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凡假期,与诗同行</p><p> ——六年级“水、月、酒”诗词活动汇报</p><p><br></p><p> 2020年的寒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师生和校园分别了太久,太久。我们从网络上学习、健康打卡、互相交流,完成作业,读书,升旗,体育锻炼……同学们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节奏。第三实验小学的学校领导尤其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想让孩子们充分利用线上课堂之外的闲暇时间拓宽视野,陶冶性情,弘扬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童谣、成语、绘本、诵读、诗词,形式多样。</p><p> 六年级以“诗词为主”,我们确定了以“不凡假期,与诗同行”为主题开展活动,老师们利用班级微信群发动学生,发挥特长,认真准备,老师们悉心指导,同学们读诗,画诗,诵诗,写诗,一幅幅作品脱颖而出,不仅能体现孩子们卓越的才艺,更不难发现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令人叹服和欣慰。</p> <h3>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据考证,我国的造酒历史已经有8000多年了,而“酒”字的产生距今至少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了!酒和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时诗人对酒都情有独钟。“李白斗酒诗百篇”,曹操“煮酒论英雄”,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与酒有关的诗句不可计数。</h3><h3> 下面是六年级9班的孩子们的作品,老师细心指导,学生朗诵入情入境,惊喜的是群里的孩子们竟然玩起了“飞花令”,真是热闹非凡。</h3> <h3>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六年级10班的孩子们通过书写、诗配画、朗诵等多种形式了解诗中酒,感受酒中情 体会诗人以酒遣怀的思乡情、朋友情、爱国情。作品纷繁,眼花缭乱。酒与诗,水乳交融;诗与酒,相得益彰!</h3> <h3> 一醉千古一功名,杨凯迪的一首《将进酒》,读出了李白豪迈奔放的个性——</h3> <p>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张若曦的一首《声声慢》,用沉郁凄婉的语调读出了李清照当时的怅惘,失落——</p> <h3> 从古到今,人们对月球充满幻想,从而创造了许多传说,如“嫦娥奔月”;一些文人墨客对月怀乡,更是留下了美妙动人的佳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h3><h3> 六年级5班的孩子们对“月”情有独钟,创作的诗配画美仑美奂——</h3> <h3> 窦金鹏一曲吉他弹唱《山居秋暝》,让人置身秋日傍晚的雨后,清新而富有生气——</h3> <h3> 六年级11班的孩子也是独爱月,杨博年的硬笔字刚劲有力,工整清楚——</h3> <h3> 手抄报美观细腻,尽显诗中月,月中情——</h3> <h3> 陈思旭的一首《月下独酌》,诵读流利连贯,颇有诗人风范——</h3> <h3> 水,至清,至美。</h3><h3> 水,清澈,灵动。</h3><h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民依赖着水,歌颂着水,从远古走向新时代;水,也在中华文明中凝聚成歌,升华为诗,与中国人的灵魂交融相依,润泽着千古人水情。六年级13班的孩子们因这次活动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一两项进行汇报,运用多种形式展示了自己与水相融的痕迹,涌现出一大批“诵读小达人”、“诗画能手”、“小诗作家”——</h3> <h3> 一张张请战书,一颗颗责任心,那么鲜艳,那么动人。白衣天使用生命之光照亮灰暗的天堂,拯救生死线上的希望,向你们致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下同心,共同抗疫,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为自己,为武汉,为中国加油!</h3><h3>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此次活动,评选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学生真切体会到诗词的魅力,虽然是在对活动进行总结, 也是在将希望放飞!孩子们在读诗、写诗、品诗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读书、多写诗,真正与诗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