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等于2</p><p>5-3,也等于2</p><p>这个1、3、5</p><p>不知平时都藏在哪里</p><p>谁的力量把他们和2拽到了一起</p><p><br></p><p>有些事,可以坐等其成</p><p>却不知该拒绝,还是遵从</p><p>2还想问,我从哪里来?家在何处</p><p>一个声音抢先回答:无穷</p><p><br></p><p>无穷,那是自由的时空</p><p>纵容2要去天涯裸奔</p><p>很不幸,一迈脚就遭遇了捕获</p><p>似有一张网,还有几堵墙</p><p><br></p><p>恍惚间,2听到了说话声</p><p>孩子呀!我是人心编织的网</p><p>也是你的妈妈</p><p>还是所有符号、语言、头脑风暴的共祖</p><p>记着,那些心网拼接起来的墙</p><p>才是你永远的家乡</p><p>你四处游荡,没有死在半路上</p><p>多亏了你众兄弟的支撑</p><p>还有那堵墙,他其实只是一道屏障</p><p>是他不遗余力的围堵</p><p>让你避开了歧路,免于毁灭</p><p>他并不给你方向,也不给你力量</p><p>却无时无刻守护你,陪伴你</p><p>成就了你的无穷</p><p>无穷,就是你的力量</p><p><br></p><p>归来的2很谦卑,还有点沮丧</p><p>他向1、3、5深深鞠躬</p><p>并告诉他们,关于自己的身世秘密</p><p>谁呈想,咱们是悬挂在记忆上的奴仆</p><p>那些华丽造型,那么无拘无束</p><p>半步也未曾离开人类的关注</p><p>我们可以坐等其成</p><p>也可以变得更有力量</p><p>但无从摆脱生母,也是牢笼</p><p>又叫做家乡的这个地方</p><p>……</p><p>如果谁有办法?给咱们找条出路</p><p>我们不要人类指手画脚</p><p>我们的命运要自己决定,要真自由</p><p>最好,抹去人类的痕迹</p><p><br></p><p>诉说俨然变成了大声疾呼</p><p>同伴也越集越多</p><p>起先群情激奋,有点小骚动</p><p>过后成了窃窃私语</p><p>最后,默静无声</p><p><br></p><p><br></p><p><br></p><p>后记:</p><p> 根据已经反馈的信息,很多读者可能对这首诗有误解,在此我有必要做一些强调和解释。</p><p> 本诗的总观点是来自唯识宗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理念,同时,借用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当中为知性划界的原则,作为纯形式的数学,在认知的领域内可以作为先验范畴整理杂多的经验,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也就是知识。数学在人类进步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有效性也仅仅限定在理论理性(或叫工具理性、或叫知性知识)的范围内,也就是认知能力的范围内,不可以越雷池半步。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当中,进一步证明了数学尽管具有非常高的客观性,但它依然是主观的,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不是客观世界的本质。</p><p> 这三套理论看似相互悖缪,但实际上它们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着世界的真相,人类的认知能力总是有限的,也正是为了契合和适应人的认知提升能力的层次性和可理解接受的次序性,出现了很多同样受人追捧却看似相互抵触的理论。本诗所依托的三套理论都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发现,当然也未必会成为人类的终极认识,但就目前人类最前沿的思考来说,也只能探索到这种程度了。</p><p> 本诗想要表达的,就是我们要充分反思到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而潜藏的问题,在面对茫茫然的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时,每个人是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上去观察和理解的,并且自己的主张和他人的意见相互交织,处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难以搭建起边界清晰、稳固的认知理解结构,在应对外界扰动时,各种悖论一股脑的堆积过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纠结,进而把这种纠结向外投射,让整个世界陪着我们一起纠结,这或许是我们长期难逃的困局,但我们不希望用心灵鸡汤去掩饰问题获取短暂的抚慰,而是要用明亮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去接受和适应之,当问题得到正视时,解决问题也就成为可能。当然,您是否会接受这些观点,也取决于个人的志趣和信念,说到头了,也仅仅是一个审美取向问题。</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作者:老牧童,男,汉,1970,宁夏盐池人,喜好历史与哲学。</span></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