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六出奇计救主,位高权重善终,他才是汉初最厉害的权臣</p><p><br></p><p>提起汉初三杰人们并不陌生,或许还能说出几个段子。“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良圯下拾履得奇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胯下之辱”等,刘邦主要依靠这三位超级人物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当了汉朝开国皇帝。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别说刘邦能逃到汉中当“汉王”,积蓄了楚汉争霸的实力,就是在与荥阳之战和御驾亲征匈奴的“白登之围”中,恐怕至少也成了敌方的阶下囚。他的计谋不仅使刘邦登上和坐稳皇位,甚至刘邦的顶级谋臣张良身陷困境一筹莫展时,也曾向他的问询计策。他的名号虽未及“三杰”,但他却能在汉高祖和吕后(华夏首位掌控最高权力的女子)数次清洗及家族内斗中,一直受重用(左右丞相一人兼),平稳善终。他就是西汉初期顶级的“阴谋”家陈平。陈平究竟有何本事和建树,读者不妨一读便知。</p><p>一.身世</p><p>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yǒu)乡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意思是陈平小时候爱看书,胸怀大志。年轻时他曾主持社庙里的活动,包括把社庙里的猪肉平均分给来者,做得很有条理,受到称赞。他感言:“假若让我主宰天下,也能做到像分肉这样!”看来,年轻人不仅有本事和雄心,而且自信满满。</p><p> 陈平小时家境很穷,但除了爱看书,特别是有关黄帝和老子的书,还非常喜欢交朋友。他哥也许看出弟弟将来会有出息,为让他能多读书交友,自己把家务、农活都担了下来。日子一长,陈平的嫂子难免有怨言,他哥为了不影响陈平,直接把妻子打发回了娘家。别以为如此陈平会成为好吃懒做之徒,恰恰相反,“苍天不负有心人”,“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这两句话很适用他。</p><p> 到了公元前209年,同姓人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全国各地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揭竿而起,纷纷响应,陈平也终于等到了施展才学的时机。但在他成为刘邦手下谋臣之前,却经历了几番波折。他先是投奔了魏王咎(秦末前魏国王裔,被陈胜临时封王)献出胸中计策,却没被采用。他转而投奔项羽,也未受重用,最后才辗转投到了刘邦麾下。</p><p> 他的后辈有霍去病六次出征抗匈战绩辉煌,也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他虽为多位主子出过许多计谋,但为刘邦献出的六条奇计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价值,也奠定了他的日后(历史)地位。究竟哪六条呢?请读笔者逐一细读:</p><p>一.调虎离山,巧施激将法</p><p> 刘邦逃出鸿门宴后,整个大局楚强汉弱。他被项羽困在咸阳,谋士张良也无计可施。他想起鸿门宴上那位项羽的谋士陈平,曾经谋面和接触(或看出些端倪),何妨试试。</p><p> 不想他俩相见恨晚,长谈甚欢。当张向陈询问刘邦如何脱身时,陈道出了自己的计策。那就是若让刘邦离开咸阳回到汉中,直说硬做都不行,须先设法将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从项羽身边支开,然后才能说动项羽放刘邦出走。陈平先是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范增到郴州去养老。没有战事时,让眼里不揉沙子,言语不留面子的亚父离开,项羽就可独自号令召天下了,正合其心意。于是项羽用陈平的话(亲自)对范增重复了一遍,范增不好推辞,只是临行前叮嘱项羽不能让刘邦离开咸阳,项羽爽快答应了。</p><p> 范增前脚刚走,陈平就对项羽讲,军中粮食物资不足,难以维持各路诸王军队耗用,需赶快解决。项羽急令诸王或撤离咸阳,或削减兵员,但刘邦必须留在身边“陪王伴驾”,项羽留这一手,早在陈平预料中。他与刘邦、张良各演角色,又使出了声东击西的连环计。先是刘邦为显自己很重亲情,特向项羽请假回家乡沛县见家人。紧接着张良故意对项羽说:不能放刘邦去,如果刘邦乘机在家乡称王就不好办了,不如让他带些老弱病残之兵去汉中,大王不放心可令人去沛县将刘邦家眷带到咸阳做人质,随时都能挟制刘邦。项羽犹豫不决时,陈平乘机上奏说:陛下既已封刘邦为汉王,且已布告天下,臣民都知,如果不让他上任,显得大王气度不够又言行不一,恐怕日后难取信天下。这一招直戳到项羽性格软肋,刚刚平定天下,谁不知我项羽雄威和一言九鼎,量他刘邦也不敢造次。所以,他又犯了鸿门宴上的相似毛病,让刘邦去了汉中。当刘邦听到项羽放行,他赶紧召集身边左右,卷起铺盖,拍着屁股连夜一溜烟地跑了。他这一逃,项羽如同放虎归山,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剧,从此正式拉开了帷幕。</p><p>二.散布谣言,挑拨离间</p><p>刘邦逃到汉中后,楚汉战火燃起。也许项羽醒过梦来,接着发生了楚将叛逃汉营,加之听到有人议论后,陈平也失去了项羽信任。他找准机会也溜进了刘邦阵营。那时,汉营都知若与强大的楚军对抗,必须先干掉其“总参谋长”范增。除去他,就等于除去了项羽的作战的中枢灵魂。即使楚霸王具有气拔山河,万夫不当之勇也不可怕。于是刘邦同意陈平用数万两黄金去买通楚军将领,去散布项羽手下第一谋士范增和猛将钟离昧等许多谣言。陈平自导自演,还亲自登场演戏。项羽的使臣来汉营时,陈平故意对其耳边附言:“亚父有何分咐?”使臣说是项羽派来的后,陈平脸色顿时“晴转阴”,并立刻撤下摆好的丰盛酒席,改上了粗茶淡饭。如此明显改变待客态度,羞辱项羽使臣,自然很快项羽就知道了。再加上种种传言,使项羽对“爱挑刺”的亚父范增,以及对战绩显赫手握兵权的猛将钟离昧等骨鲠之臣(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很难不产生疑虑和隔阂。直至逼得七十好几的老头子范增不得不含恨“告老还乡”途中病亡。钟离昧等战将也被猜忌提防,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勇猛作战了。一场被称为史上最阴毒的反间计,使深陷荥阳重围的刘邦再次得以逃脱,楚汉战争的格局和走势也开始出现转折。</p><p>三.声东击西,乔装脱逃</p><p> 楚汉争战的初期,刘邦与项羽就像(他那或许有点血缘的N代后人)刘备对曹操一样,只要碰上项羽就是被动挨打。除了被人撵着跑,就是被围城中做“困兽”。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带数十万杂牌(诸侯)军被楚霸王项羽率三万精兵回师闪击大败,并被围于彭城(江苏徐州)好不容易逃出(老父刘太公、夫人吕雉等都被俘)。一年后(204年),又被楚军困在荥阳(现河南郑州市西15公里)两年多。刘邦人马眼见粮食撑不了多久,突围无望时,对项羽不得不又是低头说软话,又是割地求和,项羽有些心动,但范增(当时还未被逼走)可不吃刘邦这一套。他对项羽说“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羽开了窍,继续攻打荥阳,汉军的城池粮草都愈加吃紧。“阳谋”军师张良也一筹莫展,“阴谋”军师陈平却想出了釜底抽薪的反间计。这就是上文叙述的“贵亚父贱项羽”逼走范增,削弱猛将战力的阴毒计策。</p><p>不管是不是“下三滥”的离间计,反正西楚霸王项羽中招了,眼看汉军的粮草已尽,城池岌岌可危,上述“毒计”奏效后,才好实施下一计。楚军攻势虽减弱了,但刘邦想要冲出铁桶似的包围圈也势必登天。</p><p>硬闯不行,就用“软招”,这次还是陈平想出了颇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在攻破荥阳,活捉刘邦几乎指日可待情形下,一天夜晚,汉军放出刘邦准备投降的话来,同时让一位长的像刘邦的部将紀信乔装假扮刘邦,率两千名身穿铠甲的妇女缓缓地从东门走出,吸引城外楚军将士的注意。也许楚军上下仗打得厌倦了,终于见到了胜利的光芒,还有这么多就要成为俘虏的“美女”,他们一边“检阅”着投降队伍,一边高呼着“大王万岁”,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东门这边。直到后面远远看到刘邦的轿子,慢悠悠地抬到到项羽近前,项羽掀开轿帘发现不对,忙问:“你家汉王呢?”紀信慢条斯理地回答:“我家主公这会儿恐怕早就出城了。”项羽一听才知,又上老匹夫刘邦的当了。盛怒之下,他下令活活烧死了纪信。话分两头,东门这边正热闹地上演投降大戏时,刘邦只带了极少精兵强将和身边侍卫,悄悄地打开西门,杀出重围,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之后的楚汉决战,怎能少的了他呢?卷土重来,屡败屡战。</p><p>四.一脚稳住了“齐王”</p><p> 在刘邦被困荥阳两年时,刘邦一伙(因为那时并不都是归其调令的部下)的著名战将韩信、彭越、英布等,也分别在齐国(山东)、楚地(湖北)、韩国(山西)、燕赵(河北)等地对楚军作战,对项羽围攻荥阳有很大的牵制作用。刘邦身陷荥阳内外交困时,收到了韩信请示想当齐王的信函。没有派兵来驰援解围,却趁机要求战时封王(当然,韩信自有其理由,而且怕刘邦多疑,在齐王前特意加了个“假”字),即便如此,刘邦看完信顿时勃然大怒,刚要发作大骂,陈平(也有说是张良)暗中踩(也有说是踢)了刘邦一下,刘邦是何等人物,不仅立刻明白了,而且当众本要发威怒斥,却转而笑脸说到:韩信劳苦功高,干嘛封假的,要封就封真齐王。如此一来,韩信忠心感恩,作战更勇猛,成为当时牵制和日后打击楚军的主要力量。而且汉军十面埋伏,楚汉垓下决战,終致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畔的总指挥就是韩信。可以讲,如果没有陈平脚踩提醒,韩信和整个战争走势也许是另一种情况。但是历史只有真实不可改变的结局,没有也不会出现想象中的假设。</p><p>五.妙用“美人计”,巧解白登之围</p><p>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登基,汉朝开始新纪元,他也被史称汉高祖。</p><p>两年后的200年(汉高祖七年),驻守原韩国(山西)一带的刘邦手下异姓诸侯王韩王信(也叫韩信,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此韩信非那个“汉初三杰”的彼韩信,为区分特称“韩王信”)多次抗击经常侵扰汉边界的匈奴,却是胜少负多。在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之后不久,韩地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引起朝廷怀疑。这家伙索性真的起兵反叛,投靠并逃往了匈奴,还多次率军攻打汉朝。汉高祖刘邦盛怒之下,亲率大军40万前往征讨。开始时,汉军相继在铜鞮(dī堤)、广武、晋阳等地,击败了韩信、匈奴左右贤王等联军。汉军一路凯歌高奏,连刘邦都产生了麻痹轻敌情绪。当他还想乘胜追击时,属下刘敬极力劝阻,被刘邦大骂后投入监牢。</p><p>刘邦率轻骑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此时汉朝大军还未完全赶到。匈奴冒顿单于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将刘邦的几万兵马围困在白登山。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刘邦发现中计,几番向外冲杀伤亡惨重,但突围失败。被围七天七夜,天寒地冻,粮草短缺,眼见汉军上下将要坐以待毙。紧要关头,还是陈平想出了计策。他注意到冒顿单于与新得的夫人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粘糊、形影不离。他便设法给阏氏夫人暗送了许多稀世珍宝,尤其还有一幅汉朝美女画像(传话如果继续围困,就准备将图中女子送给冒顿单于议和)。这位阏氏夫人喜收重礼,更担心冒顿单于得到新欢冷落自己,她便对丈夫说,听闻汉朝大批援军正在赶来,明天就到。如果灭不了汉军,造成腹背受敌或结仇太深,日后势必被汉军追杀等等,她极力劝导冒顿单于赶紧收兵,冒顿单于竟听信了。匈奴人为刘邦队伍开了一条“豁口”,让汉军撤出。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得以脱险。</p><p> 由此看出,陈平绝对称得上是一流审时度势、察人揣心的顶尖高手。</p><p>六.不动刀戈,智擒名将</p><p> 天下太平之日,通常也是许多开国能臣猛将们的噩梦开始。之前的吴王赐死伍子胥,越王诛杀文仲,尽管有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留言,可惜文仲没受用。后辈韩信等对刘邦这位为了保命和夺江山可以弃子女,拋妻父的“政治流氓”,更是看不穿。停战不久,刘邦就除掉了抗击项羽战功显赫的猛将彭越等。轮到实力更强,影响更大的韩信也是迟早之事。说来也巧,原项羽部下猛将钟离昧在楚灭亡后,便投到昔日好友(曾志趣相投,交情非浅,钟当初推荐韩入项羽麾下)韩信帐下,韩尚能礼遇保护。刘邦得知道后,更是如芒刺在背急于带兵剿灭。陈平对他讲:不可硬来,只能如此这般。于是刘邦以天子游历四方为借口,到了云梦泽(洞庭湖一带)属韩信管辖地域,他不得不独自面君,到时可轻易拿下。韩信果然上钩了,尽管带着好友钟离昧的首级“表忠心”(钟在自刎前对韩讲你我同在,刘邦忌惮,我若亡,你的死期不远矣!)也能免灾。韩信先是被罢了兵权,降为淮阴侯(刘邦没立刻杀他一是韩无力反抗了,二是顾忌不良影响吧),带回京城软禁。之后刘邦死前,还是被萧何吕后合计害死。</p><p> 综上陈平六大奇计,除了不止一次救了刘邦性命,对扭转楚强汉弱的格局,避免了“战神”、猛将联合造反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无不彰显了陈平的才智谋略和人性特点,同时也奠定了他当代和历史的地位。</p> <p>以下是陈平的人生经历的侧面和奇计出台的背景。</p><p>急中生智,化险为夷</p><p> 陈平投奔刘邦的途中,他也曾用过人的机敏和智慧避免了一次杀人越货之灾。</p><p>那日,他逃往刘邦阵营的途中,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网摘)</p> <p>上图为:河南省荥阳市(郑州西约15公里)北部山丘地区,有一条巨大的深沟“广武涧”,深200米,宽100米,口宽约800米。沟的两边各筑有一城。 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时期之“鸿沟”。</p><p> 荥阳之战是指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在河南荥阳进行的作战。荥阳之战发生于汉三年四月至六月(公元前204年),刘邦筑通道以取敖仓,在成皋(即郑州,为秦所建之粮仓)粟济汉军。这样,楚汉双方在此对峙了一年多。项羽屡次侵夺甬道,汉军乏食,刘邦向项羽求和,请割荥阳以西为汉地,项羽不同意。当时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是亚父范增,陈平用计离间项、范君臣,项羽果然中计怀疑范增,范增怒而辞归,中道病死,项羽失去臂助。</p><p> 汉三年七月(公元前204年),刘邦为解除荥阳相持的僵局,命令靳歙击断楚军从荥阳至襄邑的粮道,命令灌婴击断了楚军从阳武至襄邑的粮道,离开荥阳,攻打楚国后方的二号大本营:鲁城,并留下御史大夫周苛,枞公等人守荥阳,刘邦与灌靳二将攻打鲁县项冠的时候,汉三年八月,项羽猛攻荥阳,负责守荥阳的御史大夫周苛以魏豹是反复之人,难与共守城,杀了魏豹。随后项羽便攻破了荥阳,杀了御史大夫周苛、枞公,俘虏了韩王信,九月,又攻下了成皋,刘邦得知荥阳已失守,便命令靳歙等攻打楚国的后方,后来靳歙攻下缯、郯、下邳,蕲、竹邑,几乎包围彭城 ,同时刘邦自己与灌婴回前线,在燕县打败楚将王武,在白马津打败楚将桓婴,渡过白马津,至河内,南渡黄河回到洛阳。此时项羽攻下了成皋,进军至巩县,汉军与楚军在洛阳东边的巩县交战,楚军战败,项羽不能继续西进,楚军退至成皋,据险坚守,汉军攻之不下,一时无法夺回成皋。刘邦产生了放弃攻打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的念头,郦食其劝刘邦不要退却,向刘邦说明敖仓的重要性,因为放弃成皋与荥阳意味着放弃敖仓。郦食其说:“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楚军为什么”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因为此时靳歙、丁复、傅宽等正在扫荡楚国的后方,项羽不得不分兵攻打他们解后方之急,因此不能全力守成皋与敖仓,务必夺回成皋与荥阳,并坚守敖仓,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向诸侯昭示天下形势,并自请出使齐国,劝说齐王降汉, 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让他出使齐国劝说齐王降汉。</p><p>又采用了张良下邑奇谋:分兵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定齐;联络豪杰彭越,实施彭越挠楚的机动战略;结盟九江王英布,让英布举兵叛楚。</p><p>由于及时册封韩信为齐王,使其在齐国大败楚军。彭越在梁地也不断袭扰楚军,使项羽前后不得相顾,被迫与刘邦讲和,项羽放了刘太公和吕雉。成皋、荥阳之战告一段落。实际预示着楚汉相争出现了强弱和胜败趋势的转折。(网文改编)</p> <p>图为刘邦荥阳被围内外交困时,陈平献计让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两黄金,用于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别忘了陈平在楚军混过,自幼善交。阅人交友都超强),让这些人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对他很不客气。为实施下一招,进一步演戏离间加重项羽对范增的猜忌做好了铺垫。</p> <p>所谓“昧金盗嫂”之事:</p><p><br></p><p>史上有关陈平昧金盗嫂之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摘文简述,请客官自己辨析。</p><p>先看“贪财”、“昧金”之说</p><p>陈平投靠刘邦后才智计谋初露锋芒,博得刘邦欢心,也引起非议(或妒忌)。说他贪财盗嫂等多次传到刘邦那儿,刘邦最终亲自对陈平询问,看看陈平是如何回答:</p><p>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p><p>上述意思是我投靠魏王,他不理睬我的想法。所以改投项羽,项羽对我不信任,他倚重的除了项氏家族亲戚就夫人的兄弟,即使有奇谋的人也得不到重用,我只能离开。听闻大王您善于用人,所以就来了。由于我身无分文,只能接受些(盘缠、礼用)资金。如果能用我(的计谋),您尽可使用;如果觉得我没用,那些钱还都没动,可以收缴,请放我离去。”刘邦听完,更增加了对陈平的欣赏和信任。</p><p>关于“盗嫂”还得絮叨些陈平年轻时的个人境遇和经历:</p><p><br></p><p>上述提到陈平自幼爱读书交友,哥哥对他非常体贴和照顾,把家里的活计都担了。陈平长到了可娶妻结婚的年龄,普通村姑合不上他的心思,大家闺秀一时又不易找到。天赐机缘,同村的一位张老爷子(也有说是张老太)为给孙女续夫,从暗中观察相中了陈平。这张家虽是大户,可其孙女再与陈平成婚就是第六次做新娘了。好在陈平不在乎“克不克夫夫”(估计该女子除了是富贵人家,颜值也够魅惑,否则也不会使五位新郎前仆后继),但开始遭到其父反对,经过张老头晓之以理,说看出陈平是人才,日后必有出息,其父才算同意。婚后,陈平得志发迹前,得到了张家不少资助。至于说陈平与哥哥的第二任夫人(小嫂子,第一任被休)到底有没有那事,没有史料文章和相关人员正面回应。也许刘邦不关注这种事,陈平更不屑提起回答。一般来看,儿女情长或偷摸苟且之人难与正胸怀大志奋求仕途成功者扯上干系。</p><p>再者,司马迁连刘邦逃命时将自己亲生儿女踢下车这种事都能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他还有什么不敢说的,比这更难以启齿的人心险恶他都写了。所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司马迁自己相信陈平不会和嫂子偷情,另一种可能是司马迁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陈平本人也从没有盗嫂事件做任何解释。</p> <p>陈平提醒刘邦,为安抚猛将韩信,应封他为齐王,让他感恩发挥出更大抗击楚军的能量,在外围剪除项羽羽翼,牵制其攻击荥阳的战力。</p> <p>楚汉决战之前,西楚霸王项羽率军誓师出发前。</p> <p>白登之围:</p><p>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刘邦亲自领兵前去迎击匈奴,正遇上冬天严寒下雪的天气,将士冻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于是冒顿假装失败逃跑,引诱汉军。汉军追赶冒顿,冒顿把他的精锐军队隐藏起来,只出现了一些老弱残兵。</p><p>于是汉朝出动全部军队,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万人,向北追击匈奴。刘邦到达平城时,汉朝的步兵还未全到,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包围起来。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匈奴的骑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p><p>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派使者秘密地送给阏氏很多礼物,阏氏就对冒顿说:“两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围困。如果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终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p><p>冒顿与韩王信的将军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但王黄与赵利的军队没按时到来,冒顿疑心他们同汉军有预谋,就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于是刘邦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面朝外,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相会合。</p><p> 冒顿于是领兵而去,而刘邦也率兵归来,派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网文摘转)</p><p><br></p> <p>当刘邦亲征匈奴被小胜冲昏头脑,不听劝告孤军深入被围白登七天七夜是时,陈平为他献“美人计”。</p> <p>官场见风使舵,朝廷“不倒翁”</p><p>吕后为掌权时,整死了许多了刘邦能臣,而陈平却安然无恙,仍受信任。</p><p>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在他临死前,怕连襟樊哙助吕作乱,密令陈平和周勃去干掉樊哙。陈平心里犯嘀咕,这可是刘邦的老兄弟,还是吕后的妹夫,干掉他,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于是说服周勃,只拿下樊哙,至于怎么处理,交由刘邦。</p><p>然后让周勃穿上小兵的衣服混在自己后面去樊哙军营传旨。樊哙听说只来了一介文臣,出来相迎,立马给周勃制服绑上了。</p><p>周勃接管军营,陈平带着樊哙去复旨,半路上传来消息,刘邦去世了。陈平又喜又怕,喜的是多亏没干掉樊哙,怕的是该如何向吕后交代。这难不住他,到了皇宫立即大哭,说什么皇帝啊,你让我去杀了樊哙将军,我舍不得下手啊,他是你老兄弟啊,我把他带来给你赔不是了。</p><p>这明明是哭给活人听的啊。吕后姐妹一听樊哙还没死,立即高兴了,陈平你升任郎中令了,快去辅助新皇吧。</p><p>吕后实际执政陈平又是如何混呢?</p><p>吕后掌权了,王陵是左丞相,陈平是右丞相,周勃是太尉,这三个人是朝中的最高官。</p><p>吕后想封自己吕家的子孙为王,但是吕后知道刘邦生前和大臣有一个白马盟约,就是非刘姓的人不得称王。吕后若是想封吕氏子孙为王,就必须经过这三个人的同意。</p><p>为了试探他们,吕后把他们叫在了一起,吕后问这三人,我想封自己的侄子为王,三位爱卿有何高见?</p><p>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左丞相王陵,王陵义正言辞的说道,先帝活着的时候,我们答应过先帝,非刘姓的人若是称王,天下人共击之。所以,吕姓子孙想称王是不可以的。</p><p>吕后不高兴了,他把脸转向了陈平。</p><p>陈平不说也得说了。陈平说道,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大封刘氏子孙为王,这是没错的。如今是吕后掌权,吕后大封吕氏为王,这也没什么错呀。周勃表示同意陈平的观点。</p><p>吕后开心了,没几天吕后就把反对他的王陵赶回了老家养老去了。</p><p>可是,吕后永远不会知道,就是陈平这个老狐狸,在她刚刚死去没几天,就和周勃两人带着军队把他们吕家上上下下全部给灭了族的。</p><p>那么吕后对陈平不薄,陈平为什么要灭吕家的族呢?</p><p>还不是因为想保住性命和荣华富贵,因为在吕后执政的时候,吕后把刘邦的皇子皇孙欺负的连个屁都不敢放,他这一死刘邦的孙子齐王刘襄开始起兵要杀到都城来了,陈平一看大事不好,若是刘襄杀到都城来,肯定也会顺便把自己给杀了的,因为他是助纣为孽的一份子,帮助过吕后打压刘姓子孙。</p><p>怎么才能摘清自己逃脱此难呢?</p><p>那还用教?把姓吕的给灭了族,才能让姓刘的解气。于是,陈平和周勃一商量,两人就开始谋划诛杀诸吕的事情了。</p><p>最终刘襄还没有杀到都城来,陈平就把姓吕的全部杀掉了。</p><p>这时候陈平赶紧派刘襄的弟弟刘璋去告诉刘襄,赶紧回去吧,吕家已经被灭族了。</p><p>刘襄就这样打道回府了,陈平知道刘襄是个猛人,不能让他到都城来,万一他一来,要当皇帝,谁能阻止的了。</p><p>刘襄回去后,陈平就和大臣讨论立谁为皇帝,他们选来选去,就把最软的刘恒给选上了台,刘恒就是汉文帝。</p><p>刘恒没有任何功劳,陈平选他当皇帝,他能不感激刘恒吗?</p><p>陈平就这样在汉代各个帝王之间,游刃有余的活了下来。</p><p>陈平不能比肩“三杰”,除了某些计谋阴损狠毒,为保高官安稳,做人不止像“墙头草”,而且杀人如草芥,变脸如翻书,不公、不忠、不仁、不义,难怪有才却不受世人敬佩。</p><p><br></p> <p>刘邦对汉初“三杰”的评价:</p><p>“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刘邦对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的解释,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p><p><br></p><p>二.萧何、张良、韩信的最终结局</p><p>1.萧何:</p><p>萧何最后是病逝的,于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病逝在家中。</p><p>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任丞相,更是辅佐了汉高祖与汉惠帝两代皇帝,一生兢兢业业,为西汉这一全新的王朝贡献良多。</p><p>那么为什么到了最后汉高祖刘邦却想要杀他呢,萧何喜好研究历代的法律典籍,为人和善,喜爱结交天下豪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刘邦不是寻常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下,两人很快便成为了至交好友。</p><p>当时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两人感慨于陈胜与吴广的起义,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心系天下百姓。于是,两人决定在沛县起义。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成为了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更是尽心辅佐刘邦,他为刘邦招徕了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p><p>等到天下安定后,刘邦成为了皇帝。刘邦感激萧何对他的帮助,便封萧何为丞相,赏赐他无数的金银财宝。但好景不长,成为皇帝的刘邦开始猜忌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先后杀死了韩信,英布等人。眼看着昔日的同僚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萧何明白终有一日也会轮到自己的。</p><p>无奈之下,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开始强征百姓的土地,收敛钱财。有百姓在刘邦归朝的途中拦路告状,刘邦听后大怒,想要杀了萧何。</p><p>但刘邦转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萧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么现在的萧何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爱戴他的。刘邦觉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萧何了,于是就放弃了杀萧何的念头。</p><p>2.张良:</p><p>张良在汉立后就隐退,不知所踪。</p><p> 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p><p> 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也不是不可能的。</p><p><br></p><p>注:青岩山在湖南张家界</p><p>3.韩信:</p><p>第一步:削权降爵</p><p>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假借出巡到楚地,趁韩信独自见驾时,实施诱捕。</p><p>当刘邦假借狩猎,过淮阴秘捕前来边境接驾的韩信后,他也自知诬韩信谋反天下不服,只能削去他的王爵,降为淮阴侯监视居住。</p><p>第二步:</p><p>公元前196年,北地郡守陈豨造反,刘邦亲帅大军平叛。吕后怕韩信为乱,策应陈豨,与萧何合谋,诱骗韩信入宫,残杀了他。</p> <p>顺便看看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越王勾践的点评。</p> <p>请看史上一些名人对陈平的评价:</p><p><br></p><p>刘邦:“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p><p><br></p><p>司马迁:“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p><p>《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p><p><br></p><p>班固:“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p><p><br></p><p>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p><p><br></p><p>刘邵:“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p><p><br></p><p>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p><p><br></p><p>部分文字、图片摘选自网络,对原作者、提供者深表敬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