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登太白山

幽邃南山

<p> 登太白峰</p><p> 李白</p><p>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p><p>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p><p>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p><p>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p><p>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p> <p>太白山,又名太乙山,是青藏高原以东,秦岭山脉的最高峰。顶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以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等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也是宝鸡地区自然风景区当中,唯一的一家5A景区(法门寺是人文景区,也属5A)。太白六月积雪(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高山云海,垂直分布的植物带,高山湖泊等自然景观,一直象神话一样撩拨着我的热情,吸引着我背起行囊,去攀登,去体验,去一睹她的芳容,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更不用说关于她的历史,传说和神话,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以往驴友艰难惊险的攀登故事,无不使我对这座大山充满了敬畏向往和攀登它的冲动。2015年第一次攀登,由于准备不充分,只走到了大文公庙就原路折返,尽管那样,也感觉收获颇丰,惊喜而刺激。</p> <p>2016年9月初,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跟随秦岭户外,在秋水的带领下,用两天时间,一路沿下板寺,上板寺,拜仙台,小文公庙,大文公庙,穿越石海,到达大爷海,夜宿大爷海,第二天登顶太白山主峰拔仙台。</p> <p>从上板寺下缆车,步行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有许多景点,来不及一一观赏,仔细品味。</p> <p>天园地方,是上行的天下索道的终点位置,海拔3511米。天圆地方被称之为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在这里一半水流入黄河,一半水流入长江。所以这里又有“双脚踏南北,江河自风流”之说。</p> <p>小文公庙,海拔3480米。雨天,风很大,不得不拿出雨披披在身上。山上雾气很大,能见度很低,最多只能看清前方十几米远的地方。领队不停地用对讲机喊话,大家不要走散,结伴而行,注意安全。此时已有高山反应,脚下轻飘飘的,头懵懵的。</p> <p>雨时大时小,风呼呼地刮着,雨不太大时候,去掉了雨披,轻装前行,好多人身着羽绒服,小心翼翼地走着。</p> <p>沿途的植被,据说是高山冷杉。</p> <p>拜仙台景点,海拔高度3300米,相传大文豪苏轼在凤翔任通判时,当时关中大旱,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为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苏东坡在此长跪三日,拜仙求雨,终于感动神灵,普降甘霖,当年五谷丰登,百姓感恩,筑神庙以记之,“拜仙台”也因此流芳百世。此台四周悬空,云雾缭绕,站立仙台,如入仙界。</p> <p>沿途走过的石海,有许多高高低低磊起的石堆,这些景象,自己在青海藏南旅游时,时有见到,在那些地方,叫玛尼堆,不知在太白山,又该如何称呼。</p> <p>高山云海,如梦似幻,虚无缥缈,站立山顶,俯视群山万壑,皆在一片洁白的云海中升腾沉浮,仿佛进入蓬莱仙境。</p> <p>山上沿途岩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草,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p> <p>大爷海,太白山的眼睛。下午4点半左右到达大爷海。从下板寺步行到这里,已经整整走了七个多小时。今夜准备休息在这里,计划明日凌晨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登顶拔仙台,也就是太白山的最高峰,此次登山的最后一个景点,计划在拔仙台上看日出。</p> <p>大爷海,是第四季冰川遗迹。是冰川运动留下的一个冰斗湖,位于太白山顶部拔仙台北侧,海拔3590米。秦岭主峰太白山顶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就是人称“仙湖”的“大爷海”,是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p> <p>二爷海</p> <p>三爷海,原来类似于大爷海这样的高山湖泊,太白山还有许多。比如二爷海,三爷海,天池等,只是这些个湖泊,目前水已经很少很浅,相比大爷海,面积也不太大,所以她们静卧高山,也不起眼,也引不起游客注意。</p> <p>经过一夜的休整,凌晨四左右,我们又一次整装出发,摸黑登山,向拔仙台进发。好多人拿着电筒,或者头戴头灯,结队前行。山路崎岖,一路拔高,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路,只有靠自己不断地观察摸索攀登。让人惊奇的是,在我们同行的队伍中,竟有一对母女,母亲七十岁了,由女儿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她们的勇气又一次振憾了我。</p> <p>拔仙台,太白山脉的最高峰,最新测绘海拔高度为3771.2米,许多老旧的资料说3767米,我猜想这座山在不断地长高,今后有可能还会更高。这里到处都是石头,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山顶有一所房子,也是石头磊成,在这里短暂停留可以,住人,几乎不可能,山太高,空气稀薄,寒冷,也没有水。</p> <p>拔仙台上观日出,由于天气原因,阴天,太阳出来的特别晚,早上九点左右,太阳才在半空露了个脸,也算给了我们些面子,不枉我们早上黑乎乎起床,摸黑登山来看日出。</p> <p>站在拔仙台上俯视大爷海。碧蓝的湖泊静卧群山之中,群山环绕,云遮雾罩,仙气腾腾。</p> <p>拔仙台海拔3771.2米</p> <p>回返的路上,天气逐渐转好,也有了能见度,山路逶迤,群山苍莽,很是壮观。</p> <p>第二天(2019年9月6日)上午11点左右,下山途中,路遇也来登山的单位同事,玻璃桥上一起合影留念。</p> <p>二登太白山,留下了好多难忘的记忆,美好的景象时时浮现眼前,深刻难忘的历险经历,磨练了意志,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户外阅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一切的美好都在路上,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惊喜和发现,也许这就是成长吧,也算是自己攀登太白山的一点收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