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壹</p><p>电信诈骗案件表现形式</p><p>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平台,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资金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p><p><b>一、电话冒充诈骗</b></p><p> 一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不法分子恐吓受害人涉嫌洗钱、银行卡恶意透支、包裹夹有毒品等犯罪行为,要求受害人将存款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监管,最后将财产转移达到诈骗目的。</p><p>四是冒充领导人员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知受害人的身份,冒充某领导,谎称在某地出差生病、遭遇车祸、孩子结婚需要礼金等急需用钱的理由,让受害人马上汇款到其指定的账户。</p><p>五是“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不法分子拨打电话“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以为是朋友,骗取信任后,不法分子以车祸、嫖娼被处理为由骗取受害人资金。</p><p><b>二、电话恐吓诈骗</b></p><p>一是编造“紧急情况”进行诈骗。不法分子获知当事人个人及家庭信息后,通过高强度骚扰迫使当事人关机,或者利用受害人身在国外不便联系等情况,冒充交警、医院医护人员、学校教职工等与当事人亲属联系,以当事人遭受绑架、车祸、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为由要求汇款到相关账户救急。</p><p>二是虚构“绑架”信息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给受害人打电话,称其亲人(多数是孩子)已被绑架,要求受害人不得挂电话,并立即向指定账户汇赎金,否则会“撕票”。</p><p><b>三、短信引诱诈骗</b></p><p> 一是贷款信息诈骗。不法分子以低息、无息贷款信息为诱饵,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等进行诈骗;或设套窃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等渠道将资金迅速转走。</p><p>二是向不特定人群群发短信诈骗。不法分子大量发布诱导信息,如“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户主”、“我的银行卡消磁了,请把款转至我同事账户,××账号”等,导致正准备向外汇款的受害人收到此类信息后,未经核实就将资金转账到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中。</p><p>三是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不法分子以“饭店、酒店高薪招收男女公关、保安”的短信广告诈骗。当受害人报名面试时,被告知面试通过但必须缴纳押金、办理健康证等名目,骗取受害人资金。</p><p>四是虚构重金求子、婚介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发布重金求子、婚姻介绍等信息,以交公证费、面试费、中介费等名义,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p><p>贰</p><p><b>电信诈骗案件表现特点</b></p><p>(一)电信诈骗犯罪的组织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强。电信诈骗犯罪组织分工明确,手法专业。制作诈骗剧本、提供网络平台、话务诈骗、洗钱转账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p><p>(二)电信诈骗通常是跨地域作案,追查难度大。犯罪分子往往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执法合作。诈骗所得趋向采用境外取款的方式,部分嫌疑人甚至是境外籍,通过网络在境外拨打网络电话、异地转账、异地取款,这给公安机关侦查和办案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p><p>(三)人们防范意识不强,也是骗子屡屡得手、案件高发的原因所在。在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面前,受害人不能沉着冷静分析、核实事情真伪,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p><p>叁</p><p>常见案例</p><p><b>案例1(警惕伪冒96368)</b></p><p> 这天下午,王小姐收到一条来自“96368”的短信,声称可以帮她调高消费额度,王小姐见短信发送号码为“96368”,便毫不犹豫的点击了短信提供的网站,将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信用卡号及密码一步步输入,等她最后输入短信验证码后,很快接到一条短信,显示她的信用卡刚消费了4980元,王小姐这才发现点击的网址链接和官方网址不一样!</p><p>欺诈手法揭秘:</p><p>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冒成银行或通讯机构群发短信,假借调高消费额度、积分兑换现金、修改不良记录等事由,诱骗持卡人点击虚假短信中提供的钓鱼网站,并诱导用户输入个人资料、信用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一旦获得这些交易信息,不法分子便立即盗取资金。</p> <p><b>案例2(虚假退款退货)</b></p><p> 欺诈手法揭秘:</p><p>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客户网购信息,以“退款”或“退货”为由电话联系客户要求客户加聊天工具,并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的链接,诱导客户输入信用卡卡号、有效期、短息动态验证码,获得这些交易信息后实施盗刷。而实际上,在退货及退款环节不需要校验动态码或交易密码。</p><p>防欺诈护体有绝招:</p><p>★ 个人资料输入要谨慎,对任何要求提供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卡号、有效期、安全码、动态验证码的聊天、邮件等保持警惕。</p><p>★ 在信誉良好的网站进行交易,不要随意点击微信、QQ、阿里旺旺等发送的不明链接、恶意网站的悬浮窗口,或电子邮件、短信等渠道提供的银行网站。避免进入钓鱼网站</p> <p><b style="font-size: 18px;">案例3(慎扫二维码)</b></p><p> 陈女士经常网购。最近找到一家网店承诺购物能返100元的红包。陈女士挑选了一件500元的连衣裙,并询问卖家如何获得红包。卖家给陈女士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并称只要扫描该二维码,就可以获得红包。陈女士扫描后发现,红包界面并未出现。怀疑自己遇到了骗子,于是急忙联系卖家,可卖家已下线。</p><p>不久之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并立即报了警。经警方调查,当时扫描的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盗取了陈女士的银行卡信息。</p><p>欺诈手法揭秘:</p><p>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维码其实是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这种病毒被下载后,可以自行安装,并不会在桌面上显示任何图标,而是潜伏在移动终端后台中运行,持卡人的信息就能悄无声息地被盗取。</p><p>防欺诈护体有绝招:</p><p>应该尽量选择信誉度比较高的正规商户,不要轻信商户发送的链接、压缩包、图片和二维码等。</p><p>谨防“山寨”应用软件,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网站,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p><p>在移动终端安装杀毒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删除。</p><p><b style="font-size: 18px;">案例4(警惕免费“钓鱼”WIFI</b><b style="font-size: 15px;">)</b></p><p> 某先生为了上网方便,在手机里设置了自动连接WiFi的功能。某晚某先生在外吃饭,搜寻到一个不用输入密码直接登录的免费WiFi,某先生就登录了手机网银,并输入了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查询银行卡账户余额。次日凌晨时分,某先生被短信声吵醒了,通知他的银行卡被消费了2000元;随后半小时内,又接连收到银行卡被转账或消费的信息。</p><p>欺诈手法揭秘:</p><p>不法分子会在公共场所提供一个免费WiFi,持卡人使用后,极易被植入木马病毒,被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会把正规网站的网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当持卡人使用其WiFi网络并输入正确网址时,会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假网站,如进行网络支付,就会导致卡片信息泄露。</p><p><b style="font-size: 18px;">防欺诈护体有绝招:</b></p><p>★ 在连接公用免费WiFi前,最好与工作人员确定下哪个才是真正的WiFi。此外,目前国内运营商提供的免费WiFi热点安全性相对较高,可通过电话或短信,获取免费的WiFi账号、密码。</p><p>★ 及时为各类移动终端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有效降低在使用公用网络时遭受病毒侵害的风险。</p><p>★ 不要打开WiFi自动连接功能,减少连接上“钓鱼”WiFi的风险。</p><p>★ 切勿在连接公用WiFi时使用一些重要账号,包括银行卡信息、网银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等。</p> <p>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今天文章的介绍对电信诈骗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保护个人信息,防范诈骗行为,不乱点、莫轻信,守住自己的钱袋子。邯郸银行竭诚保障客户资金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