是更加险峻的上山台阶了。上山的同伴气喘嘘嘘相互鼓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越接近岩顶,台阶越更加陡峭。翘首看,岩顶方圆只有几米,四周有围栏,只能容下7、8个人,平时须有工作人员疏导游客,轮番上下。好在“好雨知时节”,在雨雾氤氲中的我们顺利爬上了岩顶。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情味:远处的清江,犹如一条绿色的缎带,洋洋洒洒顺山势飘悠;江中小岛星星点点点缀其间,来往的游船甲虫般缓缓爬行。雨丝洒在脸上,带来一股凉爽的惬意。尽情拍照后,即从另一侧下得山来。 下山又上船。旋即我们又游荡在清江江面上。 坐在舒服的船舱里,方感到刚才攀山的疲劳。导游是个热情活泼的土家族姑娘,为驱赶人们昏昏欲睡的疲惫,她一会儿用柔柔的嗓音介绍着清江风光,一会儿又用清脆的土家情歌与游客互动。唱到“情哥哥呀”,要求男士们高声应答,念道“幺妹子来”又要女士们脆声呼应。船舱内笑声朗朗,气氛融洽,把人们的瞌睡一扫而光。 导游指向左前方,介绍说,这就是天下第一生态大山——清江大佛。果不其然,在群山环绕中,位居中间的大山,在山林的披挂下,一座活生生的大佛呈现眼前,圆圆的头部,眼鼻分明,两耳垂肩,庞大的身躯一直延伸到江面。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导游姑娘又引导我们向船的右侧看,原来是浮在水中的马头山。要说桂林漓江有九马画山,还必须仔细揣测,七分想象,三分朦胧。但眼前这座马头山,即使孩童也会一眼辨认出来,确实是太直观、太逼真了。经过导游指点,人们又发出一片唏嘘的惊呼。感叹大自然的天赋魅力,叹服生态环境的天造地设。 回到宜昌宾馆,天仍下着丝丝小雨,但心情仍留恋在雨中的清江。入夜睡得分外香甜,仿佛仍置身于忽忽悠悠的游船上,耳畔犹响着哗哗哗的江水声...... 作者简介:孙中献,夏津县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曾在《空军报》、《战友报》、《解放军报》以及《天津日报》、《河北日报》、《中年人》、《山东企业管理》、《东方散文》、《当代文苑》《中国散文家》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多篇,参与了《中国优秀散文集》(第二辑孙中献卷)和《银星璀璨》(孙中献作品)的出版发行。 <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