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风过无痕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981年</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天安门的夜景,国庆节这里聚满了人,非常的热闹。</b></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1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辛酉鸡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日子,并纠正了建党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天安门广场</b></p><p><br></p> <p>我们来梳理一下1981年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大的事情!</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北京故宫午门前的游客们</b></p> <p>1981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实施。</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在故宫,中国老奶奶的三寸金莲</b></p> <p>1981年2月25日 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国学联、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决议》认为,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b></p> <p>1981年5月05日,法卡山收复战打响。</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1年5月29日 宋庆龄逝世</p><p><br></p><p>&nbsp;&nbsp;&nbsp;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逝世,终年88岁。</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15日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5月16日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p> <p>198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p><p>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p> <p>1981年7月2日-4日 提出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陈云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要把这个问题当作第一位的任务来解决。</p> <p>1981年7月7日 明确个体经济的地位</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b></p> <p>1981月7日,中国民航首航美国纽约成功。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航线全程为1.58万公里。(1981年的中国空姐)</p> <p>1981年8月26日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1年广州军区陆、海、空三军国庆阅兵,阅兵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4周年</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许世友将军检阅由9000多名陆、海、空三军官兵组成54个方队,和多管火箭炮、坦克、地空导弹等重型武器方阵。</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黄植诚,壮族,广西横县人。1952年1月出生,出身国民党“空军世家”</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黄植诚,就是因为80年代驾驶F-5战斗机飞回大陆,成为轰动海峡两岸的新闻人物。</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图为1981年8月8日,黄植诚在福建某机场降落后留影。</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81年8月12日,为了表彰黄植诚驾机起义回归大陆的爱国行动,福州部队司令员杨成武在大会上(左)发给黄植诚奖金65万元。</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称,原本国家将参照此前起义人员奖励黄金2500两的做法,但后来并没给黄金,而是给了相当于黄金价值的人民币(当时1克黄金大约5元多,所以给了65万元)。</p><p><br></p><p><br></p><p>黄他是驾驶第42架飞机回到大陆怀抱的第90个国民党空军人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海峡另一边,&nbsp;&nbsp;&nbsp;1981年秋,28岁的邓丽君突然造访金门烈屿乡台军驻地。一连辅导长薛进友是最让其他官兵羡慕的,因为邓丽君在摄影师的怂恿下亲了薛进友一口。据后来薛进友回忆说此后三天他只洗半边脸。😄😄😄</p> <p>国内,那一年,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上映,比如《喜盈门》</p> <p>许茂和他的女儿们</p> <p>图为北京月坛公园里,一对恋人坐在墙边的一块石头上,男孩牵着女孩的手,俩人开心的交谈着。</p> <p>1981年中国农村历史老照片:下雨天,两个小男孩背着书包、打着油纸伞放学回家。</p> <p>1981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农民用平板车拉着三头猪,准备到集市上去卖。</p> <p>夏天,街上卖汽水和西瓜的小摊,那时候喝完汽水,瓶子还要进行回收。</p> <p>寒冷的冬天,一群人在海里捕鱼,满地的鱼,收获不少</p> <p>图为海南的一个港口,停了很多渔船,渔民们打鱼归来,一大筐的鱼,一筐筐的往岸上抬。</p> <p>  青山绿水的农田,像一幅画,非常美,现在很多农田都荒废了。</p> <p>一个农村妇女正在打疫苗,那时候为了预防天花,每个人都会在手臂上打麻疹疫苗,手臂上还会留下一个疤。</p> <p>一个大爷在家门口摆摊卖东西,路过的大爷停留下来一起聊天,那时候的人们很纯朴</p> <p>菜地旁,一个小男孩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睡着了。</p><p><br></p> <p>街上一名男子在表演杂技,旁边围着很多人观看,有些都站到椅子上了。</p><p><br></p> <p>1981年中国人:街头的巨型日本卡车广告</p><p><br></p> <p>1981年中国人:工厂员工做早操</p> <p>拍摄西式结婚照一对新人</p> <p>公园里的游客们</p> <p>人们乘坐游轮在黄浦江上游玩</p> <p>当时街头随处可见的巨型宣传漫画</p> <p>:解放军仪仗队列队迎接外宾</p> <p>打猪草的孩子们,你小时候可能也做过</p> <p>街头流浪人员</p> <p>玩跳皮筋游戏的孩子们,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p> <p>看报纸的老人</p> <p>街头拿着玩具枪的小男孩</p> <p>当时很典型的居民区一角</p> <p>那时候的街头艺术</p> <p>维持街头秩序的人</p> <p>图为一个外国游客开着一辆汽车到农村参观,那时候汽车、外国人对农村人来说都很新奇,一群农民围着外国人和汽车,非常的兴奋。</p> <p>图为一家三口,笑的非常开心、阳光,很幸福的一家。</p> <p>图为一个妈妈正在用稻草给小孩擦屁股,那个年代农村上厕所哪有用纸的,大都是用小竹片,在田里就用稻草。那个年代的人一定都非常熟悉。</p> <p>图为正在做家务的朴素的农村妇女</p> <p>图为农村里的一角,几个小孩子在外面跑着,一个农村妇女再织毛衣,还有几个男子在掏腾着一辆拖拉机,那时候在农村能有一辆拖拉机载载货,经济条件一定不会太差,现在已经见不到这种拖拉机了。</p> <p>图为三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餐桌上吃饭,桌上只有两个菜,大人们喝着小酒,小男孩吃着一碗满满的米饭。</p> <p>图为农村里的一场婚礼,一对新人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接受着人们的祝福,婚礼非常简单、朴素,但是他们笑的非常开心。</p> <p>图为一个农村男人拉着一头牛和耕田的工具,准备去田里耕田。</p> <p> 图为农民们在干农活,收麦子,那时候的小孩子都要帮家里干农活</p> <p> 图为两个农村妇女在缝被子,在地上铺个竹垫,然后在上面用两块大布把棉被包起来,再用针线缝起来,就成了一件被子。</p> <p>即使在国内骑行自助游,</p><p><br></p><p>想要住宿都需要教育部的介绍信,</p><p>吃饭不仅需要钱还要有粮票。</p> <p>永久牌“二八”自行车</p> <p>和海鸥牌的照相机,</p><p><br></p><p>算得上那个年代的两大件儿了。</p><p><br></p><p><br></p> <p>  穿着制服的海关工作人员,</p><p>那时候就已经开始流行空气刘海了。</p> <p>那时候,没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p><p><br></p><p>却有着真挚的笑容</p> <p>那时候中国独有的三蹦子。</p> <p>老师带领小朋友过马路。</p> <p>中国奶奶的形象——辛勤、慈祥、博爱。</p> <p>拍照收费的小商贩</p><p>现在一些景区也提供这样的服务。</p> <p>游览豫园的人们。</p> <p>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p><p>在少年宫练习书法。</p> <p>只有欢快的舞蹈,</p><p>尽情的歌唱。</p> <p>小朋友表演节目</p> <p>当时女士的烫发</p><p>男士的白衬衫、红领带绝对属于新潮派了。</p> <p>那时候金发碧眼的老外</p><p>在中国人群中显得那么特别。</p> <p>那时候,家中的孩子</p><p>都有一顶这样的闪闪红星帽。</p> <p>镜头下都是中国人的情味儿。</p> <p>那时的小贩都拿着算盘,</p><p><br></p><p>如今连计算器都要被淘汰,</p><p><br></p><p>卖水果都用手机支付了。</p><p><br></p> <h3>那时候的文艺青年</h3></br><h3>在公园里写生画画。</h3></br><h3> <h3>那时候,汽车还没有占领大多数街道,<br></br></h3></br><h3>悠闲随意的走在路上说说笑笑。</h3></br><h3> <h3>那时候,学生都扎着两股麻花辫,<br></br></h3></br><h3>很有年代感。</h3></br><h3> <h3>红色的公交车和二八自行车。</h3></br><h3> <h3>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汽车款式——方头方尾。</h3></br><h3> <h3>那时候的北京农村,</h3></br><h3>村民赶着羊群去放牧。</h3></br><h3> <h3>那时候,驴拉车还很常见。</h3></br><h3> <p>天津1981</p> <h3>警察在路口执勤。<br></br></h3></br><h3> <h3>集市上人流攒动 。</h3></br><h3> <h3>地毯厂的工人正在专心的修剪。</h3></br><h3> <p>哈尔滨的冬天,确实有点冷,出门在外都是要全副武装。</p> <p>  刚刚从车上卸下的冰冻肉,就这么丢在大街上。现在看到这样的照片,感觉好亲切!</p> <p>那时候铁路上跑的多为蒸汽机车。</p> <p>哈尔滨有北国冰城之美称,哈尔滨的冬天,怎么能少得了冰灯呢?大冬天的,不少外地的游客去哈尔滨就是为了去看哈尔滨的冰灯展。</p> <p>小贩的生意挺不错。1981年,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了。那时候的东北经济在全国还是领头羊,牛得很。</p> <p>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1329374678微信QQ同号删除,谢谢!</p> <p>感谢阅读作者其他文章</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gsgr0f?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1979</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8ghh2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1978</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4fkqn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这个中国人,他没名字、没文化, 没尊严,可他却万古流芳,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已将他遗忘?!</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wjh1q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那些年,那些事!</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gntc2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1972~尼克松访华</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d94j6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40年,40部经典影视剧。哪一部你最难忘?</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oplw69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1972年</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oyjfpy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中国最大黑帮老大的归宿</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