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停课不停研”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宝清县化学学科迎来了第三次主题教研。本次教研的主题是《线上教学微案例分享》。</p> <p>全县化学教师以片区为单位,将线上教学中设计新颖或对某一知识点讲解有特色的教学片段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与大家分享。微视制作要求短小精炼,微视内容要选取有教学方法的总结并有推广性的案例来分享,要求原创作品,不可网上下载。</p> <p>全体化学教师微信群内观看分享教师上传的微视后在片区内观课研讨汇总意见、建议,并将汇总的意见建议在教研群内进行集体交流研讨。</p> <p>本次教研共有12名教师制作了微视作品进行分享,其中城镇教师5名,乡镇教师7名。</p> <p>三中韩善叶老师案例分享</p><p>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视频从学生角度入手,利用比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p> <p>二中马兰老师案例分享</p><p>很多同学不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换个方式再讲解一下。</p> <p>二中姜琪老师案例分享</p><p>视频内容是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经常以综合题形式出现,将知识归纳在一起,系统性更强,有利于学生融汇贯通。</p> <p>四中胡小强老师案例分享</p><p>通过观看视频,找到有关糖类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 <p>一中宋春荣老师教学片段分享(李英锋录制)</p> <p>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式化、传媒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p> <p>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p> <p>初次尝试,所以呈现的作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语言的精简、知识点的呈现、方法的总结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对微视、微课的制作学习还有待加强。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没有团队策划,制作时间也很匆忙,又是初次制作,老师们能呈现出这样的作品已经很棒了,我们可以把这次尝试看成是爱因斯坦的第一把小椅子,只要后期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一定会越做越好。</p> <p>万事开头难,微视制作我们迈出了第一步,也许这第一步并不美丽,有点粗糙、有点笨拙,更不专业。但我们去尝试了,也只有迈出这第一步,才可能有后来的第二步、第三步……通过本次交流分享我们在同伴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他人的微视中找灵感做自己的微视。我们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新的挑战,去学习去创新,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为教学增添一把利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