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纪行(三)

仲坪苍岩

“革命老区——延边”,延边博物馆北侧的石碑。 <p>金达莱广场是延吉市各族人民群众集休闲、娱乐、健身、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广场。</p> <p>位于金达莱广场西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歌歌碑。</p> <p>歌碑近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庆祝自治州成立之歌</p><p>走进延边仿佛走进了花海,万紫千红百花齐争艳;金达莱红了一山又一山,稻花香弥漫一川又一川。</p><p>火树银花绽放城市的绚烂,七彩田野展示农村的风采。美丽的花儿开呀开不败,永远开在延边儿女的心海。</p><p>走进延边仿佛走上了舞台,莺歌燕舞秧歌好精彩;阿里郎舞了一年又一年,道拉吉唱了一代又一代。</p><p>海兰江的船调响彻云天外,帽儿山的号子高亢穿林海。幸福的歌儿唱呀唱不完,唱出一条金光大道宽又宽。</p> <p>广场上耸立着金达莱花雕塑。金达莱花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象征着延边人民的坚强和爱国精神,更传播着和平和友爱。</p> <p>“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 --这是著名诗人贺敬之于1986年考察延边时留下的名句,是对延边长白山革命老区的由衷赞誉。</p> 延边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一座集地方历史和朝鲜族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调研,把首站安排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下飞机,便乘车前往延边博物馆。 馆舍三经变迁,现馆舍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570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达7200平方米。馆藏文物达近1.5万件,国家珍贵文物500多件。 馆藏文物主要是以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和朝鲜族民俗文物组成。延边博物馆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功能完善,有藏品保管区、文物修复区、展览区、观众互动区、公众服务区、科研区、办公区七大功能区域。 基本陈列有朝鲜族民俗陈列、千秋正气-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延边出土文物陈列共三大陈列,另外还有三个临时展厅。 延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的民俗风情赋予了延边博物馆独有的社会地位和民族特色,延边博物馆以精美的设计及丰富的内涵,生动展现了延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p>博物馆里有个纪念品艺术品的销售厅,其中的油画,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因玻璃柜在射灯下反光,拍摄效果不好,只有这个北极熊还可以,基本没有杂光反射。</p> 博物馆现有《朝鲜族民俗展》、《千秋正气--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陈列》和《延边出土文物陈列》等三大基本陈列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成就图片展》等专题展览。同时不定期举起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 《千秋正气--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展》,从朝鲜族启蒙教育开始,到反日、抗日时期,从解放战争到自治州成立,全面再现了中国朝鲜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感人场景和所建树的卓越功绩。 雕塑《烽火岁月》 《青山里的战斗》 《小汪清保卫战》 《前赴后继》 《送郎出征》 《决策》 《延边出土文物展》,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以一千多年前的"海东盛国"渤海历史为重点,用众多的出土文物及场景复原、沙盘展示等多种展陈形式。 黑曜石(英文名:Obsidian)是一种常见的黑色宝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二氧化硅,通常呈黑色。 黑曜石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琉璃。它的成因是因为火山熔岩迅速地冷却凝结,徼晶质结构。 因为熔岩流外围冷却的速度最快,所以黑曜石通常都是在熔岩流外围发现。 被延边先民加工成刮削器的黑曜石。 延边地区发现的遗址均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学术界将延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初步定名为“兴城下层文化”,年代大约在距今5000~4000年之间。在图们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约有十余处,其中经过清理发掘,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为龙井市德新乡南10 公里的金谷早期遗址。在金谷早期遗址中,出土了磨制石器和带有“人”字纹、“雷纹”等纹饰的陶器等350 多件,经碳14 测定,其年代距今为4410-4540 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金谷早期遗址的发现,说明远在4500 年前,相当于中原夏代以前,图们江流域已从旧石器时代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 柳庭洞文化是以1973年发掘的龙井柳庭洞遗址命名的,年代晚于兴城上层文化,约相当于两周时期。柳庭洞文化的磨制石器,制作精良。陶器表面都是没有纹饰的素面,基本器类为筒形罐、钵、碗、豆等。在器口上不见类似兴城文化陶器的齿状花边纹。到了柳庭洞晚段,陶器的上腹部出现了乳突耳、鸡冠耳或瘤状耳。 百草沟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东嘎牙河畔台地上,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址。 延边的墓葬遗存主要有金城墓群、六顶山墓群、龙头山墓群、贞孝公主墓等。 《祈盼》 江东二十四块石,坐落于敦化敖东古城东南,西侧是长图铁路线,北面距牡丹江300米,南面是201国道鹤大线公路。遗址处现存二十三块大石块。这处二十四块石东西为纵,南北为横,一纵八块,一横三块,每块石头约0.8立方米,两侧的六块石头上有人工打凿出比较深、比较精致的凹槽。经过考古挖掘,发现地下有瓦的残片,具有明显的渤海风格,没有发现砖。说明这是一座只有瓦盖而没有砖墙的建筑。据清代文献记载,远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在地表上见到的就是二十三块,民间传说那块丢失的石头是被大风刮走了。江东二十四块石遗址与敖东城遗址隔江想望,距离渤海时期的六顶山古墓群仅有6公里遥。从遗址周边采集到的板瓦残片看,与敖东城和六顶山古墓群的同类出土文物相同,属于同一时期遗迹。 位于图们市月晴镇马牌村的二十四块石。关于二十四块石的传说有很多,如停灵说、祭祀说、驿站说、仓廪说等,但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朝鲜族民俗展》,利用现代化的展陈手段,从朝鲜族迁入到生产、生活、人生礼仪及文化、娱乐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中国朝鲜族优秀民俗文化。 <p>朝鲜族家谱系表。</p> <p>旧时朝鲜族多用木材刻上人物头像来供奉,期望消灾避邪,同时还用它来标志村落之间的里程,作为界标、路标。这叫“长丞”或“将丞”,分松木制和花岗岩制两种,中部地区多为木制。男性长丞身上一般刻有“天下大将军”,女性长丞身上刻有“地下女将军”字样。也有把幡杆与长丞一起立在村前,象征垂直结构,解释为天地人合一的通路,以祈求村庄的安宁、修好与丰收。</p> 龙井地名起源井泉位于距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自1881年在这里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九.一八”事变后,官方正式把“六道沟”改为“龙井村”。1934年在李基燮的发起下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样。1987年,龙井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边黄牛,国家资源保护品种、中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役肉兼用黄牛品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延边黄牛体格高大结实、适应性强。 相传古代朝鲜族人民在耕作时,将大象毛绑在帽尖上左右摇摆用来驱赶野兽的侵扰,象帽舞由此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它源于古代朝鲜人在狩取野兽等食物后,甩动发髻以示庆贺的一种表达形式。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是独特的朝鲜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长鼓起源于中国宋代,是朝鲜族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古代史料还将长鼓以“细腰鼓”、“杖鼓”等称谓载入史册。长鼓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 朝鲜族的象帽舞和长鼓舞是非常有特色的,象帽舞者为男子,长鼓舞者为女子,帽绸与长鼓同舞,刚柔并济,是我心目中的延边之美。 朝鲜族秋千被认为是最能展现朝鲜族女性美的体育项目之一。荡秋千不仅能使她们的服饰得到充分展示,而且让她们内心的喜悦得到充分的释放。 朝鲜族妇女荡秋千的场面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荡到最高时,秋千的绳几乎与地面平行,惊险万分,姑娘们裙袂飘飘,宛如仙女下凡。 这架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的伽倻琴,它被称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相当浓郁的弹拔乐器。伽倻琴用梧桐树和12条弦制作而成,音色委婉忧郁,给人以空灵悠远的感受。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摔跤之乡”之称,摔跤是朝鲜族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p>浮雕《歌舞之乡》。</p> <p>延吉市人民公园位于延吉市西北部的烟集河畔。这座历史悠久的公园,古木参天,鲜花常开,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风景十分秀丽。</p> 人民公园游乐场里有各种游乐设施。公园北侧有美丽的松林,林中突起的小墩台上建有凉亭,居高远望,延吉市容可尽收眼底。人民公园是延吉市最受欢迎的综合性游乐场所。 <p>“百年老园”碑文:</p><p>人民公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边务督办吴禄贞提议所建,距今已100多年历史,初建时面积约5公顷。民国时期,商埠局经常在这里搞外事活动,因此也称“商埠局公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公园内设日本神社、孔庙等。1953年,正式命名为“延吉市人民公园”。建国以后,经多次扩建,园区总面积达32.7公顷。园内现有动物区、儿童乐园区、花卉观赏区、休闲区等区域。2008年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现已成为一座综合性的休闲公园。 延吉市人民政府立 2017年8月。</p> 自2016年11月18日至2017年1月10日,延吉市人民公园以改造公园环境为契机,面向社会进行了延吉市人民公园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作品设计要求创意独特,主题鲜明,能体现延吉悠久的人文传承,反映民族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反映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雕塑视觉效果要考虑各个方向的观看效果,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感。 <p>雕塑“长白仙女”以重塑老公园的历史记忆、延续百年老园的主题,体现朝鲜族“仙女”们在长白山上伴着歌舞散花的场景。以雕塑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注重人物面部表情和舞姿的动感,注重以形传神,使得雕像更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p> <p>“仙女雕像”由汉白玉石雕塑的制作,高6.6米、宽7.7米、厚4米;钢筋混凝土浇筑基座,外形用钢筋混凝土造型,喷白色真石漆。描绘的是两位身着朝鲜民族盛装、驾着祥云的仙女,一个仙女弹奏着伽倻琴,恰似歌颂美好生活,憧憬幸福未来;另一个仙女怀抱花篮飞翔在空中,挥动玉臂向人间洒下吉祥如意的祝福花朵。整个雕像优雅恬静,富有浪漫色彩。</p> <p>“长白仙女(汉白玉雕塑)”碑文:</p><p>原名“天上人间”玻璃钢雕塑建于1982年8月,雕塑表现了勤劳、热情、浪漫的白衣民族似仙女般能歌善舞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信念与向往。2017年,延吉市政府决定投资寻回岁月流逝的遗憾,在原地重塑这公园的历史记忆和人民群众的喜爱,再现百年老园的主题形象。在重新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尊重于原作,用流畅的线条,浑厚、细腻的雕塑语言,刻画出舞动的旋律与贴心、高雅的意象美。</p> <p>雕塑《抚幼》。</p> <p>雕塑《酒韵》。</p> <p>雕塑《弈趣》。</p> <p>雕塑《敬老》。</p> <p>碑文:</p><p>文化的灵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幸福之花会象金达莱一样红似火,艳似霞。让我们携手奋进,共建文明富庶的美丽家乡。 延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p> <p>雕塑《家》。</p> <p>雕塑《拓荒》。</p><p>这个雕塑作品曾引起争议,并导致作品损坏。公园的主题是爱情、生命、生育,展现延边朝鲜族的民俗文化。而这个扛镐头的男子,代表的是开垦和劳作,反映的是积极的一面。设计者希望游人以正确的心态慢慢接受这些艺术作品。</p> <p>本篇的雕塑,除了“长白仙女”之外,其他雕塑都是我给它们取的名字,这个叫什么好呢,想不好了~</p> <p>吴禄贞,同盟会的成员,孙中山的得力干将。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到这场革命中,不幸被害。为追忆吴禄贞治理边疆的功绩,延边各界为其树立“吴都护禄贞去思碑”。</p> <p>碑文实录:</p><p>吴禄贞(1880—1911),湖北云梦人。著名的民主革命志士。在任吉林边务督办期间,成功解决“间岛问题”,挫败日本侵占延边地区的图谋,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后投身辛亥革命,被清政府买凶暗杀。延边民众在他遇害后,为追忆其功绩,在延吉戍边楼西南侧树立一座纪念碑,后迁至延吉公园,1935年被日本侵略者拆毁,2009年9月18日重建。</p> <p>去思碑文摘录:</p><p>重修吴都护禄贞去思碑记 吴公禄贞护守国门 文涉武备 建立殊勋 戍边伟业 勿忘洪恩 巍如长白 精神永存</p> <p>《延边纪行》系列链接:</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qhzaa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延边纪行(一)</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qmvr3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5px;">延边纪行(二)</a></p> 知青同学鼓励珍藏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殷晋钰:为金临延边纪行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伟壮:也勾起我的回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国敏:你的文采真好!真想随着你的描述去延边走一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家栋:美篇拜读,有景有情,美不胜收,情甚撩人。谢谢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家栋:金临的美篇真的很感人,特别是西崴子水电站的照片和描述,让我想起了仲坪连隊共同生活和劳作的情景。曾经两次回过汪清,还不及细读金临的美篇来得更让人感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邵龙宝:金临,刚才欣赏了延边行,实在堪称摄影家,延边民族音乐伴奏的歌声,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把我们的第二故乡包装打扮的绚丽多姿,自然山水,延吉市的繁华,村居农具令人留恋忘返,照片中应该有延边大学一一我的母校,看不太清楚,不会没有吧?大学的兴衰决定了延边城市的兴衰。画面中印象最深的是鼓乐舞少女的阿娜多姿自信漂亮的五官和身段彩服的风采,苍岩延边行大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叶伟民:金临,照片好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朱 苏:看了你三集的延边纪行,叙述相当详尽,文笔非常精彩,尤其是小诗颇有功力。我觉得去年你回延边,有选择的到了许多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博物馆、展览馆、纪念碑、雕像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积淀,所到之处都激起我们知青满满的回忆。美篇娓娓道来,如涓涓流水,细细品味,碎碎回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叶若丹:金临,原汁原味我喜欢!你写得很好,很动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陈国敏:@金临(苍岩) 情真意切把我带回到50年前的生活情景之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华生:赞《延边记行》,仔细读了,有景,有情,文笔好,大赞!读后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由于有共同的经历,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我在那里是最后一个走的,对那片土地和农民是有感情的,但由于八年半的黄金年代是在物质及其缺乏、精神生活又处于及其迷茫的状态中度过的,所以回忆这段历史往往苦涩的成分多一些。我离开农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梦中常常为出路在哪而惊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邵龙宝:《延边记行》诗文、音乐伴奏、照片相映成趣!既是对延边行的汇报,又是对上山下乡岁月往事的回眸与追思;既是对足下延边风光的记录和赞叹,又是对50年前仲坪、永安等地人和事的回忆和慨叹。以这种方式书写《知青岁月》已然载入史册。汪清水利局崔工程师赠送的署有潇洒、端庄、勁秀字迹的笔记本保存至今实为不易之幸事。在山水草木田地村庄及与老乡们交谈之间留下的作者倩影体现了摄影家和诗人的情怀和人格。仲坪的生活实在刻骨铭心!描写叙述方法独特令人神往!金临延边纪行大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孙荣春:有真情实感,令人感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光奇:汪清篇写的真好!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苍海桑田,人生苦短,一晃五十多年,1969年下乡时十六七岁的雅稚青年,如今己步入暮年,人己不是当年那个人,但心还是那个心,感谢汪清的一切,使我们接触社会,体验人生开始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朱 苏:景美、诗美、文笔美,情深、意切、回味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姚崇堪:深情和甜蜜的回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卢方田:图文并茂,满满回忆,挥不去的青春岁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叶维龙:@金临(苍岩) 延边之行收获满满,不虚此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殷晋钰:再赞@金临(苍岩) 延边纪行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刘援朝:恭喜金临《延边纪行》圆满成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华生:赞《延边纪行三》!延边的历史从悠久走向现代,延边的人文既传统又璀璨,延边的文化既有自己的特色又不断的与时俱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guoguo:在延边8年务农,绝大部分时间蜗居芳草,少有机会外出。金临的美篇图文并茂,让我对延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勾起了重游第二故乡的冲动,谢谢你的美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邵龙宝:苍岩,《延边纪行》(三)拍摄博物馆大量照片,我连博物馆也没去参观过,浏览图片等于亲历参观了一遍,弥补了缺憾。浏览下来印象最深的是朝鲜族民居,风俗习惯。朝鲜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教育先进,特别讲究卫生。朝鲜族食物打糕、辣白莱、狗肉汤、大酱汤令人垂涎;长鼓舞婀娜多姿、优美动人,秋千女耸入云间,裸体大汉雕像似不太像朝鲜族男子,印象中朝鲜族男子肌肉没有这么发达;摔跤的架式甚是勇武。陈云象当年可是仲评摔跤冠军,未知在汪清县得了什幺名次?曾记得在丽城场院我和刘宝山的那场激烈的摔跤格斗,持续时间至少20分钟有余,嗓子冒烟,浑身酸痛,最后谁也没摔倒谁,造了个平局…现在想想实在壮烈…从小在闸北公园、虹口公园与另一帮野小囡素不相识居然摔跤起来,摔到最后往往打起群架…在家门口马路边上曾和方圆十里著名的摔跤大王小白兎较量过,结局也是嗓子冒烟,但结果是我居然摔倒了小白兔,一时在中华新路名声大震,招来不少人前来跃跃欲试…然则下乡6年没敢跟红鼻头云象较量…苍岩的摄影、配乐、解说文字总是会勾起无限的回忆和遐想,这是作者创作的目的还是艺术的客观效果?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创作的主题与读者欣赏的人生履历和背景相同或相似。对音乐图片文字美的享受是一种无利害的美感,总想将自已的美感传达给他人;这种审美是无目的的目的性,我们喜欢也知道别人也喜欢,这种美具有客观上的普遍性,但又不知其中的理由;我们执着地追求这种美,但似乎又没有充足的根据和理由。这是诗人、摄影家给人美的享受的主客观难以名状的心理体验和审美愉悦。《延边纪行》(三)大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伟壮:赞延边纪行3 !@金临(苍岩) 我把你延边之行转发到延边知青论坛上去。进一步扩大汪清知青形象。</span></p>