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数学工作坊 <p>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而朝阳区数学工作坊的全体教师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在共学共研的团体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学习他人的优点、汲取大家的智慧。</p><p> 疫情期间,工作坊的老师们在王艳云老师的带领下,没有停下专业成长的步伐。这是一支贴满了“严谨”“专注”“热情”“专业”“分享”标签的团队,他们来自朝阳区不同的幼儿园,却有着相同的教育理想与信念。</p><p> </p> 线上研讨 <p> 2020年的第一学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数学工作坊用它自身的积淀彰显了研究的魅力!</p> 严谨 数学工作坊在王艳云老师的引领下已经四年了,早在春节前后数学工作坊的互动就已经开始了,大家利用隔离防护时期思考教学案例。而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王艳云老师更是早早拟定了工作坊的研修计划,从理论学习入手,以学带研、研学共进。 <p> 王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每一位工作坊的成员,由劲松第一幼儿园李真老师和翠成幼儿园孟惊涛老师承担的两次专业领读活动在王老师的支持和引领下拉开了数学工作坊研讨活动的帷幕。</p> 热情 <p> 量的比较与测量的的学习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也揭示着幼儿比较与测量的能力,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p><p> 对于工作坊的教师们来说,掌握“量的比较”与“测量”的核心经验及幼儿发展轨迹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p><p> 在王艳云老师的引领下,老师们在家开始了认真的理论自学过程......</p> <p> 对于书本最大的热情应该就是认真记笔记了吧,老师们边阅读边记录,有的记在了书上,有的记在了专门的本子上,有重点、有难点、有困惑、有收获。</p> <p> 如果不是一份对于知识的渴望、不是一份对于教育的热爱、不是一份对于研究的热情,又怎会自主地生出了那么多炽热的文字呢!</p> 专注 <p> 两次研讨活动开始前,就有老师私下与两位领读者进行深入的探讨。针对“量的比较中”知觉恒常性的探讨、针对差异性排序和模式排序的区别的前期探讨、针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探讨.....每一次的讨论都深入又细致,彼此之间毫无保留,专注于知识的探讨。</p><p> </p> <p> 而孟惊涛老师更是将早已制作好的ppt发给其他老师来获取建议,这样认真谦虚的态度带来的是更多的收获。王艳云老师更是认真的指导孟惊涛老师做修改,并细心的为其做标注。</p> 专业 <p> 研讨活动的正式开始就是工作坊在钉钉软件的齐聚一堂啦,第一次研讨活动是3月3日开展的“量的比较”专业领读+答疑,领读者李真老师从核心经验阐述、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支持性策略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阐述。</p><p> 领读结束后,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线上讨论氛围一下子火热起来,其中老师们对“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产生了疑惑,王艳云老师通过书中方格子的例子解除了大家的困扰。</p><p> 而常燕铃老师则在研讨结束后针对教研过程中提出的“量的差异排序与模式排序的区别”这一问题进行了自己更全面的梳理,并整理成笔记与大家分享。</p> <p> 第二次的研讨活动是3月10日的“测量”的专业领读+答疑,领读者孟惊涛老师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为大家理清相关概念、刨析教学实践、拓宽理论外延,将测量在教学中的落实与运用讲解的十分清晰。</p><p> 孟老师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带领大家思考,这仿佛打开了老师们互动交流的思维大门,研讨过程中,不断地有老师们对问题进行回应、提出和解答。其中在对书中某一案例的讲解中,大家对用积木进行量化测量的内容产生了疑惑,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于讨论的太过于投入竟然无暇顾及不小心网络掉线的王艳云老师。</p><p> 从大家讨论的内容和过程看的出这是一支专业的队伍,甚至由于浓厚的研学氛围,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的研讨时间进行到两个多小时都感觉意犹未尽。</p> 分享 <p> 伴随着线上研讨活动的结束,接踵而来的是愿意与大家共享且接受指正的ppt分享,是工作坊老师无私奉献的电子资料,是王艳云老师时刻心系我们成长的学习推荐。</p><p> 在数学工作坊,有作为教育者对于智慧成果的骄傲,却没有对智慧共享的排斥,大家都愿意将自己展露在伙伴面前,因为我们都会用最认真的样子温柔以待。</p> <p> 知识没有界限,身处工作坊的老师们不但关注到了自身的成长,更是将影响辐射到了自己所在的园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p><p> 朝阳区朝花幼儿园(万象新天幼儿园)在园领导的指导下,由孟惊涛老师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将测量的内容在园所内进行分享。泛海幼儿园也同样在园区内展开量的比较的教研培训活动。</p> 共赢 <div> 两次研讨活动,老师们同学习、齐思考、共成长,在对老师们进行的活动反馈问卷中看到了老师们的欣喜、认可与期待。</div><div> </div> <p> 这样两次“小切口,细分析,深挖掘,大收获”的研讨活动为每一位为成员增添了动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给老师们带来了收获与思考,燃起了每个人心中对于数学教育的热爱之情与坚守之心,而每一次王艳云老师对我们深深的期许都让我们更加坚定的走在学习的道路上~</p><p> 相信在今后的研讨过程中还会迸发出更多的精彩瞬间和思维的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