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上周我们聊到了如何阅读《西游记》这样的章回体小说,很多同学看了老师的指导之后按照“只要不影响你整体阅读,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跳读,然后拿笔在旁边标注”这样的方法顺利的读完了很多章节。老师恭喜你又掌握了一项阅读策略,让你的西游之旅过得更加丰富,有趣。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书中的人物吧。 我们发现《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老师从你们的学习单和报告单中看出,你们都非常喜欢孙悟空。有的同学说: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br> 有的同学写: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br> 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把孙悟空这一鲜活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吧。 一、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br>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根据,是事件发生的场地,因而小说表现人物、叙述事件,就必须具体地描绘环境。《西游记》十分注重环境描写。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刻意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进而刻画在这种环境气氛中的不同人物性格。<br>作者用夸张的写法,铺叙山中之险,面对此境,长老马上心惊,胆怯懦弱的性格特征由此显现。而孙悟空则直面毒蛇猛兽,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啸吼一声,唬得那狼虫窜逃,虎豹奔跑。勇武坚强,气吞山河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br> 二、通过尖锐的、多层次的矛盾冲突,来凸显人物性格。<br> 很多同学在读完第二十七回后都有这样的发现,孙悟空与尸魔的战斗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调和的余地。孙悟空以扫荡妖魔为己任,对不断变换嘴脸的白骨精,一次次识破其真面目,毫不留情的剿灭,而唐僧却人妖不分,是非不变,念念不忘以“慈悲为怀”,把孙悟空灭妖看作是罪过,又是念紧箍咒,又是写驱赶孙悟空的贬书。孙悟空奋起灭妖,猪八戒却出于对孙悟空经常使他当众出丑的不满,不顾大局,教唆师傅驱逐泼猴子。在这么多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到了集中体现。孙悟空火眼金睛,洞察秋毫,嫉恶如仇,是一位机智勇敢,顽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唐僧人妖不分,是非不辩,轻信谗言。猪八戒喜欢挑唆以整治孙悟空的缺点也是难以掩盖的。<br> 三、提炼惟妙惟肖的人物动作,来显现人物形象。<br> 第二十七回中写孙悟空为师傅化斋的动作:“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写出了猴子的敏捷。当他听到猪八戒声称他要与师傅“分行李”的教唆后,气得暴跳到:“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甚么行李!”写出了猴子的急躁。<br>而当唐僧写下一纸贬书,要驱逐孙悟空时,他“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傅下拜”展现了孙悟空有情重义的性格特点。<br> 四、以精彩的对话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br> 这段对话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我们看到了唐僧不时地宣扬虚伪的佛教思想,看到了孙悟空知恩必报的人物形象。<br> 同学们,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其中最重要、最 活跃的要素。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既生动地体现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感受并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了领会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关键。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离不开相关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阅读分析小说时,要先着眼于作品中描写环境,人物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的语句,了解人物形象的基本性格,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要想深刻地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还要学会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形象的情感和思想。要紧扣作品中描写人物形象神态、表情的语段,透过人物形象的神态变化,发现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来剖析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变化轨迹,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希望今天的话题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感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感受它能成为文学史上经典著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